書名: 張一南北大國文課作者名: 張一南本章字數: 5477字更新時間: 2021-10-19 19:46:28
《山鬼》
“山鬼”這兩個字一看就挺可怕的,山里的鬼。但是這首詩里山鬼的形象很可愛,跟這兩個字存在巨大的反差。后來注《楚辭》的很少有人直接說“山鬼”就是山里的鬼的,有說她是山神的,有說她是巫山神女的,最近還時興說她是野人,我覺得這跟大家不愿意承認“山鬼”就是鬼有關系。但是我認為,“山鬼”就是山里的鬼,如果字面意思可通的話,就不要多拐一道彎。這里寫的山鬼,跟我們知道的巫山神女不太對得上,但是說是山里的鬼,其實是可以講得通的。
這個山鬼跟河伯是CP,在后來中國的傳說里,還有山鬼跟河伯組CP的。比如晉朝干寶的《搜神記》里就說,黃河的河伯是泰山府君的女婿。讓山跟河組CP,是人類的一般反應,每個地方都會有的。
《搜神記》里的這個泰山府君,就不是一般的山神,而是掌管人死以后的鬼魂的,就跟閻王爺一樣。那時候中國老百姓還沒有佛教信仰,不知道閻王爺,當時是認為人死以后就要到泰山府君那兒去。
因為古時候人死了以后是扔到山里的,就跟咱們現在說“上八寶山”一樣。不一定是扔到泰山,泰山附近的人就扔到泰山,八寶山附近的人就扔到八寶山,別的山附近的人就扔到別的山。
廣西崇左有一種白頭葉猴,現在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保護動物。白頭葉猴渾身是黑的,只有頭上有一撮白毛,跟戴孝帽子似的。在崇左就有一個關于白頭葉猴的傳說,說有一年鬧饑荒,死了好多人,大家就把死人送到山里去,然后去送葬的孩子就留在山里不回來了,因為山里有吃的,回去也是挨餓。日久天長,這些孩子就變成了白頭葉猴,頭上還留著送葬時候的孝帽子。
從這個故事我們至少需要看懂三個問題:首先,南方過去死了人是往山里送的。其次,在老百姓的意識里,這些白頭葉猴,其實就是鬼,就是那些被送到山里的死人變的,說是送葬的孩子變的,其實是委婉的說法。民間傳說跟做夢一樣,對你最不能接受的那一點,是會做變形,會化妝的。之所以會認為白頭葉猴是鬼,一個是它們戴這個孝帽子,給人死亡的聯想;一個是它們住在山里,也給人死亡的聯想,說明當地老百姓是把山跟死亡聯系在一起的。白頭葉猴就是當地的山鬼,可能別的地方就會把山里別的猴子當成山鬼了。最后,大家還是希望死去的親人能過得好一點,所以會把山里的生活描繪得比較美好,有吃有喝,比活人的世界強,這樣大家心里也會好受一點。這個也有助于我們理解屈原的《山鬼》。
之所以要把人扔到山里,是因為活人不忍心看著親人的尸體慢慢腐爛。原始的時候是扔,所謂天葬,后來就是埋到山里。我們知道長江中上游有懸棺,那個就是介乎天葬和土葬之間,也是送到山里。現在我們火葬,也是送八寶山。所以在山跟河的CP里,山其實是代表死亡的。
與此相對,河就代表永生。《搜神記》里的河伯也是帶著凡人到他的水府去玩,跟《九歌》里的河伯有點像,也是跟掌管死人的泰山神組CP。《搜神記》這個故事反映的信仰,跟《九歌》里河伯山鬼的信仰,是可以比較的。
所謂山鬼,就是死了以后被送到山里的人,也就是普通人的鬼魂。這些死了的普通人還在留戀著人間,屈原就把這種留戀寫成了一個女性的山鬼對人間男子的留戀。
我們來看正文,體會一下屈原是怎么把一個鬼魂寫得很美的,體會一下這個鬼魂對愛情的執著。
“若有人兮山之阿”,在山的拐角處,好像有那么一個人。“若有人”,好像有一個人,就暗示她是一個鬼了。按照恐怖谷理論,這種似人非人的存在其實是最可怕的,不管是鬼魂還是野人。但是屈原這個表達讓我們覺得不怎么恐怖,“若有人”,有點恍惚迷離的感覺,有一點女性或者仙人的神秘。
