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啊,黃帝那個時期啊也是天下三分。主要是這個北方一帶啊,河南,河北啊,山西這一帶神農氏。略南方一點,也就是春秋的楚國一帶有炎帝,以及東部蚩尤,這三個部落。
黃帝呢,先是把神農氏手下的這些諸侯啊,通過這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啊等等手段,把他們都收服了。
這個時候蚩尤呢是非常的可怕的,大家都傳說這個家伙,這個能夠驅神弄鬼,很怕他。炎帝呢似乎是個軟柿子,可以捏一捏。軒轅黃帝做了一個全局的分析之后,決定是先跟炎帝來來對一對。
但是炎帝的這個實力也不弱啊,要戰勝對手,首先是這個積攢自己的實力。什么以巧取勝啊,以計取勝啊,最終不如以實力取勝,這種穩當。
所以黃帝決定先等待時機,發展實力。
他干了什么事情呢,第一就是修德振兵。你看幾百年以后咱們這些儒家還是提到了德。說明德這個概念遠遠在上古時期,已經在在發展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智慧。那時黃帝已經知道是如何以德服人,修煉自己的德操,來建設自己的領導力,接著操練士兵。
接下來呢,皇帝又做了幾件事情啊,包括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大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把這個節氣和農業生產結合起來啊,讓農業生產符合這個當時的生產條件和天氣規律。然后安撫百姓。自己老百姓啊能夠富足,這樣糧食就可以攢一攢下來,可以應對軍事作戰的需要了。接著呢,黃帝一樣開發了一種秘密武器,就是使一些人去訓練虎啊,狼啊,熊啊這些野獸。
等這些事情準備好了,時機也來了。這個這個時候炎帝呢,他也想這個擴大自己的地盤和以及向諸侯去訴求更多利益,諸侯呢面炎帝的壓迫,也都敢怒不敢言,去跟軒轅黃帝各種訴苦,黃帝盤算著時機到了,跟炎帝約戰在板泉這個地方進。大概是在河北省的張家口啊這一帶。
作戰的時候,炎帝帶著人殺過來了,突然發現黃帝的軍隊里沖出熊啊虎啊獅啊這些野獸。那個時候都是一些這個石頭的這種兵器,而且大家都是平時都是農民,都怕這些東西,所以根本打不過。炎帝就敗了。
你看幾百年以后,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后代兵家都把這句話奉之為圭臬,黃帝在這兩點上都是以身垂范,真正做到了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所以走向勝利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