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3章 ?雙城記(1)

  • 民國謎局
  • 秋賦
  • 2631字
  • 2021-04-06 14:32:46

像飛轉在深邃宇宙里的星空飛碟,一朵朵星云浮現在電光的背景下,它會發(fā)出紅、綠、藍等神秘的彩色光暈。當光暈連成一片時,形成了黑色平面上的“小宇宙。”

這就是“耀變天目”茶盞。

“建盞胎色黑紫,釉色玄幻,肌理瑰麗,自宋代起,是茶之圣器。

它產自福建建陽,稱為建窯、建盞。

建窯的兔毫盞、鷓鴣斑、油滴盞、耀變天目,被奉為國寶的技藝,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器,也是福建宋元外銷瓷最具代表性的出色作品。”

王老師并沒有直接說棋譜,而是開口說起與之毫不相干的建窯,似乎在閑聊著他給我們泡茶的這套茶具。

瓷器恰好是老朱最好的一口,我那點兒常識,也還是從他肚子里販運過來的。

他如數家珍地與王老師對上了眼,并給我們補充常識:

“福建古窯址的數量,那可是居全國第二,窯口中以燒造外銷瓷為主。其中德化白瓷和克拉克瓷是明清時期,福建外銷瓷中最大宗的產品,它把歐羅巴人的審美觀,直接從巴洛克拉向了洛可可風格,也就是中國瓷的風格。”

王老師贊許老朱的解讀,給他捧上了第一盞茶:引為知已的茶。

為了照顧朝魯巴特爾,王老師也特別為他煮了一壺奶茶。

從福建出發(fā),經過WLCB到達邊境集寧的國際貿易,這是一條悠長的草原絲綢之路,它承載了千年的歷史風云。

王老師點題。

“離豐莊不遠,就是集寧古城遺址,考古隊發(fā)現,它出現中原及南方九大窯系的幾千件瓷器,它們就屬外銷瓷器。

這其中有定窯系的甜白釉印花盤、鈞窯系的天青、月白帶斑釉盂、磁州窯系的白釉黑花盆、耀州窯系的姜黃釉刻花碗、龍泉窯系的豆青釉碗、建窯系的油滴盤、盞,吉州窯系的木葉釉碗、JDZ窯系的青花龍紋高足碗等。

為了保護大宗的外貿生意,蓮城的黃氏家族,承擔起了一路上貴重貨物的保護,因此,看似遠在南方的蓮城與草原上的集寧,就這樣成為中外貿易路上的雙城,正是在一次次的貿易中,王家與黃家,成為了世交。”

王老師把話題又繞回到我們關心的棋譜上。

“現在已經無法考證這套棋譜是從中原何時帶入草原的,可能是宋,也可能是在唐朝,你們看過唐朝的馬錢嗎?”

我搖搖頭。

老朱說,他在韓國的博物館看到,目前中國基本沒有精品。

“那是草原與中原交易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貨幣,因此無法將棋譜的時間做一個精細的劃分,但是在明清時期,蒙古象棋在成吉思汗的軍營中流行,并行成了自己的運子規(guī)則,完全區(qū)別的中原棋藝。我想,當時我們兩個家族的祖先,一定是經過切磋,完善了這套棋譜。”

我問王老師:

“即然您知道這套棋譜,為什么朝魯巴特爾卻不知道?”

言下之意,您最得意的學生,為何不教他?

朝魯巴特爾表示贊同地點點頭。

王老師搖搖頭:

“我也是在你剛才不太熟練的背誦中,才知道還有一套棋譜的存在。”

這個答案,顯然是超出了我們的認知。

王老師說,你們誰開車,我們去一趟不遠處的集寧古城遺址。

老朱雀躍地去開車。

不一會兒,車子開進一片白樺林的土道,塵土飛揚,老朱晚關車窗戶了,車中人都不由地咳起來。

在幾乎懷疑前方沒有路的時刻,一片空曠的田地出現了。田地的遠處,是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

在荒地里,出現了一座城的輪廓,遠看像一排排田字格。

一座座房屋的地基,構勒出了這里曾經是一座繁華的國際大市集。

房屋的兩邊,是寬闊的道路,路上有的地方,還鋪著一塊塊完整的大青磚,如同長城上的磚頭,厚實而寬大,地基上,還有一只只半埋在土里的完整的黑釉大缸,散發(fā)出烏亮的光澤,老朱東摸摸,西摸摸,嘴中喃喃說道:

“發(fā)了,發(fā)了,這下哥們發(fā)了。”

王老師指著不遠處的一片平房:

“考古隊駐扎在此,各位只能看,不能摸,都是文物。正在發(fā)掘之中。”

我好奇地問:

“怎么不搭個大棚保護一下?”

