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島巴士路線與社區發展
- 陳志華 陳信熙 李青儀
- 732字
- 2021-05-20 11:28:54
蒲飛路巴士總站
薄扶林道是開埠後,英國人較早開發的道路之一,早於1846年已成為連接維多利亞城及香港仔的道路,起初此路段蜿蜒曲折,急彎多,但隨著來往中區及南區的交通日漸頻繁,港府在1960至2000年代不斷進行改善工程,並約於1963年建成現今的蒲飛路巴士總站。
1960年代初,港府興建蒲飛路連接士美非路及薄扶林道,同時於薄扶林道的新舊行車道之間修建巴士總站,並命名為蒲飛路巴士總站;此站當時用作取代位於今天香港大學陸佑堂及聖安多尼堂附近的大學堂巴士總站。
首條進駐蒲飛路巴士總站的巴士為中巴路線3,於1963年10月從大學堂延長至蒲飛路,兩年後,中巴開辦路線23,也以此站為總站。1972年,海底隧道通車,蒲飛路成為屬於首批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之一路線103的總站。
2009年,新巴開辦人力車觀光巴士服務,其路線H1曾以此站為總站,但該路線於2011年改於香港大學東閘折返,不再以此為總站。

蒲飛路巴士總站。

城巴#991(HT817)行走路線3B開往中環。
BUS STOP 3B 中環(林士街)
蒲飛路
? 路線3B由城巴營辦,行走中環(林士街)至蒲飛路。
? 路線3B前身為中巴營運的路線3〔中環(林士街)至蒲飛路〕,這路線為中巴虧蝕情況最為嚴重的4條路線之一。1997年6月2日,中巴決定停辦這條路線,城巴按照原有服務安排,即日開辦新路線3B,更全線以空調巴士行走。
BUS STOP 23 北角碼頭
蒲飛路
? 路線23由新巴營辦,行走北角碼頭至蒲飛路,是半山區及香港大學一帶的主要路線。
? 1965年4月11日,基於當時缺乏香港大學直達中區的路線,中巴決定開辦路線23,當時班次為每10分鐘一班,收費3角,來回程均途經堅道。
? 1973年2月14日,增設短程循環線來往北角碼頭及西摩道,直至1974年4月22日起取消特別班次,由路線23B取代。
? 1998年9月1日,中巴的專營權結束,此路線由新巴接辦,並營辦至今。

新巴#4022(PD9208)行走路線23開往北角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