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深度學習原理與應用
  • 周中元 黃穎 張誠 周新
  • 884字
  • 2021-04-30 22:05:37

3.2 M-P模型

M-P模型是首個模仿生物神經元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由美國心理學家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數學家皮茨(Walter Pitts)于1943年共同提出。

一個神經網絡模型通常包括網絡結構、連接權重和學習能力這三個部分。如圖3-2所示,在M-P模型中,有多個輸入{xi|i=1, 2, …, n},經過運算,產生一個輸出y。如圖3-2(a)所示,運算部分包括加權累加和閾值判別兩部分。M-P模型規定,輸入輸出信號都是二進制信號,即0或1。

每個輸入乘以相應的連接權重,然后相加得到激活值。每個輸入信號都有一個連接權重,表示該輸入信號與其他輸入信號相比較的重要程度,權重越大,表示輸入值越重要。

與生物神經元類似,如果輸入的激活值足夠大,神經元就會被激活而處于興奮狀態,否則神經元就處于抑制狀態。用數學表示就是,如果激活值大于閾值,即,神經元處于興奮狀態,此時的輸出應該是“1”;如果激活值小于等于閾值,即,神經元處于抑制狀態,此時的輸出應該是“0”。

但是,由于可能是一個任意值,而不是M-P模型限定的0或1,因此,還需要一個被稱為激活函數的函數對這個任意值作一個變換,使其輸出值為0或1。由此可見,激活函數既是閾值的判別器,又是輸出值的規范器。

M-P模型使用的激活函數是一個階梯函數,如圖3-2(b)所示,如果激活值大于閾值h,輸出1,否則輸出0。歸納起來的數學表示為:

圖3-2 M-P模型

總結一下,整個模型用數學公式表示:

函數f()是激活函數,M-P模型選用的是階梯函數,也稱閾值型激活函數。

從這個模型中可以看出,閾值判別器是一個邊界決策超平面,如果取值位于這個邊界決策超平面之上,輸出值為1,如果在邊界決策超平面之下,輸出值為0。

M-P模型可以實現NOT、AND和OR三種邏輯運算。下面來看M-P模型是如何完成NOT、AND和OR三種邏輯運算的。

如圖3-3(a)所示,取w=?1, h=?0.5,

模型就實現了NOT運算。

如圖3-3(b)所示,取w1=w2=1, h=0.5,

圖3-3 M-P模型表示的邏輯運算

模型就實現了OR運算;

w1=w2=1, h=1.5,

模型就實現了AND運算。

但是,M-P模型無法實現異或XOR運算,即如果兩個值不同,則結果為1,如果兩個值相同,結果為0。

注意,在M-P模型中,參數wi, h只能事先人為設定,因此這個模型是沒有學習能力的,也就是模型參數無法在運行過程中自動修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山县| 永平县| 嘉峪关市| 慈溪市| 三江| 奉新县| 焦作市| 巴中市| 克山县| 库尔勒市| 定兴县| 金华市| 高清| 吉木萨尔县| 永仁县| 偏关县| 奉新县| 云霄县| 从江县| 肥乡县| 鸡东县| 屏东县| 大渡口区| 普陀区| 仁寿县| 克什克腾旗| 赫章县| 云安县| 常州市| 那坡县| 定陶县| 泰宁县| 宁阳县| 安化县| 浦城县| 林芝县| 拉萨市| 陇川县| 沙洋县| 安徽省|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