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5000年:資本秩序如何塑造人類文明
- 彭興庭
- 1127字
- 2021-01-29 11:30:43
商人賈米勒
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烏爾城(現位于伊拉克)的一條名叫烏爾利基巷的巷子里,生活著一個名叫賈米勒(Dumuzi-gamil)的商人。賈米勒早年做過外貿,他將烏爾的谷物、手工制品販賣到伊朗的山區換取青銅,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后來,賈米勒老了,干不動了,也厭倦了旅途的勞頓,企盼安定的生活。
當然,重要的是,他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賈米勒在烏爾有了一定的地位,“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的座上客,不是寺廟僧侶,就是王宮官員。而且,多年的歷練,也使賈米勒十分了解農民、手工業者的生產生活情況。
于是,他決定在烏爾開始他的金融投資事業。
一方面,賈米勒從寺廟、宮廷以及商人朋友那里吸收存款。
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還很富饒,能夠生產大量谷物、牲畜,提供許多羊毛和皮革,河邊大片的葦稈可以編成席子、籃子和箱子。但除此之外,那里一無所有,沒有交易用的貴金屬,沒有鍛造武器的青銅,也沒有建筑用的石材。為此,寺廟的僧侶或官員發明了支付利息的貸款,支持商人離開平原,去今天的埃及、伊朗甚至阿富汗,出售商品,換取平原需要的物質。
寺廟、宮廷需要賈米勒這樣的專業人士,幫助他們理財。為此,他們要求的年利率在6%—12%之間。
出門在外的商人,也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幫他管理資產。比如賈米勒有個好哥們兒叫阿布(Shumi-abum),是一名青銅貿易商,靠著從烏爾到迪爾蒙(Dilmun)的海上探險發了大財。
公元前1796年,在寺廟官員的見證下,賈米勒和阿布簽訂了一份合約。阿布借給賈米勒250克白銀,而賈米勒承諾5年后歸還阿布297.3克白銀。這是一筆5年期的定期存款,按今天計算年利率約為3.78%。
這筆存款的利率著實不高,和今天央行規定的基準利率差不多。利率代表社會經濟運轉水平,低利率意味著國家發展比較興旺。賈米勒生活的那個烏爾,正處在一個黃金時期。
賈米勒擼起袖子從家門口的泥坑里搬出一塊濕漉漉的泥巴,做成方方正正的土塊,趁土塊還沒有干透,他用蘆葦把協商好的內容簡潔地寫了上去,雙方無異議后,他把土塊裝入事先準備好的陶土信封,并蓋上借方印章。
在寺廟官員的見證下,賈米勒向太陽神起誓,若有違約,天打雷劈。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存折了。賈米勒以這種低息方式,吸收了很多存款。
另一方面,他進行了一系列投資。
比如,他曾給一位遠行的商人提供資金支持,為商人的創業夢想加油點贊;他曾投資了供應寺廟的面包店,成為國王的糧食供應商;他還建立了一個青銅加工廠,幫助國王打造兵器。
此外,賈米勒還將部分資金,作為短期貸款借給了當地的農民和漁民,幫助他們繳納“獻祭”,維修灌溉系統,度過經濟周期,平滑消費。
這些針對平民的小額信貸,十分考驗賈米勒的風險管理能力。
為此,賈米勒索求年利率高達20%的利息。如果還不起,不好意思,依照當時的法律,債務人就得到卷鋪蓋到賈米勒家做苦工,直到還清債務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