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外科小藥方,傷痛不見身體棒
- 家用小驗方的不藏之秘
- 吳非主編
- 12138字
- 2021-06-10 16:28:10
涂抹仙人掌:扭傷之后涂一涂,抗擊炎癥又鎮痛
有一年暑假,我陪我去走親戚。到了親戚家的時候,已經是上午十點多了,他們非常熱情好客,里里外外忙碌著,我和我則坐在客廳里與人閑聊。
突然,廚房里傳來了“啊!”的一聲,接著是盤子摔碎的聲音,我和我趕忙走向廚房,只見親戚家的兒媳做在地上,旁邊是摔碎的盤子和一地的菜肴。
眾人將她扶進臥室,仔細詢問才知道,那位阿姨習慣穿拖鞋,我們都知道,拖鞋有時候是不“跟腳”的,再加上她里里外外忙碌,沒顧得上看腳下,地上不知是誰不小心灑了些油,她這一滑,腳踝被扭傷了,整個身體失重,就摔在了地上。
我在看著她那腫得像包子一樣的腳說道:“還好沒有傷及骨頭,只是急性踝關節扭傷。”旁邊的一位阿姨趕忙說:“那趕緊拿條熱毛巾敷敷吧。”
我擺了擺手,讓人從冰箱里拿出冰水,倒在盆子中,然后讓那位阿姨將腳泡在里面,之后又讓人找來幾塊新鮮的仙人掌。只見我用小刀刮去了仙人掌的皮和刺,放到一個干凈的碗中搗成泥狀,之后取出幾塊干凈的白布,把搗好的仙人掌泥均勻地鋪在白布上面,仔細地包扎在親戚的腳踝處,最后叮囑她晚上臨睡前換一次藥,每天換兩次。
當天下午,我就和我回家了,第二天我打電話給親戚家,親戚說那位阿姨的腳踝已經消腫了,也不那么疼了。我囑咐那位阿姨每天用熱水泡腳,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迅速修復組織。一個星期之后,親戚打電話告訴我,那位阿姨已經可以做些基本活計了。
我讓阿姨用冰水泡腳是為了對她進行局部冷療,降低局部炎癥,控制腫脹擴大,降低內部血腫形成。
而仙人掌被眾人所熟知,我說,自《本草綱目拾遺》之中就有關于仙人掌的描述:“味淡性寒,功能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翻閱文獻我們就會知道,仙人掌的莖、果實中均含有鎮痛、抗炎成分,其中,谷固醇就是抗炎活性成分,而三鐵皂苷為鎮痛活性成分。并且,有研究結果表明,三萜皂苷的鎮痛效果能夠同西藥顱通定相比。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講,踝扭傷類急性軟組織損傷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進而引發腫脹;疼痛是因為創傷性血腫或炎性反應物刺激局部神經。仙人掌具有消炎、止痛之功,剛好與急性軟組織損傷對癥。
我說,很多人在出現急性軟組織損傷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熱毛巾敷一下,實際上,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因為熱療只會讓腫脹更嚴重,同時會增加炎癥,因此一定要采取冷療法。通常受傷后24小時之內,局部腫脹和炎癥得到控制之后才可以進行局部熱敷。這也就是為什么要等到第二天阿姨的扭傷得到緩解之后我才囑咐她熱敷了。
陳醋泡腳:足跟疼痛,醋酸來幫你
一天,一位中年男子驅車帶著自己的父親來的診所,老人家在兒子的攙扶下緩慢地走了進來。
我讓著父子倆做下來慢慢敘述病情。原來,最近幾個月老人的足跟痛了好幾次,在省城的醫院做檢查,大夫卻告知老人要動手術,這可把老人嚇得不輕,藥也沒開,回家之后茶飯不思,后來有人向老人推薦我的診所,于是便驅車趕來了。
我告訴老人,西醫手術的方法見效很快,只要將注射器扎到腳跟皮膚中,在足跟深處打上一針就可以了。老人一聽,連連搖頭,他的兒子接過話來:“這方法我聽著都害怕,更別說我父親了,難道就沒有其他方法了嗎?”我回答道:“方法倒是有,但見效恐怕慢些,要一個月左右才可痊愈。”老人一聽有其他方法,眉頭舒展,說道:“那沒關系,只要能治好就成。”
我為老人家推薦了兩種方法:
一、跺腳法
找一把椅子,然后坐到上面,向上蹺腳,腳背朝上,腳跟著地,之后反復用足跟跺擊地面,力度由輕到重,速度由慢到快,跺腳跟的時候一定要蹺腳,以收縮小腿肌肉,同時抬起腳背。跺腳的力量應當以患者所能忍受的疼痛為底線,每天操作多次,連續進行1個月。
二、陳醋泡腳法
