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在很多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超市里在周日時也有很多上學的14、15歲的小孩買東西。
那天正好開學季,有個男孩和她媽媽一起來的,男孩挑了一堆吃的,有薯片還有汽水等一系列的膨化食品。她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說著,讓你上學去還是讓你去吃去的。買這么多,但還是在結賬時掏出了錢。
想起了我那時候上初中的時候,每次也是帶零食。我媽也是像這樣只是說幾句,但還是在結賬時掏錢。有時候父母心里也是心疼孩子,將心比心也要孩子去體諒父母。
還有一個是買文具的小女孩和他的爸爸。小女孩挑了些文具,但在結賬時她的爸爸沒想到那么貴,退不退的很尷尬。干脆就開始說小女孩,每次給你花那么多錢,你能不能好好學習,爭口氣。小女孩面紅耳赤的站在那。最后拿著東西一前一后的走了。
想起了我以前似乎也是這樣的,那時候我很喜歡收集好看的本子,我爸也是說我這樣,但不同于這位父親,當眾說。我爸到家說我。
那時候心里還是有些怨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其實也是正確的,父母給你花那么多錢,說你兩句也是對的。況且是為你好,也想讓你成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辛苦的生活。
記得那時候快過年,有對老夫妻一起來買年貨,老爺爺推著小車,老奶奶挑著一個個的吃的。老爺爺推著小車結好賬了,老奶奶因為忘了買什么又進去了。
老爺爺幸福的看著說,每次帶的錢都得花光。看著這樣的場景,想起了我姥爺,姥姥。我希望他們也能這樣花錢。我姥爺平時生活很節省,花最多就是在我們這些子孫上。平時是能省就省,能不花就不花。
我那時候覺得肯定不要這么節省的活著。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我錯了,我姥姥他們已經70多歲了。節省似乎成了半輩子的習慣。又怎么能輕易改變呢!
超市里小雨是負責整理日化柜架。第一次看見這個女孩覺得年紀很小,卻很能干。戴著個眼睛斯斯文文的,穿著藍色的小襖。平時很少和人說話,后來我來的幾天才慢慢熟悉。
她和曉曉是一個地方的,聽曉曉說小雨是上中專的,學的大概就是護理類的。一放假就在這干活了,平時干活也利索。應該快畢業要實習了。那時候我問曉曉她下次放假還會來嗎?
那時候我和曉曉已經成為好朋友了,但曉曉說,要準備實習的事情了,她又說萬一實習還沒有在這上班工資高,那多搞笑啊!
她有些無奈說著,疫情的關系也不好找工作,自己要好好準備一下。她是學會計的,在這段時間內我也發現她對錢方面的事情腦子轉的都很快。非常適合這個專業。
想著也是,疫情也是影響了很多事情。希望她們都能有個好的結果吧!現在想起那段兼職經歷也是歷歷在目,現在和她們也就是在朋友圈里了解對方的現況了。
成長路上會遇見很多人,像彩虹一樣,各種各樣,最后發現拼在一起構成了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