“被薜荔兮帶女蘿”,屈原老寫戴香草,但是這個戴香草的形象就給人感覺不是那么華貴,因為都是山里一般的蔓草,很有“山”的感覺,暗示這個山鬼已經跟人世隔絕了,穿的已經不是人世的衣裳了。
但是,這個山鬼仍然是有情的,她還有很可愛的表情。“既含睇兮又宜笑”,含情脈脈的眼神,恰到好處的笑容,這句寫少女的神態,寫得很可愛。山鬼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她的心志還是個活生生的人,所以她還會有“既含睇兮又宜笑”這么生動的表情,還是一個可愛的少女。
“子慕予兮善窈窕”,你喜歡我吧,我這么會打扮——哪個女孩子會這么說話?“窈窕”本來不是好看的意思,是深藏不露的意思。“善窈窕”,就是善于深藏不露,是《詩經》對淑女的要求。所以這句話就是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變了一個視角說,從男性視角變成女性視角,“我這么善于深藏不露,像我這樣的淑女,你該喜歡我了吧?”同一個意思,《詩經》和《楚辭》的語體就不一樣。《詩經》多少有點說教的意思,小伙子我跟你說,你就得娶這種深藏不露的好姑娘。《楚辭》就活潑多了,“我都這么深藏不露了,你該喜歡我了吧?”你要是深藏不露,你就不該說出來。這就看出《楚辭》的風格,更大膽,更真實。這一句就把戀愛中少女的心情寫得很傳神。我又要故作矜持,免得你看不起我,但是我又真的希望你喜歡我,這就是傲嬌。
這個山鬼為什么要強調自己“窈窕”呢?我們注意,這個“窈窕”是穴字頭,本意就是洞穴幽深。這個山鬼是在山里的,在幽深的洞穴里。說得直白一點,她已經死了,被安放在幽深的洞穴里了。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死了,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被放在洞穴里,所以她就把這個事情合理化。不是說小伙子都喜歡姑娘“窈窕”,喜歡深藏不露的姑娘么?我這回待在山洞里了,夠“窈窕”了吧,夠深藏不露了吧,是不是該有小伙子喜歡我了呢?這個女鬼很可愛,也很讓人心疼。這個“窈窕”是雙關語,既指愛情中姑娘的深藏不露,也指山的幽深,暗示死亡。
這個山鬼在山里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呢?“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過著很奢華、很逍遙自在的生活。廣西老百姓只會說“山里有吃有喝”,人家屈原是文人,就形容得這么高大上。這個奢華里面,還是有一點“山”的味道。死了的人,在山里過得很好。
“被石蘭兮帶杜衡”,戴著香草,好好地打扮自己。“折芳馨兮遺所思”,采下一把鮮花,送給我思念的人。這又是《九歌》的獻花儀式,也是用愛情行為來寫。她思念的人大概是一個活人,用鬼對人的愛情,來寫鬼對人世的眷戀。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山鬼》的節目是安排在《九歌》里比較靠后的位置的,因為她是凡人,地位比較低。在這兒她對遲到有一個解釋,說我住得遠,路不好走,才來晚了。死人放在山里了,當然離大家就遠了。但是屈原給了一個詩意的形象,“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山鬼住在幽深的竹林里面。茂密的竹林把陽光遮住了,看不見天,有一種壓抑的感覺,這是對死后世界的一種想象,同時也是愛情中的一種感受。就像竇娥唱的,“覆盆不見太陽輝”,好像頂著個盆一樣,看不見光明。你愛的人不愛你,你也會有“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的感覺。這是用愛情的壓抑來寫死亡的壓抑。這一韻交代山鬼的生活狀況,是六句。
