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內丹修煉:降伏人心的技術
止念法:通過“觀呼吸”“守丹田”截斷人心妄念;
對境煉心:在日常誘惑中磨礪心性,如張三豐“煉己于塵俗,養氣于山林”。
儒家的“執中”、道教的“守一”、禪宗的“明心”,乃至現代心理學的“自我整合”,皆是以精微之道心,馭危殆之人心。
2
don't walk in front of me, I may not follow.
don't walk behind me, I may not lead.
walk beside me, and just be my friend.
3
思慮過度易耗心氣。可練習“呼吸冥想”:吸氣時默念“靜”,呼氣默念“松”,每日10分鐘。
穴位按摩**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每日按壓3分鐘,緩解心悸、安神。
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掌心順時針按揉,寬胸理氣。
4
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
——呻吟語
5
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呻吟語
6
“煉心”指通過特定的方法錘煉心智、凈化心靈,以達到內在境界的提升。
《唱道真言》強調“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
禪宗心性論**:六祖慧能提出“明心見性“的頓悟路徑,主張在日常挑水砍柴中修煉“無住心“。
儒家工夫論**:王陽明龍場悟道后建立“致良知“體系,強調“事上磨煉“的實修路徑。朱熹主張“居敬窮理“,通過“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涵養心性。
心靈體操
逆境暴露療法:設計漸進式壓力接種訓練。西點軍校的“心理韌性課程“包含可控失敗體驗、認知脫鉤等模塊。
覺察維度:整合內觀禪修的標簽技術與現象學懸置方法,建立“三級覺察模型“(軀體感知-情緒流動-思維觀察)。
建議實踐者建立“雙螺旋修習模式“:上午進行45分鐘專注力訓練(如茶道、書法),晚間完成20分鐘意識流寫作,形成感知-表達的完整循環。定期荒野獨處(每年7-10天)可有效重置默認模式網絡,促進認知靈活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