將陳醋放到鍋中加熱,之后倒進洗腳盆中,雙腳浸泡在熱醋中半小時左右即可,每天泡2次,連續泡1個月即可。
我囑咐老人家治療的過程中盡量少走路,避免長時間站立,可以穿上厚一些的軟底鞋,或在足跟處墊一個厚些的軟鞋墊,盡可能讓足跟充分休息、受保護。
一個星期之后,我特意打電話回訪,老人家高興地說疼痛已經減輕了很多;半個月之后,老人說自己的足跟痛已經完全消失了,并且連同多年的腳氣病一起被治好了。
我還提到了一個治療足跟痛的民間驗方——青磚療法:在青磚上鑿一洞,尺寸與足跟相同,倒入陳醋,放到爐火上燒至沸騰,之后取下青磚,等到陳醋稍微冷卻之后把足跟放入其中即可。
我說,足跟痛主要是跟骨,以及周圍軟組織出現慢性損傷,進而導致周圍軟組織損傷引發的。臨床上多采用局部注射激素治療法見效迅速,因為激素可以直接作用在炎癥部位上,進而抑制炎癥反應。但在感覺神經分布密集的地方注射激素,會產生劇痛,很少有人能接受這種方法。
我解釋說,跺足跟的過程實際上就相當于在為足跟按摩,進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將炎性物質帶走。此外,跺腳撞擊地面的同時,足跟深處軟組織結構也會跟著改變,有所松解。
我又講到熱醋泡腳的原理。熱醋泡腳可以通過熱刺激改善足跟處的血液循環,進而止痛、消炎;醋的主要成分為醋酸,能夠消除足跟深處的無菌性炎癥。
我說青磚療法與熱醋泡腳大同小異,只不過換成了在青磚上面泡腳,而青磚根本沒有治療作用。很明顯,這種方法比直接使用熱陳醋泡腳麻煩很多。
我強調,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都要堅持一月之久,雖然足跟痛只是個簡單的炎癥,但病灶位于足跟伸出,而并非表皮下面,隔著那么厚的皮肉,肯定要花上一定的功夫治療。
最后,我告訴我,治療足跟痛的偏方還有很多,比如用手按摩足跟,用拳頭捶打足跟,這些都與跺腳法的原理相似,但操作起來明顯要麻煩一些。
當歸四逆湯:驅寒活血,老寒腿不用愁
記得有一年冬天,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士身著裘皮來到我的診所,一進門,那位女士便靠著火爐蜷縮成一團。
我倒了一杯熱水遞到她手中,詢問她哪里不舒服,那位女士伸手接過茶杯,緊緊地握在手中,然后才開始說話:“一到冬天,我的手腳冰涼得要命,您也看得出,我穿的衣服比一般人多,可還是感覺特別冷,碰哪都覺得冰涼,恨不得鉆到火爐里。”
我點了點頭,問道:“除了寒冷,還有沒有其他不適?”那位女士想了想說道:“四肢的關節經常疼痛,即使在夏季,遇上陰雨天氣也會疼痛難忍,近幾年發作的更是頻繁。還經常頭暈,愛生凍瘡,涼水碰都不敢碰,熱水喝的也不多。”
聽完她的敘述,我開始為她把脈,脈象沉細,之后讓她張開嘴,那位女士舌苔白,舌質暗紅。很明顯,她這是寒滯血瘀之癥。
結合她所出現的癥候,我為她開了具有調榮和衛、溫通氣血之功的當歸四逆湯3劑。那位患者拿著藥回到家中煎服,3劑服完之后又來到診所,對我說自己覺得四肢不像之前那么冰冷了,我就又給她開了20劑當歸四逆湯。此方劑溫陽和散寒并用,養血和通脈兼施,溫而不燥,補而不滯。連服20劑后,那位女士四肢冰冷以及關節痛等癥全部消失,就連凍瘡也去根了。
我說,四逆湯、四物湯、四君子湯等方劑被人們所熟知,以這些方劑為主進行加減,能夠變幻出多種方劑。當歸四逆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為溫經散寒之代表方劑,其主要構成藥材為:當歸10克,桂枝10克,芍藥10克,細辛10克,通草6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
我告訴我,方劑之中的當歸甘溫,養血和血;桂枝辛溫,溫經散寒,溫通血脈,為君藥;細辛溫經散寒,助桂枝溫通血脈;白芍養血和營,助當歸補益營血,共為臣藥;通草通經脈,以暢血行;大棗、甘草,益氣健脾養血,共為佐藥。重用大棗,能夠合歸、芍補營血,還可防栓枝、細辛燥烈大過而傷陰血,甘草還可調和藥性,為使藥,將上述藥物配伍,就能夠達到養血通脈的功效。
我還說,當歸四逆湯不但能夠治療四肢冰冷、疼痛等癥,還能治療腹痛、頭痛、腰痛、腿痛、腳痛,因為這些癥狀皆由寒邪入侵、血液流通不暢所致,而溫經散寒的當歸四逆湯剛好能夠對癥下藥。
