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6章 晉荊州紀·司馬歆劉弘

永寧元(301)年,新野公(司馬)歆以從征趙王倫、奉惠帝反正有功,以勛進封新野郡王,邑二萬戶。遷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襄陽。襄陽太守宋岱以斬倫黨車騎將軍孫旂(qi二聲)功,遷荊州刺史,鎮江陵,受新野王歆節度。

歆字弘舒,扶風王駿之子也。初,太康中,詔封新野縣公,邑千八百戶,儀比縣王。歆雖少貴,而謹身履道。母臧太妃薨,居喪過禮,以孝聞。拜散騎常侍。及趙王倫篡,以為南中郎將。齊王冏舉義兵,移檄天下,歆未知所從。嬖人王綏曰:“趙親而強,齊疏而弱,公宜從趙。“參軍孫洵大言于眾曰:“趙王兇逆,天下當共討之,大義滅親,古之明典。“歆從之。乃使洵詣冏,冏迎執其手曰:“使我得成大節者,新野公也。“冏入洛,歆躬貫甲胄,率所領導冏。

及歆將之鎮,與冏同乘謁陵,因說冏曰:“成都至親,同建大勛,今宜留之與輔政。若不能爾,當奪其兵權。“冏不從。

太安元(302)年,河間王颙表齊王冏窺伺神器,有無君之心,請廢冏還第,先使驃騎將軍、長沙王乂于內討冏。冏敗,歆懼,自結于成都王穎。

二(303)年春,賨人李特反,攻益州刺史羅尚于成都,歆使宋岱率水軍三萬溯江而上,救尚。岱次于墊江,遣前鋒建平太守孫阜攻德陽,李特遣其子蕩督李璜、任臧等拒阜,阜攻破之,獲特守將蹇碩。任臧等退屯涪城。

夏四月,特死,特子雄與李離襲孫阜于德陽,破之。宋岱亦卒于墊江。

歆為政嚴苛,蠻夷并怨。五月,義陽蠻張昌舉兵反,以山都人丘沈為主,改姓劉氏,偽號漢,建元神鳳,攻破江夏,太守弓欽走沔口。

歆表請討昌。時長沙王乂執政,與成都王穎有隙,疑歆與穎連謀,不聽歆出兵,昌眾日盛。從事中郎孫洵謂歆曰:“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公荷藩屏之任,居推轂之重,拜表輒行,有何不可!而使奸兇滋蔓,禍釁不測,豈維翰(喻捍衛)王室,鎮靜方夏之謂乎!“歆乃遣騎督靳滿討昌,戰于隨(郡)西,滿軍敗績。

歆遂復上言:“妖賊張昌、劉尼妄稱神圣,犬羊萬計,絳頭毛面,挑刀走戟,其鋒不可當。請臺敕諸軍,三道救助。“于是長沙王乂遣監軍華宏討昌,敗于章山。范陽王虓又遣豫州刺史劉喬率諸軍據汝南之新息以御昌,長沙王乂復遣前將軍趙驤領精卒八千據宛,助平南將軍羊尹距守。

昌遣其大都督黃林率二萬人向豫州,前驅李宮欲掠取汝水居人,喬遣將軍李楊逆擊,大破之。林等東攻弋陽,太守梁桓嬰城固守。昌又遣其將馬武破武昌,害太守劉根,昌自領其眾。西攻宛,破趙驤,害羊尹并南陽太守劉彬。南攻襄陽。歆將出軍,王綏曰:“昌等小賊,偏裨自足制之,不煩違帝命,親矢石也!“乃止。昌至樊城(在沔水北),歆出距之,眾潰,為昌所害。追贈驃騎將軍。

六月,以寧朔將軍、假節、督幽州諸軍事、領烏丸校尉劉弘為使持節、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復率前將軍趙驤等討昌,自方城至宛、新野,所向皆平。及歆死,以弘代為鎮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余官如故。弘以南蠻長史陶侃為大督護,參軍蒯恒為義軍督護,牙門將皮初為都(督?)戰帥,進據襄陽。張昌并軍圍宛,敗趙驤軍,弘退屯梁。

弘字和季,沛國相人也。祖馥,魏揚州刺史。父靖,鎮北將軍。弘有干略政事之才,少家洛陽,與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硯臺與坐席,代指學習)。以舊恩起家太子門大夫,累遷率更令,轉太宰長史。張華甚重之。由是出督幽州,甚有威惠,寇盜屏跡,為幽(州)朔(方)所稱。以勛德兼茂,封宣城公。

秋七月,張昌遣其將陳貞、陳蘭、張甫等徇江南諸郡,害武陵太守賈隆、零陵太守孔纮、豫章太守閻濟等。昌別帥石冰攻陷揚州,封云攻陷徐州,置守長。五州之境皆畏逼從逆。

八月庚申,陶侃、皮初等討昌于竟陵(之揚口),戰于清水,劉喬又遣將軍李楊、督護尹奉總兵向江夏。侃等與昌苦戰累日,大破之,前后斬首納降數萬級。昌沈竄于下俊山,其眾悉降,荊土平。

初,弘之退也,范陽王虓遣長水校尉張奕領荊州,鎮襄陽。弘至,奕不受代,與兵距弘。弘遣軍討奕,斬之。表以征士伍朝補零陵太守,皮初補襄陽太守,陶侃為府行司馬使典論功事,蒯恒為山都令。