他回答:

“面積太大,好幾萬平米的城,正等著經費呢。”

這就是把黃、王兩個家族勾聯在一起的集寧古城遺址。

一次又一次意外的戰(zhàn)爭,洗劫了這座塞外國際貿易邊城,它的財富,使得盜匪垂涎,它的邊境要道的位置,又使得它成為中原王朝和草原帝國的雙重棄子。

在每一次屠城傳言的慌亂中,城中百姓一次次匆忙埋下物資,出逃后,就再也沒有回到這里,而留守下來的守城市民被殺害,埋在地下的寶藏,數百年后,才被一次工路的開挖發(fā)現。

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戰(zhàn)爭臨近之中,黃王兩家決定:

將他們潛心研究的棋譜拆為兩份,由兩家收藏,每一家拿到的棋譜,都是一份不完整的棋譜,也就是你看到的每一局相對應的棋譜,是沒有辦法在現實中行走,只有將它們合而為一,把每一個步子相加,才是一份完整的棋譜,因此,王老師無法用家傳的棋譜傳給朝魯巴特爾,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推測,努力完善它。

我和老朱恍然大悟:

黃家拿著這份不完整的棋譜,后代不能用它解開象棋的迷局,進而把它運用到黃氏獨特的蓮城拳上,形成了完整的一套拳譜,因此沒有人認為,它的本意是半本棋譜。

王老師點點頭,然后對我們一抱拳:

“有勞遠方尊貴的客人,把它寫下來。”

黃氏拳譜早就拍下在我的手機里,只要一秒鐘,我就能轉發(fā),這就是現代社會的速度。

但是,我的疑問并沒有因此而解開:

如何憑著這份棋譜里的各位棋子的位置,找到當年黃氏家族掩埋鎢礦的地點?

小田給我打來電話,問我什么時候回BJ?他提醒我,下周就是張凱學校的命名儀式,讓我記得要準時正裝出席。

我給赫本發(fā)了我蹲在荒地上,看明代地磚的工作照片,說明我正在工作,但會準時出席下周的活動。

她很快回了一個“好”字,然后發(fā)了她已暫時休學,接替小張在山村的小學校任教,等到明年春天,第一屆大學畢業(yè)生的到來。

瞬間,我站在此地的這座荒城,與萬里之外貴州山區(qū)的那個小村莊,也像雙城,又把我和她連在了一起。

王老師說給他點時間,讓他解開棋譜與拳譜之間的那個紐帶。

回到豐莊后,借著王老師的地方,開了個現場手機會,云山和王作家沒啥建議,只有陳堂主提示我們要從當年黃氏家族的角度出發(fā),建立兩者之間的關聯。

但是,王師爺又是如何,把這份拳譜中的某一個部分,化為藏寶地點的呢?它們的共同規(guī)律何在?

汀洲張哲文的孫子歡歡給我發(fā)來短信,說他爺爺這幾天,回憶起當年的那位黃交通員給他帶來過的小吃,記得有一種叫“筍粽”,應該可以查到。

小張在網上查到,它是浙江南部一帶的小吃,并沒什么特別之處。

我搖搖頭否定的這個地點,王文蘭不可能在浙江一帶休養(yǎng),只可能在福建,而張哲文的家也不可能安在浙江。

會不會老人家記錯了?

我把這個答案發(fā)給了田護士,讓她確認,并感謝她讓我們找到了棋譜,沒有想到,一會兒田護士就發(fā)來消息,說朱老也曾經說過,他吃過美味的筍粽。

這個答案,讓老朱迷茫起來,在他的記憶中,父親的胃在戰(zhàn)爭中嚴重受傷,吃不了糯米制品。

是不是小田弄錯了?

老朱開始懷疑。我不確定這種食物,只是懷疑地點。

信還是不信,這是一個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凤冈县| 丘北县| 宁城县| 安陆市| 洛隆县| 金塔县| 河东区| 准格尔旗| 铁岭县| 常宁市| 察隅县| 布拖县| 阳谷县| 静乐县| 浪卡子县| 商河县| 广安市| 宁乡县| 神木县| 灌南县| 永兴县| 六枝特区| 沂源县| 贵州省| 嘉定区| 大方县| 金秀| 宣汉县| 临城县| 崇阳县| 扶绥县| 临朐县| 泌阳县| 陆川县| 百色市| 咸丰县| 博白县| 赣州市| 金昌市|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