我講到,老人經常說自己兩側或一側膝關節隱痛,活動后會加重,休息之后又能夠得到緩解,遇到陰天下雨、氣候變涼等癥狀加重,有時為急性疼痛,關節僵硬,活動的時候有響聲,久坐后關節會變得更加僵硬,適當活動之后稍有緩解,癥狀的后期,膝關節腫大變形,不能正常活動,而且伴隨著持續性疼痛,該癥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其實這與“人老腿先老”這句話是相符的,人一上了年紀,走路的速度就會變慢,下蹲困難,其實這些都是“腿老”的表現。
人在進入老年之后,機體器官會日漸衰老,但骨關節的使用頻率仍然會很多,關節磨損嚴重,因此會最先出現老化,關節摩擦的越多,褶皺和不平整就會越多,進而出現疼痛。
我強調,老年人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在口服當歸四逆湯的基礎上配一個泡腳的中藥包,方法非常簡單,用威靈仙、伸筋草各30克,桑寄生、當歸、丹參、雞血藤各20克,白芷12克,秦艽、蘇木、羌活、獨活各15克,用紗布包好,先開大火煮,半小時后,轉成火熬10分鐘即可,將藥包取出,藥汁倒在木桶中,加入適量熱水慢慢泡。如果感覺水有些涼了,可繼續加熱水,直至背上微微出汗即可,整個過程大概需要半小時。
最后,我提出了加強鍛煉的重要性,古語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運動能夠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改善病變部位,緩解關節疼痛,經常散步、打太極、慢跑等能夠增強人體正氣,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四妙丸:利濕清熱,有效緩解痛風癥狀
在舅舅四十多歲那年,正值事業高峰,隔三差五要陪客戶吃飯、喝酒,每天都睡得很晚,體重也不斷飆升,我經常勸他注意身體,可舅舅把我的話當成了耳旁風,口頭答應,該出去還是出去,沒過半年,舅舅的體重就由150斤漲到180斤。
一天晚上,舅媽急急忙忙地趕到診所,驚慌地對我說:“爸,您快回家看看吧,出事了。”我趕忙帶著我趕回家里,看到舅舅坐在床沿上,右腳腳面又紅又腫,他告訴我,前兩天腳就有些疼,但疼的不厲害也就沒當回事,今早醒來后連走路都困難了,尤其是大腳趾和腳后跟的疼痛更是難以忍受。
我剛要伸手摸摸舅舅的腳,舅舅就嚷嚷著:“爸,千萬別碰,特別疼。”舅舅還說,除了腳疼之外,最近經常煩躁不安,口干口渴,小便發黃,大便干燥。
我讓舅舅張開嘴,他的舌苔黃膩,然后為他號了號脈,脈滑數,初步診斷為痛風。為了確診,以免耽誤治療,我讓舅媽找來一輛車,帶著舅舅到附近的醫院做了個檢查,化驗單的結果顯示尿酸達到了8.67,超出正常水平,的確是痛風。
回到家,我給他開了清熱化濕,宣痹通絡的四味丸加味,組方是蒼術15克,黃柏15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15克,海桐皮15克,忍冬藤15克,萆薢20克,虎杖20克,毛慈菇15克,豨薟草15克,全蝎5克,木瓜20克,蜈蚣1條,用水煎服,共5劑。
5天之后,舅舅腳部的疼痛癥狀已經大大減少,可以下床活動了,看到效果,我讓舅舅繼續服藥10天,經過半個月的湯藥治療,舅舅感覺疼痛已經完全消失,到醫院又做了一次化驗,尿酸下降至6.5,處在正常值3.4~7.0之間。
我囑咐舅舅,雖然這次的痛風被治愈了,可如果還像以前那樣胡吃海喝,不改善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痛風還是會復發的。舅舅尷尬地點了點頭,從那之后,嚴格規律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痛風再也沒有發作過。
介紹四妙丸的時候,我采用的是循序漸進之法。我說,二妙丸里面的黃柏苦寒,善走下焦,可清除下焦濕熱,適合骨節、足膝疼痛而無力者;蒼術苦溫,燥性最烈,可除身體上下內外之濕,配合川牛膝,既可以補肝腎,強筋骨,又可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利濕通淋,治療濕熱下注證;薏苡仁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消痹之功,將此四藥配伍,清熱利濕之功更甚。因此,舅舅在服用四逆湯加味后才能在短短幾天之中效果顯著。