弘于是勸課農桑,寬刑省賦,歲用有年,百姓愛悅。弘嘗夜起,聞城上持更(即值班守夜)者嘆聲甚苦,遂呼省之。兵年過六十,羸疾無襦(ru二聲)。弘愍之,乃謫罰主者,遂給韋袍(即皮袍、皮衣)復帽,轉以相付。舊制,峴方二山澤中不聽百姓捕魚,弘下教曰:“禮,名山大澤不封,與共其利。今公私并兼,百姓無復厝手地,當何謂邪!速改此法。“又“酒室中云齊中酒、聽事酒、猥酒,同用曲米,而優劣三品。投醪(lao二聲)當與三軍同其薄厚,自今不得分別。“

羅尚為李特所敗,退據巴東,遣使告急,請糧。弘移書贍給,而州府綱紀以運道懸遠,文武匱乏,欲以零陵一運米五千斛與尚。弘曰:“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無異,吾今給之,則無西顧之憂矣。“遂以零陵米三萬斛給之。尚賴以自固。

于時流人在荊州十余萬戶,羈旅貧乏,多為盜賊。弘乃給其田種糧食,擢其賢才,隨資敘用。時總章太樂伶人,避亂多至荊州,或勸可作樂者。弘曰:“昔劉景升以禮壞樂崩,命杜夔為天子合樂,樂成,欲庭作之。夔曰:'為天子合樂而庭作之,恐非將軍本意。'吾常為之嘆息。今主上蒙塵,吾未能展效臣節,雖有家伎,猶不宜聽,況御樂哉!“乃下郡縣,使安慰之,須朝廷旋返,送還本署。

永興元(304)年秋,尋張昌于下俊山,擒之,傳首京師,同黨并夷三族。

十二月丁亥,河間王颙挾帝在長安,論平張昌功,封弘次子一人縣侯,弘上疏固讓,許之。進拜侍中、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二(305)年秋八月,東海王越嚴兵徐州,將西迎大駕歸洛陽。河間王颙詔使弘助豫州刺史劉喬拒越。弘不從,逐平南將軍、彭城王釋于宛,遣參軍劉盤為督護,率諸軍會越。

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前廣漢太守辛冉說弘以從橫之事,弘大怒,斬之。河間王颙使張光為順陽太守,南陽太守衛展說弘曰:“彭城王前東奔,有不善之言。張光,太宰腹心,宜斬光以明向背。“弘曰:“宰輔得失,豈張光之罪!危人自安,君子弗為也。“展深恨之。

冬十二月,右將軍陳敏舉兵反,據揚州,遣其弟恢引兵西上,攻江州,陷之,恢兵向武昌。弘乃解南蠻,以授前北軍中候蔣超,統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眾屯于夏口。又遣治中何松領建平、宜都、襄陽三郡兵,屯巴東,為羅尚后繼。又加南平太守應詹寧遠將軍,督三郡水軍,繼蔣超。

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隨郡內史扈瑰間侃于弘曰:“侃與敏有鄉里之舊,居大郡,統強兵,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豈有是乎!“乃以侃為前鋒督護,委以討恢之任。侃潛聞之,遽(ju四聲,急忙)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弘引為參軍,遣之曰:“賢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歸也。匹夫之交尚不負心,何況大丈夫乎!“又加侃為督護,使與諸軍并力距恢。侃乃以運船為戰艦,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討官賊,但須列上有本末耳。“別與恢大將錢端相距于▲長岐(在今湖北黃陂縣西南),將戰,使襄陽太守皮初為步軍,順陽太守張光設伏以待,武陵太守苗光為水軍,藏舟艦于沔水(水草中?)。皮初等與錢端交戰,張光發伏兵應之,水陸同奮,端眾大敗。恢遂退。

三(306)年,詔進號車騎將軍,開府及余官如故。弘每有興廢,手書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爭赴之,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會劉盤旋,弘自以老疾,將解州及校尉,適分授所部,未及表上,卒于襄陽。士女嗟痛,若喪所親矣。

初,成都王穎南奔,欲之本國,弘距之。及弘卒,弘司馬郭勱(mai四聲)欲推穎為主,弘子璠(fan二聲)追遵弘志,于是墨绖(die二聲,即黑色喪服)率府兵討勱,戰于濁水,斬之,襄沔肅清。初,東海王越疑弘與劉喬貳于己,雖下節度,心未能安。及弘距穎,璠又斬勵,朝廷嘉之。越手書與璠贊美之,表贈弘新城郡公,謚曰元(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沙洋县| 吉木萨尔县| 黑山县| 吉木萨尔县| 云阳县| 永吉县| 南投市| 德安县| 赞皇县| 长宁区| 巴中市| 本溪市| 连江县| 南漳县| 泸溪县| 莎车县| 辉南县| 闽清县| 兴安县| 榕江县| 西宁市| 静乐县| 武邑县| 无为县| 招远市| 梁山县| 吉隆县| 大新县| 奉新县| 陵川县| 定州市| 乐东| 抚宁县| 马龙县| 成都市| 应用必备| 紫阳县| 武威市| 泽州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