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霾散去了,天空中散落著一堆堆薄紗似的輕云,不斷地變換著形態,陽光從空隙灑下來忽明忽暗,大地也就斑駁了起來。
窗外銀杏樹的葉子深綠中帶著一絲暗沉,這是夏日特有的沉穩與篤定,即便昨日的風雨折斷了掛滿果子的旁支。微風吹過,下垂的枝葉間拇指大的青綠果子泛著盈盈的光澤。
教室里風扇在飛速的旋轉,依著固定的旋律“吱呀吱呀”沒有終結,三三倆倆坐著的同學們都埋首在自己的世界里,偶有桌椅挪動時發出的嘶啞聲給風扇毫無波動的旋律增加了一絲活力。看著外面跳躍的日光,總覺得還缺了點什么,忽地想起《童年》里的那一句歌詞,哦!我知道缺的是什么了。趕緊取下耳塞,果然此起彼伏的聲音就順著敞開的窗戶傳了進來。蟬鳴的聲音可真是有趣,忽大忽小的,在這忽大忽小中還有層次的變化。一只蟬開始鳴叫了,它先是小聲的聚集著能量,漸漸地越來越大,持續不斷的往上累積,周圍的蟬也開始加入隊伍之中,于是單薄的聲音磅礴了起來,當達到最高的時候,漸漸的遞減下去,直至完全消散。一輪結束后,稍加休整新的一輪又開始了。小時候總喜歡拿著自制的蛛網捕捉工具,循著聲音去捕蟬,但往往收獲頗少,它們總是停留在樹枝較高的地方,等你想盡辦法靠近它的時候它早已察覺了你的存在。或有運氣較好的時候捕到一只,小心翼翼的養在籠子里,卻總是不見它鳴叫,只得放它離去。直到現在我從未見過正在鳴叫的蟬,只聽過蟬鳴的聲音。
教室的天花板上有幾塊水浸過留下的花漬,有兩塊像是水波蕩開時的靜態圖,層疊之間別有一番靈動。另外兩塊或許因為年代久遠的關系,呈現出厚重的黃褐色。這幢教學樓有八層之高,這間教室在五樓,很好奇這幾塊離邊線還有幾十厘米的水漬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云層又厚重起來了,窗外的蟬鳴聲依舊,風扇也還在吱呀地轉著,桌椅挪動地聲音頻繁地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