我為我解釋了為什么醫院一檢查尿酸偏高便斷定為痛風,尿酸為人體內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謝終產物,說白了就是人體的“垃圾”。人體可以容納一定量的尿酸,并且人體每天都會生成、排泄掉一定量的尿酸,一旦尿酸量過多,或者容納尿酸的組織器官出了問題,無法通過腎臟及時排出體外,尿酸就會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尿酸濃度超出正常值后,即為“高尿酸癥”、“尿酸偏高”。
飲酒、飲食高營養化、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痛風,而飲食的高營養和飲酒為主要因素,長期攝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如海鮮、動物內臟、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雖然這些食物營養豐富,但卻容易誘發高尿酸,再加一杯杯的富含嘌呤的啤酒,體內尿酸值不超標才怪。
我還強調,高尿酸是不能忽視的,因為長期高尿酸的患者很可能出現慢性腎臟損傷、腎功能下降、腎衰竭、心腦血管病等,所以高尿酸經常會和“三高”一同出現,相互影響。
我說,除了飲食因素,勞累、壓力過大也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癥,尤其對于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的白領,以及身體機能退化的老年人來說,體內的尿酸不能被排泄出去,久而久之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就升高了。
最后,我列舉了一些能夠降低尿酸含量的堿性食物:蔬菜、牛奶、水果、粗糧等,我說,體內的堿的儲量豐富,利于降低尿酸,中和尿酸。平時多喝些水,增加排尿量,也可以將體內多余尿酸排出體外。
濃濃的白糖漿:緩解燙傷,加速愈合速度
一天中午,一位30多歲的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診所,一進門我就發現她捂著胳膊,我趕忙讓那位女士坐下,一邊查看她的傷勢,一邊詢問緣由。
原來,那位女士中午的時候為老公煲了一鍋湯,端湯的時候不小心灑在了胳膊上,熱辣辣地疼,家里沒有治燙傷的藥,就趕緊來診所了。
我讓我去取冰水和盆,然后將冰水倒在盆子里,讓那位女士將自己的胳膊浸泡在冰水之中,沒過幾分鐘,那位女士就說傷口處不像之前那么疼了。
半個小時之后,我讓那位女士把胳膊從冰水里面拿出來,然后取出一兩左右的白糖放入干凈的容器中,又倒進30毫升左右冰水,調和成濃糖漿,之后取出棉簽,將糖漿輕輕地涂抹在那位女士的患處,用紗布固定好。并囑咐那位女士回家之后按照上上述方法隔幾個小時換一次藥。
那位女士對于我的治療方法不太放心,趕忙問道:“這樣治燙傷會不會留疤啊?”我笑著說:“您的燙傷比較輕微,應該不會留下疤痕。實際上,會不會留疤和治療之間并無直接關系。普通的燙傷并不會損害真皮細胞,損傷的是表皮細胞,只有在真皮細胞受損時才容易留下疤痕。”
聽完我的敘述,那位女士松了一口氣,并且留了診所的電話,以便有不時之需,第三天,那位女士打電話向我道謝,說自己的燙傷已經基本痊愈了。
我說,這種冷療法早就被發現了,通過冰水刺激,能夠收縮傷口處的血管,降低該處的組織代謝,進而抑制炎癥的發生,減輕水腫。此外,降低皮膚溫度可以讓感受器變得麻木,進而達到迅速止痛的目的。
我解釋說,冷療之后用敷濃糖漿,為的是促進傷口愈合、防止傷口感染。因為濃糖漿濃度很高,細菌遇到濃糖漿后會迅速脫水死亡。此外,濃糖漿之中糖分含量很高,可以促進組織修復、生長,為損傷組織提供充足的營養,以加速傷口愈合。
