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5000年:資本秩序如何塑造人類文明
- 彭興庭
- 1092字
- 2021-01-29 11:30:45
從王權到資本
在歐洲巴爾干半島的希臘地區,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希臘既無遼闊平原,也無一瀉千里的大河,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和深峽險谷,希臘大大小小數百個城邦相互并存,誰也沒法吞并誰。
希臘土地貧瘠,地形險惡,一鋤頭下去,火星四濺,根本無法模仿同時代其他文明的農本道路。希西阿德在他的《田功農時》中說,一個希臘農民四季不停勞作,既種谷物,又從事園藝、畜牧,也難以維持生計。
當埃及法老在尼羅河畔傾力打造宏偉的金字塔,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書寫楔形文字時,希臘還是一個鮮有人煙的苦寒之地。希臘先民大多是文盲,白天吆喝著出海打魚,晚上吆喝著出海打劫,過著“不要命不要臉”的日子。
所幸的是,希臘與這些發達的農業文明之間,只有一個內海的距離。
這個海,就叫地中海。地中海不是浩瀚無際的大洋,只是一個洲際內湖。星羅棋布的大小島嶼,就像一個個跳板,為水手們提供避風港。即使沒有現代交通條件,古希臘人也能順暢地與周邊地區頻繁來往。古希臘的商人帶著葡萄酒、橄欖油,跨越重洋,去遙遠的地方換回谷物、拖鞋等。希臘約有一半人口依賴黑海、中東的糧食。
在這樣的環境中,經商漸漸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商人是自由的土壤,是威權的天然消解者。他們游歷四方,敢于冒險,熱愛學習;他們消息靈通,很難被愚弄;他們認為公平買賣、自由平等是基本準則,要求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在希臘雅典,起初也有過王權時期。但隨著商人勢力的崛起,王權不斷縮小。公元前1068年,雅典最后一任國王科德魯斯在一場戰爭中英勇獻身,雅典人認為科德魯斯太偉大,后世沒人再配得上“國王”這個崇高的名稱,干脆把王權廢掉了,以執政官取而代之。
在王權不斷縮小的過程中,雅典作為一個商業城市崛起了。雅典立邦之時,將公民分為貴族、農民和手工業者三類。到公元前600年左右,許多平民通過經商方式獲得了大筆財富,他們渴望在政治上謀求與貴族同等的地位。這時候,偉大的改革家梭倫出現了。
梭倫從政前也是個商人,對貴族與平民間的尖銳矛盾深有體會。在當上雅典執政官以后,梭倫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梭倫極力推行“解負令”,但不是類似蘇美爾城邦那樣的進行周期性的債務苦工大赦,而是通過立法禁止以債務人的自由作為抵押。同時,按財產多寡重新劃分社會階層,財產多的人等級越高,所能享受的政治權利也越多。
表2-1 古希臘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階層

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資本成為雅典的主宰。
人們以雅典為中心,建立起了港口、碼頭、市場、城邦……
盡管蘇美爾的金融文件被掩蓋在漫漫黃沙中,但蘇美爾金融思想并沒有就此埋沒,跨越地中海的波濤,穿越近一千年的風雨,這些偉大的思想在地中海重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