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1章 最后的征伐

  • 成吉思汗鐵木真傳
  • 文盲五哥
  • 3291字
  • 2021-05-11 22:49:27

1226年夏天,經過精心準備的成吉思汗親自率領蒙古大軍再一次征討西夏,決心徹底滅亡西夏。

蒙古大軍兵分兩路進攻。西路軍由從歐洲前線歸來的大將阿答赤率領;東路軍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從東北方直入西夏境內,拿下了軍事重鎮黑水、兀剌海等城。

六十四歲高齡的成吉思汗,在行軍途中因為一時興起狩獵而意外墜馬,使他全身疼痛異常,高燒不退。將領們擔憂成吉思汗的安危,勸他暫時班師回國,等到養好傷以后再回來收拾西夏國。成吉思汗沒有完全拒絕這個建議,他只是擔心立即撤兵會助長西夏國的囂張氣焰,所以他先試探性地派出使者到西夏朝廷去問罪。這樣做實際上是在給西夏國一個和平談判的機會,成吉思汗也可以趁機下個臺階。

出乎成吉思汗意料的是,此刻抗蒙斗志爆棚的西夏朝廷放棄了上天最后一次恩賜的這個能讓他們繼續茍延殘喘的機會。

西夏朝廷對成吉思汗的質問作出了自殺式的回應,其大意是:“我們現在很忙,沒有時間搭理你,你如果想挨揍就親自來賀蘭山找我們,你如果想獲得錢財就請憑借你自己的本事到西涼來拿吧!”。

成吉思汗聽到這個答復之后暴怒了——這還了得?西夏國主莫非當真是活膩了不成?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

預感到自己已經時日無多的成吉思汗不聽將領們的勸阻,一心只想要親手滅掉西夏,為全力攻打金國掃除最后的障礙。他需要在臨終前給帝國和子孫一個交代,更要給自己征戰一生未逢敵手的戰神榮譽一個交代。

以成吉思汗最后一次的征伐之名而載入史冊的這一場戰爭開始得并不像過去先后五次對西夏發動的征討那樣手到擒來。李德旺既然敢于和滅國無數的成吉思汗叫板,他當然已經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地意識到如果西夏國在這一場戰爭中再一次敗給蒙古人將會意味著什么。

西夏發動了一場傾盡全國之力的頑強抵抗,使蒙古軍隊陷入了苦戰之局。

這樣的局面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一個月過后,蒙古軍隊攻破了沙州,西夏守將籍辣思義以身殉國。蒙古軍隊接下來又占領了肅州、甘州、西涼府等地,西夏的河西地區幾乎全部被蒙古大軍攻克。蒙古軍隊隨后又越過沙漠,前進到黃河九渡。蒙古軍隊一路燒殺,西夏人穿鑿土石躲避鋒鏑,幸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眼看著蒙古大軍連陷城邑,鋒不可擋,李德旺并沒有表現出西夏國民所希望看到的那種過人的勇敢和韜略,反而是焦慮萬分、不知所措。不久之后,這一位長期以來一直都被敵對雙方誤認為膽略過人、骨頭夠硬的狠角竟然在驚懼之中死去了,享年四十六歲。

李德旺沒有子嗣,他的侄子南平王李睨被擁立繼位,史稱夏末帝。西夏國岌岌可危,進入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八月,成吉思汗兵分兩路,東路軍攻占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西路軍從西涼府出發,穿越沙漠,至黃河九渡,攻占應理(今寧夏中衛)等縣,完成了對中興府和靈州的合圍。

西夏集中全國的精兵于靈州,共十萬人,由名將嵬名令公率領,出城與蒙古軍隊決一死戰。

戰爭進行得異常慘烈,最終結果是嵬名令公重蹈十九年前兵敗克夷門的覆轍,西夏軍主力被殲,血染山河。

蒙古軍隊攻下靈州之后,乘勝自鹽州川向中興府推進,試圖一舉攻占中興府,滅亡西夏。

就在此時成吉思汗的病情進一步加重,使他不得不退出戰場,避暑于六盤山。

戰爭并沒有因此而放緩進程。正在飽受病痛折磨的成吉思汗欲置西夏國于死地的欲望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1227年的6月,西夏國都中興府被蒙古騎兵圍困已達半年之久,這個立國近200年的西北大國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氣息。也許是上天都不想讓西夏國茍延殘喘得太久了,西夏境內又發生了強烈的地震,房屋樓宇瞬間灰飛煙滅,許多人被埋在了廢墟瓦礫之下,被地震奪走了生命。隨之而來的是中興府城內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瘟疫,失去了抵抗能力。走投無路的夏末帝李睨,只得向成吉思汗派遣使節,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

此時的成吉思汗正在六盤山區的清水(今甘肅清水縣)避暑養病。成吉思汗墜馬跌傷后還帶病攻打西夏,一年多的征戰操勞,使他的病情不斷加重。而此時從前線傳來幾乎與他相伴一生的異姓兄弟博爾術萬戶在攻城戰役中突然病逝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使他終于一病不起。

