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滯留的居民
- 武漢社區工作者戰役日記
- 楊孜子
- 2172字
- 2021-01-21 18:42:32
2021年1月11日,清晨的6點,社區工作群里便開始了忙碌,通知物業公司每日的消毒工作和統計門崗值守登記的相關信息,與居家隔離居民視頻通話看有什么生活困難需要幫助的,從現在開始一直到過年結束,這將是工作的常態,在我們社區工作的同事早已經習慣了這種緊張的狀態,這種狀態比封城期間算是強太多了,為了能維持現在的“防疫”形式,阻止外來病毒進入小區,我們會繼續奮不顧身的持續戰斗,勝利的曙光即將來到,我們需要一次徹底的勝利。封城期間政府出的文件都是圍繞著居民的生活發出的,2020年2月24日當WH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關于加強進出WH市車輛和人員管理的通告》(第17號)之后我手機再次不停的響起來,我心中猜想就知道是碧盛花園的居民打來的,因為城封的太長了,很多人心中焦躁不安不少居民想著出城,我也閱讀了那個文件,因為文件的發布到執行階段最快也要半天時間才能出來,那個上午碧盛花園小區居民打給我的電話就有20多個是詢問如何辦理出城手續的事情,根據文件的第三項出城人員管理(一)因保障疫情防控、城市運行、生產生活、特殊疾病治療等原因必須出城的人員以及滯留在漢外地人員(以下簡稱出城人員)可以出城,但要堅持錯峰出城、分批實施,適時安全有序原則。出城人員不屬于被要求隔離的人員(包括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及處于觀察期的治愈出院患者),且須身體健康,沒有發熱、干咳、氣喘等癥狀。大部分詢問的居民都是這一項,我只能“挨個”把他們的情況進行登記下來,也篩查了一遍,其中有兩個人是確實滯留的人員一個是湖南來湖北“踏親”小芳,一個是在武漢打工滯留在武漢的小周。小芳原來的戶籍是在HS市,他的哥哥和嫂子在碧盛花園租房子,2020年1月了19日她從HUN省CS市開車到HUB省WH市看望一下她的哥哥和嫂子再開車去HS市母親家里接她的女兒,武漢封城之后打亂了她行程,因為碧盛花園小區封城之后每天都要居民匯報體溫,我仔細的查看了十幾天小芳家登記的體溫信息,都是正常的,小芳由于已經被困在碧盛花園小區里一個多月時間了,生活的上有諸多的不便雖然能克服,自己身上的錢也用的差不多了,因為小芳的哥哥和嫂子也是做的門面生意,因為封城無法經營,沒有生活來源,小芳的生活上也出現了困難,小芳很著急,我了解到她的情況送去了一些食物應急,然后收集了她詳細的資料之后根據之前發布的滯留武漢外地人員申領補助的政策為提交了相關的資料留下了銀行卡號,這筆補助金到賬的很快,她非常的感激,讓她沒想到在這樣緊急的時刻政策和補助金能如此之快的辦理,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雪中送炭”的政策讓她更能安下心來等待,等待我們的消息,之后我聯系上了小芳黃石當地的社區,詢問他們當時的接收政策,因為如果去了當地需要居家隔離14天,小芳也因為自己的女兒呆在HS市母親家的時間太長而擔心著,她的女兒從來沒有和母親分開這么長時間,她很焦急的懇求我們幫她這個忙,我只能要她隨時等著政策出來,人情我們需要理解,政策我們必須遵守,在武漢疫情的收官之際不能有任何的漏洞。小周的情況更為特殊,他之前是在碧盛花園的門口的理發店上班,因為封城的原因理發店也無法營業,小周也沒了收入,他住在理發店為他們租在碧盛花園的宿舍里,宿舍里其他的同事都走了只剩下他,他想回“老家”但是走不了,我想為他申請“疫情”補助,但他不符合條件,因為他有親屬住在武漢,他的姑媽家離他所在的碧盛花園小區不遠,小周宿舍里面已經沒有吃的了,我們拿了一些泡面和干糧給了他,我電話聯系了他的姑媽希望他的姑媽能收留他,他的姑媽告訴我:“我們家房子比較小,家里還有幾個人,小周來了實在是不方便,我為小周燉了湯我可以要志愿者送過來給他吃。”小周的情況不符合滯留的相關政策,但他的生活需要有所保障才行,我與碧盛花園的物業經理商量著小周的事情,因為疫情的原因碧盛花園的保安辭職了很多,師傅們白天要拖垃圾,做清潔,開始消毒工作,夜里師傅們已經疲憊不堪了,門崗值守容易產生“漏洞”,小周很年輕晚上可以在物業頂班讓物業師傅們休息一下,物業公司同意可以給他提供三餐給一些生活費他短暫的過渡等待武漢解封,門崗保安室里也有空調不會凍著,我也詢問了小周的意見,小周同意了。 2020年2月24日的下午新聞上發布了第18號文件,第17號文件宣布作廢,還好18號文件下發的很及時,之后打來電話的居民和上午打給我咨詢政策的居民我都會用18號文件來去跟居民解釋17號文件,雖然17號文件宣布作廢,但是給我們居民也帶來了希望,證明那時的武漢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只要能再堅持一段時間,17號文件的政策始終會到來,這個“小插曲”帶給我們的是更積極的等待,等待解封之日到來!政策文件的下發到落實執行中間一個短暫的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里對咨詢政策的居民需要詳細的登記信息和情況,等到政策落實之后可以快速的篩查一遍居民訴求事件是否符合政策的相關情況,及時的回饋給居民,不管前期登記的居民情況是否符合條件都要積極的回電話和居民聯系,雖然這個工作做起來有些繁瑣,但居民收到了社區的電話心中的踏實感遠比政策要重要,之后居民有事更愿意反饋給社區,這是我總結的經驗,我與居民之間的溝通和信任就是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累計形成的,這個環節一定不能省去,我們社區工作者是政策傳達者和配合執行者,如果我們這個環節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銜接,會照成居民不滿意,引發不必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