下一韻,拉開抒情的架勢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我獨自高高地站在山上,遙望我的愛人。這個形象很美,很癡情。從愛情的角度說,這是一個癡情女子的形象。從死亡的角度說,這也是一個經典的鬼的形象。漫漫的云氣都在我的腳下。這山很高,有騰云駕霧的感覺。騰云駕霧有可能是神仙,也可能是死后的感覺。我站在山上遙望,卻看不見我在凡間的愛人,只看見一片云霧,把我和他分隔開來。云霧在夢境中也經常代表生死的界限。后來白居易在《長恨歌》里寫的“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也是這樣一個境界。這里寫被阻隔的愛情、絕望的愛情,這種感覺很真實,而他寫的是愛情中最大的阻隔,生死的阻隔。
“杳冥冥兮羌晝晦”,一片昏昏暗暗的,雖然是白天,也暗得像晚上一樣。這是山里的感覺,也是死后的感覺。所謂“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雖然有陽光,但是我感受不到。后來謝靈運寫山水詩,也有這種感覺,這是在深山里的真實的感覺。有人說謝靈運這是受佛教地獄場景的啟發,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做這樣的解讀,任何一個民族對死后世界的想象肯定都是昏暗的,我們的傳統文學里也有這樣的資源。與其說謝靈運是受佛經的啟發,還不如說他是受《山鬼》的啟發更直接一點。“東風飄兮神靈雨”,在這一片昏昏暗暗里,突然吹來一陣東風,帶來一點暖濕氣流,下了一陣雨。這是熱帶和亞熱帶的深山里可能會有的。突然下這一陣雨,就給人感覺是有神靈經過,很神秘。這也增加了這首詩的詭異氛圍。
“留靈修兮憺忘歸”,我戀戀不舍地挽留我的心上人,忘了回去。這是談戀愛時候的常見場景。借這個來寫山鬼對人世的不舍。為什么叫“歸”呢?因為活人把死人送到山里以后,就要回去了,死人舍不得他回去,就像戀愛中的少女舍不得戀人回去一樣。這一回去,就意味著陰陽永隔了。所以,“歲既晏兮孰華予”,時光流逝,年歲晚了,誰能讓我重新青春起來呢?表面上是寫青春少女擔心青春不再,就像林黛玉傷春一樣。但是少女說“歲既晏”,好像早了點;如果是神仙,就更談不上“歲既晏”。所以一般解釋成,一年結束,到冬天了。但是光是到冬天,好像說不上“孰華予”,人又不是一年生植物,不是一到冬天就老了。如果說是已經死了的人,說“歲既晏”就好理解了,“歲既晏兮孰華予”,就等于說生命已經過完了,誰能讓我死而復生呢?當然屈原用了比較唯美的表達,看起來像是寫愛情。這一韻抒發山鬼留戀人世的感情,也是六句。
但是山鬼舍不得人,人還是無情地離開了。寂寞的山鬼只好自娛自樂。“采三秀兮于山間”,郭沫若說這個“于山”是“巫山”,因為沒見過“兮”之后又接虛詞的。其實是有的,剛才那一韻就有,“云容容兮而在下”的“而”,“杳冥冥兮羌晝晦”的“羌”,所以這個“于”就是“于”,不能說明“于山”是巫山。我在山間采摘各種各樣的花草,人走了,山鬼就自己采花哄自己玩,看上去挺活潑的,其實挺傷心的。“石磊磊兮葛蔓蔓”,寫山間的環境,跟人間不一樣。“怨公子兮悵忘歸”,山鬼埋怨她這個心上人,狠心把她留在山里,心里惆悵,忘了回去。其實是她不愿意回到那個屬于她的死亡的世界里去。當然,不愿意也得回去,可是她不甘心。那個撇下我走了的人,他想不想我呢?