博爾術是富甲一方的那忽伯彥的長子,自從十幾歲時與成吉思汗義結金蘭以來一直跟隨成吉思汗勇闖刀山火海,鞍前馬后侍奉,任勞任怨。他一生衣食簡樸,沉穩寡言,不貪財不好色,沒有野心,似乎他唯一的樂趣就是和義兄成吉思汗在一起。可是歲月不饒人,他最終還是先義兄而去。博爾術本是一個不世出的將才,戎馬一生,建功無數,只是因為平日與成吉思汗寸步不離,所以他的戰功因為一直都被成吉思汗身上的光芒所籠罩而不被別人注意。

這份友情幾乎陪伴了他們的一生。如今每當想起這位輔佐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好兄弟,病榻上的成吉思汗常常老淚縱橫。

令他欣慰的是他與這個義弟在另一個世界重逢的日子不會太遙遠了。

公元1227年六月,成吉思汗病情進一步惡化,生命垂危。成吉思汗在彌留之際為子孫和將領們立下了三道遺囑。

第一道遺囑關乎接班人的問題。成吉思汗再一次重申了窩闊臺的汗位繼承人地位。

第二道遺囑關乎滅金的謀略。

潼關是從蒙古汗國邊境通往金國開封府的唯一途徑,南據險山,北限黃河,由金國重兵把守。自從1215年成吉思汗親征潼關無功而返之后,攻破潼關就成為了他一直都無法解開的一個心結。在臨終之前,成吉思汗終于說出了讓他手下的將領們難以置信的萬全之策。他說:我們不用再費勁地去完成這個貌似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我們只需要直接穿過南宋境內繞到金國的后方。到那個時候,宋金世仇,南宋必然會支持蒙古滅金。蒙古大軍可以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繼而直取開封。屆時金急,必征屯集于潼關之精兵。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為時已晚。即使彼潼關援兵趕到,必定人馬疲憊而不能戰。如此,則破開封易矣!

這個計劃在成吉思汗的心中已經醞釀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他多年來苦思冥想、深思熟慮的結果。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成吉思汗可以使這個計劃變得更加周密完美。只是眼看著上天已經不會再給他太多精雕細琢的時間,所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將心中的打算和盤托出。滅亡金國是成吉思汗一生的夙愿,他是絕對不肯將這天才的攻略帶到墳墓里去的。

第三道遺囑只針對西夏國。

其內容很簡單,卻霸氣得令人不寒而栗——我死后,你們不要為我發喪、舉哀,如果夏帝獻城投降,可將他連同城內軍民全部殺光。

成吉思汗立下最后一條遺囑之后,在諸子與群臣的環繞中安詳地結束了他叱咤風云的一生,享年六十六歲。

數日之后,對成吉思汗的死訊毫不知情的夏主李睨滿懷著求生的渴望,率領嵬名令公等文武眾臣奉圖籍出降。按照預定的計劃,蒙古軍立即處死李睨,將中興府夷為平地。

李睨臨終前應該是欲哭無淚的——活的李睨竟然都算計不過死的成吉思汗!老人家,您也太狠了一點吧?

西夏國自此滅亡。自元昊建國,至李睨被殺,傳10 帝,196年。

成吉思汗的尸體被運往蒙古故地,埋在了位于鄂嫩河與克魯倫河發源地的不兒罕山,那里是他最初成長的故鄉,據說是人世間距離長生天最近的地方。

關于成吉思汗的功過,后人褒貶不一,評說五花八門,一萬個人眼里就有一萬個成吉思汗。就此,我不想多言。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成吉思汗并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蓋世無雙的絕世戰神,或者殺人如麻的嗜血屠夫。

他曾經只是一個怕狗更怕流血的柔弱膽小的貴族子弟,可能根本都沒讀過書的漠北鄉下人,沒有過人的文才武功,沒有敢叫天地換新顏的雄偉抱負和氣吞山河的豪情壯志,更不可能天生就具有超越草原的遠見卓識。

是命運,是苦難,是歷史的偶然或者必然造就了成吉思汗。因為他不幸或者萬幸地降生于一個真正的亂世。在那個人人都懷揣利刃,四處游走,燒殺擄掠,弱肉強食的世界里,當年只有10多歲的鐵木真僅僅是因為不想繼續過這種總是擔心被餓死、被凍死、被砍死、因為過度擔心而自己把自己嚇死的顛沛流離的生活,被迫拿起了戰刀反抗自衛,左擋右格,前劈后砍,結果幾十年下來竟然殺出了一個世界上曠古絕今的廣闊疆土。這是當年的小鐵木真做夢都不會想到的。

當初的鐵木真只是一個僅僅為了在這個冰冷無情的世界上繼續生存下去而孤苦無助地痛苦掙扎的孩子。

僅此而已。

不可否認的是,當鐵木真成為成吉思汗,成為即位二十二年,血流萬里,滅國四十,遂平西夏的成吉思汗之后,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君主,成吉思汗是唯一的。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宁津县| 钟山县| 龙岩市| 湾仔区| 迭部县| 和静县| 贺州市| 托克托县| 遂川县| 靖安县| 刚察县| 通海县| 江川县| 邢台市| 阳高县| 隆回县| 冀州市| 乌拉特前旗| 湘潭市| 宜春市| 伊金霍洛旗| 太仆寺旗| 弋阳县| 万全县| 宜川县| 南靖县| 博罗县| 郎溪县| 乐山市| 新野县| 长垣县| 永德县| 营口市| 师宗县| 萝北县| 崇阳县| 西华县| 隆安县| 黄龙县|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