我強調,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并不適合重度燙傷患者,重度燙傷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家庭中發生的小燙傷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解決。皮膚燙傷之后要第一時間進行冷卻、散熱,而不是尋找藥膏,家中沒有冰水,可以用現在打冷水代替或直接用自來水沖洗,以帶走局部熱量,進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最后,我提醒燙傷患者,即便是小燙傷也不能不了了之,不做處理,很可能會由于燙傷之后受空氣、細菌等感染加重癥狀,出現水皰、膿腫等,此時再治療可就不是用濃鹽水那么簡單了,及時處理才能避免感染、留疤。
手指交叉操:促進關節血液循環,手指關節不在痛
有一次,一位中年婦女來診所看病,據她所說,從前幾天開始,手指關節就有些疼痛,最開始她也沒當回事,想著過幾天應該就好了。可沒想到這兩天關節都腫了起來,疼的更厲害了,連拿刀切菜的力氣都沒有了,吃了幾片消炎藥不見效果,就急忙來到我的診所了。
我讓她伸出雙手,雙手骨節嚴重變形,腫脹應該是最近發生的,又給對她進行了抽血檢查,發現并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了解到她經常洗衣做飯,刷鍋洗碗,心中便有了數,應該是手指長期與冷水接觸,使得關節液循環受阻,關節軟骨得不到充分的營養引發的退化、損傷、發炎。
既然是關節過度勞累、受冷刺激而導致的循環受阻,我告訴她平時少碰冷水,盡量用溫熱的水做家務,同時注意放松關節,也就是說多休息。
中年婦女告訴我,溫水家務還能做到,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不做家務活是不可能的。我便給她推薦了一個可以在業余時間幫助活動關節的手指交叉操,具體做法為:將雙手十指自然張開,之后交叉相對插到對面手的指縫里面,重復做手指屈伸活動,每次做30下以上,直到手指感受到發熱即可。
還有一種方法叫手指熏蒸發,具體操作為:倒滿一大杯開水,將雙手手指靠近杯口,這樣一來,水蒸氣就能夠充分熏蒸手指關節。
中年婦女回到家中,按照我的囑咐將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每次做手指交叉操的時候都會在靠近雙手的地方準備一大杯熱水,連續做半年之后,手指關節疼痛就再也沒有犯過。
我說,采用手指交叉操治療關節疼痛是有科學依據的。退行性關節炎為關節腔中關節軟骨損傷引發的炎癥,其病根在關節軟骨,想從根本上將其治愈,就要從保護關節軟骨入手。關節軟骨上沒有血管,依靠關節腔中的關節液為軟骨提供營養,關節反復活動可以讓關節液有效循環,不斷地為關節提供營養物質,同時帶走軟骨代謝廢物,這樣一來,軟骨代謝就會逐漸變好,手指關節也就受到了保護。
我解釋說,手指熏蒸法可促進關節液流動、局部新陳代謝,進而保護關節軟組織,關節疼痛自然就消失了。那位婦女將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療效加倍。之所以沒有為這位婦女介紹辣椒水、花椒水泡洗等常規方法,是因為這些方法雖見效快,但需“養療”,像這位女士每天都要用雙手做大量家務,關節痛很容易復發。而用手指交叉操和手指熏蒸兩種方法,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關節疼痛的問題。
最后,我強調,上述方法并非適合所有的關節痛患者,如果患者在進行血檢之后發現自己所患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擇良方,以免耽誤病情。
桑枝酒:清熱除濕,經絡通暢
我診所里面的很多中草藥都是自己親自上山采摘、炮制的,而且我非常享受采藥的過程,飽覽滿山蒼郁,此外,很多野生的藥材功效要更好些。
上山菜肴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山民,他們民風淳樸,常常會要求我在家中小坐,烹飪一些家鄉特有的野菜,別具一番風味。
有一次,我帶著我去平谷,由于路程較遠,一天返不回去,就住在了一戶山民家中。吃飯的時候,主人將在外屋給我和我放了一張小桌,上面是自己烹飪的山野菜肴,以及一壇泡著各種中草藥的酒,酒香撲鼻。
我好喝兩口,便拿起酒壇倒了一盅酒。男主人陪我們坐在桌上,女主人卻將一份飯菜端到了里屋,我好奇地問道:“家里還有別人嗎?怎么不出來一起吃飯啊?”
男主人回答道:“家中有一老母,上個月不知怎么的突然半身癱瘓,小不了地了。”我問道:“沒有請大夫過來看看嗎?”