肯定想我。“君思我兮不得閑”,想我想得“不得閑”呢。有沒有想呢?不知道,也許會想,但是撇下你走了的人,多半是不會想你的。你說他想你想得“不得閑”,這都是你的一廂情愿。由此可見這個山鬼是個癡情的少女。實際上這寫的是死了的人怕寂寞,希望活著的人能想念自己。知道你不可能永遠陪著我,起碼你想一想我也是好的。這種寫法就叫“對面落筆”,不是寫活人想死人,也不是寫死人想活人,而是寫死人希望活人想自己。這種“對面落筆”的寫法,是《山鬼》的一個亮點。不說我想你,而是說你有沒有在想我呢?你肯定在想我。這種擰巴,就有點像林夕,把愛情心理寫到特別深、特別細的那一個點上,這就是流行歌曲。
這一韻是四句,下一韻也是寫山鬼自娛自樂,跟這一韻是對上的,應該也是四句,今天我們只能看見三句了。“山中人兮芳杜若”,山中的那個人,美好得像杜若一樣,這是山鬼在自己夸自己。沒人夸我,我就自己夸自己,這也是自娛自樂。這句是跟“采三秀兮于山間”對起來的,寫山鬼可愛又讓人心疼。“飲石泉兮蔭松柏”,我喝著清清的泉水,在松柏下面乘涼。這又是寫山鬼在山里過得很好,讓活人不要擔心。這么寫還有點賭氣的意思,你不理我,我自己在山里一樣過得很好。就像我們今天跟愛人生氣,故意自己出去玩,然后發朋友圈氣他,是一個意思。但是這樣真的是開心嗎?沒有的。這一句跟“石磊磊兮葛蔓蔓”對起來。后面丟了一句,應該還有一句不入韻的,跟“杳冥冥兮羌晝晦”對起來的,今天看不到了。然后“君思我兮然疑作”,這一句是跟“君思我兮不得閑”對起來的,也是我想你不說我想你,說你想我的意思,也是對面落筆。這次不僅是不得閑的問題了,你想我想得都“然疑作”了,都開始懷疑我不愛你了。這個愛情心理寫得很生動,也很復雜。后來的文人就在這個我想你你想我的問題上,作了不少文章。這也看出這個山鬼的性格,特別聰明,特別多心,性格很鮮明。樂府體的作品,也喜歡在愛情心理上做文章。
山鬼雖然這么自娛自樂,但是心里是寂寞的,她知道她愛的那個人不會回來了,會把她忘了的,所以最后一韻就寫到這種生死訣別。“雷填填兮雨冥冥”,打著很大的雷,下著暴雨,在這個亞熱帶深山老林的深夜里,這有點可怕的一幕景象,也暗示山鬼落入了永遠的黑暗,正式跟人間陰陽永隔了。“猿啾啾兮狖夜鳴”,山里猿猴在啼叫,在一片雷雨的聲音中,格外凄厲。有人說山鬼就是一種猿猴,從前面講的白頭葉猴的故事來看,可能老百姓就會把猿猴當成山鬼的化身。當時有一種說法,“君子為猿為鶴”,說在戰亂中,君子死了以后,就變成猿和鶴,可能當時有這樣的傳說。所以猿可能本來就是鬼,所以猿啼就顯得有點恐怖,也是暗示死亡。“風颯颯兮木蕭蕭”,這也是山中的凄涼恐怖的景象,跟“雷填填兮雨冥冥”句式也是對起來的。“思公子兮徒離憂”,我想念你啊,只是白白地增添煩惱罷了。這也是寫愛情的經典句子,寫山鬼和公子的愛情終于還是不成。從巫術意義上說,就是人死不能復生,你再留戀人世也沒有用,不會讓你再回來了。我們活人對死人的心情是矛盾的,我們又想他們,但是他們要是真回來了,我們又不愿意。所以所有的巫術儀式,都會反復告誡死人,你不要回來了。當然這個告誡都得包裝成能讓活人接受的說法,什么你安息吧!別惦記我們之類的。包括現在追悼會,也得這么說。屈原是用愛情來包裝,你想愛的人愛不到,也只能算了,其實就是你想回來也不能回來的意思。
屈原的《九歌》記錄了當時楚國人信仰的神仙系統,其實就是當時楚國人內心深處的人格系統。楚國人的夢里有這些神仙,你的夢里又有誰呢?如果讓你寫一個神仙劇本,你會設計哪些人物呢?不妨試著動手寫一個浪漫的故事,發掘一下藏在你內心深處的那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