男主人回答道:“請了,大夫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個名堂,我母親年紀大了,到城里看病還要下山,路途遙遠,折騰不起了啊。”
我聽罷,放下手中的筷子,走進里屋,只見老人家坐在床上,上肢靈活,下肢卻動彈不得。我與老人閑談了幾句,發現老人的思維還是非常清晰的,飯量也不錯,還喝了一兩白酒。我伸手捏了捏老人的腿,非常僵硬,撩開衣服一看,顏色也與正常膚色相異,偏白,我便轉身對男主人說:“也許我可以治老人家的病。”
男主人激動地說:“怎么個治法,您快說說。”我說:“老人家會飲酒,我就給你開個藥酒方:取炒桑枝100克,當歸、菊花、五加皮各60克,蒼術、地龍、夜交藤各30克,川牛膝25克,絲瓜絡15克,木瓜12克,木通、炮附片各10克,配黃酒5000克,密封浸泡10天后,將藥渣取出,焙干研為細末,裝入膠囊,每粒0.3g,每次3粒,每日3次,用桑枝酒15~20ml送服。兩個月為1療程,以微醉為度,上半身癱瘓飯后服,下半身癱瘓飯前服。”
第二天,我和我趕回了家中,半年之后,我們再次到平谷山中采藥,順便到那位山民家回訪,看到老人家已經可以正常下地走路了,雖然行動還有些不便,但至少可以自理。
談到桑枝酒,我還給我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1959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由于右側肢體活動不利,日常生活、工作都出現了不便,這時有人向郭老推薦中國中醫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著名醫學家鄭卓人老先生。郭老一聽此人醫術高超,欣然同意了。
鄭老來到郭家,為郭老進行詳細診斷之后,得知郭老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煎服中藥,就對郭老說:“我在民間搜集了一個驗方,叫桑枝酒,經二十多年臨床驗證,發現此方醫治半身不遂的效果非常好,可否一試?”郭老聽完之后,請鄭老處方,鄭老將桑枝酒的配伍、制法、服法告訴了郭老。郭老按處方配制了桑枝酒,連服3個月后,肢體活動變得自如。
我解釋道,桑枝酒的神奇功效和其中的藥物性味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該方劑之中,除了酒外,用的最多的就是桑枝。桑枝藥微苦,性平,歸肝經,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能夠提高人體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強自身免疫力。桑枝還能夠袪風濕、利關節、治水腫、治白癜風、治皮疹瘙癢、生津液、治消渴。
而方劑之中的桑枝、五加皮、蒼術、木瓜、牛膝、絲瓜絡、木通、地龍可祛風、散寒、利濕、通絡;當歸可養血;菊花清頭明目;夜交藤可養血通絡;炮附子可溫陽補腎,通達十二經脈。通過炮制的過程,既能夠飲酒,又能夠服藥,充分發揮出藥效。表面上此酒與普通藥酒無異,實際上效果非常好。
失笑散:通血利脈,治療背疼不再愁
曾經,有位年近70的老人家在女兒的陪同下到診所問診,她的女兒告訴我,自己的母親最近幾年經常背部不知名的疼痛,到了冬天,還出現背部發涼癥狀。
老人家說為了緩解背部疼痛,吃過很多止痛藥,止痛膏藥也用過,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女兒一有空就會用小木槌幫老人捶背,效果還不錯。
我伸手摸了摸老人的背,背部僵硬,肌肉缺少活力,為她診脈之后,我斷定老人是因為背部經絡不通、氣血的不暢才出現背部疼痛的。于是為了她了一療程失笑散,同時囑咐老人的女兒繼續為她做背部按摩。
具體按摩方法為:用大拇指指端沿脊柱兩側夾脊穴自上而下進行點揉,按摩的次數根據患者感覺而定。夾脊穴位于脊柱兩旁0.5~1厘米的地方,它內夾督脈,外臨膀胱經。所以,它和各個臟腑背俞穴相鄰,臟腑氣均要在這個位置輸轉。督脈為“陽脈之都綱”,總督諸陽。所以,常按夾脊穴不但能夠治療背痛,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脈,可通治陽氣失常引發的疾病。
老人的女兒要走了診所的電話,以便有情況可以及時咨詢我。一個月之后,老人的女兒打電話到診所,說伴隨老人多年的背痛消失了,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高興。
我說,失笑散由蒲黃、五靈脂碾末而成,1078年時收入宋太醫局編纂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面。該方劑原本用于治療瘀血停滯導致的月經不調、少腹急痛、痛經、心腹疼痛等癥。
我說,該方劑中的五靈脂可是個值得一提的藥材,因為此藥為哺乳綱、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俗稱寒號鳥的糞便。鼯鼠之所以名為“寒號鳥”,是因為夏季時它的羽毛豐盈,冬季時羽毛卻掉光了,晝夜鳴叫,因此得名寒號鳥。李時珍是這樣解釋五靈脂得名的:“其糞名五靈脂者,謂狀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氣也”。鼯鼠白天躲在窩中睡覺,清晨或夜間出洞覓食,善攀援、滑翔。很多人在采五靈脂或其他藥材時,常常因被鼯鼠咬斷繩索喪命,因此,采藥人會將繩索染成紅色迷嚇它們。
我解釋說,失笑散中的五靈脂性味甘溫,無毒,入肝經,可疏通血脈,散瘀止痛;蒲黃屬香蒲科植物,具有止血,化瘀,通淋之功。將此二藥結合在一起,能夠散瘀止痛,為治療血瘀作痛之常用方劑。
那位老人的出現的背部不知名疼痛是中老年常見病,尤其對于年紀大的人來說,這種疼痛不但會影響到正常點的睡眠,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此病多由氣血失調而發。
我說,中醫上有一不變理論:“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也是此病的最佳解釋,失笑散可活血、止血,祛瘀止痛,推陳致新,因此,老人服藥之后背部疼痛很快就消失了。
我問我,為何為此藥取名“失笑散”?我猜測說,可能是患者在忍受難以名狀疼痛的時候愁眉不展,服藥過后疼痛消失,疼痛已止,則病人由苦顏轉笑顏。
最后,我提出了服用此藥的注意事項,失笑散雖藥性平和,但也要注意不可濫用,孕婦、血虛證無瘀血者禁用。血瘀證患者使用失笑散的用量過大,或時間過久,都有可能導致貧血等問題。
獨活寄生丸:舒筋活血,腰疼膝蓋疼均有療效
我的語文老師是個年近六十的和藹女性,姓張,我們平時都稱她張老師。她知識淵博,我非常喜歡聽她講課。但是在我畢業之后她就退休了。
一天,我正在翻閱我的醫書,張老師的愛人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張老師這兩天腰疼的厲害,臥床不起了,請我去他家一趟。我趕忙放下手中的活,隨張老師的愛人去了張老師家。
來到張老師家中,我看到張老師正躺在床上,看到我們走進來想起身卻沒能起來。我看到她面色發暗,張老師說這幾天腰疼的厲害,貼了幾貼膏藥也不見好,眼睛上火,干痛。我讓她張開嘴,看到她的舌苔白膩,然后為她把了把脈,脈寸浮滑關尺沉細。
我問張老師胃口如何,張老師說胃口不是很好;又問她大小便怎么樣,她說小便略黃熱,大便沒有異常。
張老師的愛人從抽屜里拿出了一張從醫院拍的片子,片子上明顯可以看出是腰椎增生,根據張老師所敘述的情況,我診斷出她是寒濕浸注,經絡痹阻,郁久化熱,灼傷肝腎所致,于是給她開了5劑獨活寄生湯,其構成藥材為:獨活45克,桑寄生30克,杜仲30克,川斷15克,牛膝15克,桂枝15克,秦艽12克,細辛10克,防風10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炙甘草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石斛15克,密蒙花12克,夏枯草15克,用水煎服。
5天之后,張老師的愛人又來到我的診所,他說張老師的腰已經好多了,能夠下床走動了。我又繼續開了10劑獨活寄生湯,在之前為她開的方劑的基礎上減掉了密蒙花、夏枯草,加豨薟草、鹿含草各30g。
從那次服藥之后,張老師的腰疼病就被治好了,至今未曾復發過。
我說,獨活寄生湯出自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之中,為治療風濕腰背疼痛之名方。其原方構成藥材為:獨活三兩。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川芎、地黃、人參、當歸、甘草、白芍各二兩。孫思邈還在方劑后面標注了其功效:“夫腰背痛者,皆由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得之。不時速治,喜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或腰痛、攣腳重痹,宜急服此方。”
我當時不明白這段話的意思,我解釋道,這句話就是說,導致腰背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一個是腎氣虛弱,另一個是風寒濕冷。
孫思邈針根據這兩個癥狀,研制出了獨活寄生湯,該方劑之中的桑寄生、杜仲、牛膝可補養肝腎;四物、四君(無白術)可益氣養血;羌活、獨活、秦艽、細辛、防風、桂心可祛風散寒勝濕。攻補并用,虛就能受補,邪氣即可被祛除,補過之后不會留下邪氣,攻擊的過程中也不會傷及正氣,避免單純使用祛風濕藥物損傷氣血。
我說,這個方子針對的就是風寒濕痹癥,也就是風濕、類風濕。該方劑可治療風寒濕熱,其主要癥狀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表現為腰腿疼痛、膝關節、肘關節、小關節、手腳會疼痛麻木,發冷,怕冷,越冷越疼,遇暖疼痛緩解。此方還可治療肝腎不足,表現癥狀為腰膝酸軟,夜尿多;氣血不足,表現癥狀為體倦乏力,身體瘦弱,脈象細弱,舌淡苔白,心悸氣短。
我強調,雖然這個方劑功效廣泛,有些患者了解到該方療效后自行購買該藥,用藥后覺得沒什么效果,然后拿著方子問我怎么回事,我就會告訴他們獨活的用量太少了,獨活可助表,偏走足少陰腎經,治下焦風濕,在方劑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提出了此方的負面作用——對胃腸的刺激性,強調最好飯后一兩小時之后服藥。
去杖湯:舒筋活絡,老年腿疾就用它
幾年前的一個冬季,一位60歲左右的老太太拄著拐杖來到診所,老人家的年紀雖然不算高,但走路已經是一步化三步的模樣了。
我讓我扶著老人家坐下,然后仔細詢問老人的病情。原來,最幾年,老人不知為什么腿腳突然行走困難,只得依靠拐杖,到處抓藥也不見效,中西藥都吃了不少。后來老人的兒子聽人說通過按摩能夠治療腿疾,便帶著老人去做按摩,可按摩的費用很高,老人實在不想鋪張浪費,去了幾次后就說什么也不肯去了,之后有人向老人推薦了我的診所,老人家便打個車來到這兒。
我摸了摸老人腿部的肌肉,發現和正常人的肌肉不同,繃的很緊,我發現,老人的腿疾已經很久了,而且此病因受寒所致。老人還說,自己最近的心情很差,看什么都不太順眼,經常摔東西砸碗不吃飯,生氣過后又會覺得其實沒什么可氣的。
我聽完老人的敘述,給她開了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筋草10克,木瓜10克,炮附子10克,蘇梗6克,共6劑,讓她先看看效果。
6天之后,一個中年男子來到診所,說是老人的兒子,連連稱贊我醫術高明。原來,老人家回去服過6天的中藥之后,不但腿部癥狀緩解了很多,老人的心情也變好了,只不過走路仍然不是很利索。
我又繼續為老人開了兩個月的芍藥甘草湯加味,等到這兩個月的藥都服完后,老人的腿部疾病就被徹底治愈了。我說,老人家體內的寒氣太重,因此要通過長期治療才能見效,服用甘草湯這個名副其實的“去杖湯”正所謂是對癥下藥。
我說,很多老人到了冬季都會出現腿腳抽搐,主要誘因為:腓腸肌抽搐導致的,血管在降溫過程中大幅度收縮;肌肉疲勞引發小腿抽筋。芍藥甘草湯具有松弛、舒緩之功,針對酸痛緊繃、情緒緊張、脈弦等中醫上所說的肝郁氣滯,都能夠通過服用此方劑緩解。
我提醒,小腿抽筋的時候,腳掌要盡量向上翹,可以改善不適。也可以用雙手拍擊、拿捏小腿肌肉,按壓小腿附近穴位,如足三里穴、陽陵泉穴,皆可降低腿部退化,治療小腿抽筋。
我講,筋骨和養生、健康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武藝高強之人斷了手筋腳筋就成了廢人,由此可見,筋骨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解釋說,芍藥甘草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方劑的構成非常簡單:白芍20克,甘草20克,用水煎服或代茶飲均可。方劑之中的芍藥性酸,酸入肝,肝處在將軍之位,主謀慮,益陰和營;甘草性甘,歸十二經,具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抗癌等功效。從中醫角度上說,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把入十二經的甘草和入筋骨的芍藥聯合使用,酸甘化陰,陰復則筋得養,腳攣自解。芍藥和甘草里面均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松弛平滑肌的成分。所以,此方具有柔肝舒筋,緩急止痛,斂津液、養陰血之功。
我還提到,《朱氏集驗方》里面將芍藥甘草湯稱作“去杖湯”,原因是服用此方之后腿部疼痛便可減輕,能夠丟掉拐杖。
最后,我強調,在芍藥甘草湯里面添加筋草和木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舒筋活絡、緩急止痛,能夠很好地治療腓腸肌痙攣;添加炮附子,可治療腿腳受涼;添加蘇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人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