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隰州之戰(終)
書名: 我的假想敵是趙匡胤作者名: 聞香識女人s本章字數: 3079字更新時間: 2021-02-19 19:25:50
當夜昭義軍這一千五百多的人馬,就在晉州城外扎營休息。
這群昭義軍就是李筠送給他兒子的進身之階,他們只聽李守節的軍令,同時為了給李守節撐腰,李筠把他的帥旗也送到了晉州來。
李守節第二天一大早就前去拜訪閭丘仲卿,他實在是好奇為何他父親會把他的左膀右臂派來,這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
以往昭義軍中文有閭丘仲卿,武有儋珪,二人歷來都是呆在主帥李筠身側,為其奔走。
就算是擔心李守節沒有威信,儋珪只是表面上老實,離開了李筠就會陽奉陰違,不聽李守節的安排。
那么李筠隨便派一個文吏前來即可,何況就李守節觀察,儋珪就是個純粹的武將,他李守節不了解儋珪也就罷了,李筠作為儋珪的恩主,怎么可能對儋珪的品性不了解。
因此,閭丘從事此番前來沒準還有機宜相授,比如為什么非要給他統兵權的問題,雖然楊廷璋表面上沒有說什么,但心里未必不會犯嘀咕。
如此行事,對李守節來說,若是只為了統兵權就有點得不償失,畢竟和楊廷璋的關系好壞才是他最重視的。
一進帳,李守節就拋出來了他的疑問。
“閭丘從事,為何父親派你和儋將軍一同前來,是擔心我搶不到功勞嗎?”李守節揶揄道。
閭丘仲卿聞言只是笑著搖了搖頭:“非也,哈哈哈。衙內應當是忘了什么重要事?某非只是為了隰州事而來,衙內莫不是忘了自己還有一門親事?”
“啊?呵呵?”李守節假裝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和陌生人討論自個的婚事,多少有些隱私被窺見的羞恥感。
好在閭丘仲卿并沒有深究此事,而是轉移話題道:“衙內可知周監軍是誰的人?”
“監軍?莫非是東京天子?”
“不錯,”閭丘仲卿一臉孺子可教的欣慰感,“并不是只有昭義軍內部關心衙內的婚事,東京前些日子也下了詔書,令衙內從河北返回的時候,前去東京成婚。”
依據閭丘仲卿的提示,李守節分析道:“也就是說,周監軍偷偷向朝廷告了密,但昭義軍上下被父親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周監軍能夠順利發出奏疏,想必其中家父也是樂見其成的吧。”
“不錯,因此,此番隰州之行,衙內應當再加一把火,讓東京官家徹底記住衙內。”
“原來如此......”
五月十五日,在匯合昭義軍一千五百人,晉州建雄軍一千多人,兩軍合計兩千六百人,建雄軍節度使楊廷璋集結大軍開始向隰州進發。
晉潞聯軍晝出夜伏,從山谷間道繞道隰州,于五月二十三日傍晚前后到達漢軍大營后方。大軍駐扎在山谷里面養精蓄銳,等待黑夜到來。
而隰州城下,漢軍仍舊一邊制造攻城云梯等器械,一邊試探性攻城,尚未察覺危險的到來。
隰州北五十里,山谷中。
李守節、閭丘仲卿、昭義驍將儋珪到中軍營帳尋楊廷璋議事。
“伯父,此番要是合圍順利達成,搞不好晉陽這五千多人都得留在隰州。”
雖然連日行軍,但此時的楊廷璋卻仍舊狀態極佳,絲毫都看不出來這是一個將近五十歲的中年人。
“哈哈,賢侄說得不錯,此番少不了你一個頭功。先有勘破偽漢探子,后有率領昭義軍參戰,過不了多久,那幫老兄弟就都知道他李昭義養了一個好兒子。”
李守節聽著楊廷璋的贊許,準備說的話停在嘴里,直到一側的閭丘仲卿再三向他示意,他方才開口說道:“伯父,依小侄我看,這河谷夾雜近萬人,打過來打過去,也不知道得打到什么時候。
“小侄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還望伯父給參議參議。”
楊廷璋雙目瞪圓,目光灼灼,心里想著可算是來了,畢竟昭義軍李筠的狡詐也是聲名在外的。
此番出兵這么大方,他不可能別無所求。
“賢侄有何妙計,不妨說來聽聽。”
“......”
隰州城下,漢軍大營。
漢軍主帥李隱站在營帳外,抬頭望月,心里愈發拿捏不定。
此時出兵南下襲擾,如果說隰州方面早有準備,在內修繕城防,在外堅壁清野也就算了,畢竟他也沒想著在鄉里能搶多少東西。
但是如今五千人馬圍困攻打十余日,隰州依然穩固無虞,就著實讓他有些氣惱。
國主令他出兵隰州,如今師老無功,損兵折將,回去后必定會受到責罰。
如今大漢國蔽民乏,他李隱一旦降下去,就再難也浮上來,富貴前途自是不能再有寸進。
“罷了,最近幾日我心里愈發不踏實。明日再攻打一日,如若無功,就下令撤兵回晉陽。回去后,再看看能不能尋尋門路,外放到晉陽北面的州郡,賦閑也無所謂了。”
此番南下,李隱一路上的見識,對北漢官吏尸位素餐的瀆職行為有了新的認識,
丑時時分,漢軍大營北面一股千余人馬的周軍,人銜枚馬裹蹄,慢慢摸近漢軍大營,外圍的漢軍斥候早被偷偷抹去了。
周軍旁若無人似的沖進漢軍大營,點起火把,四處點火砍殺。
遭襲的漢軍措不及防,機靈一點的漢軍士卒四處奔跑,直接頭也不回地朝北跑。
跑不掉的漢軍則各自為戰,整個北漢大營建制崩壞。
聽聞城外的動靜,李謙溥也親率城內三百余名精銳守軍趁勢殺出。
漢軍遭到兩面夾擊,原本剛剛集結起來的士卒再次四散潰逃。
剛剛入睡沒多久的李隱看著四處的火光,就差點沒哭出來,他拍著大腿大喊道:“禍事了,禍事了。”
還能集結起來的親軍趕緊替他尋來坐騎,一行幾十人往北沖殺,也顧不得收整軍隊。
半個時辰后,隰州城下的戰爭接近尾聲,李謙溥和楊廷璋并馬而行,巡視戰場。
李謙溥看著四處擠在一堆的漢軍降卒,嘆了一口氣說道:“可惜,跑掉了漢軍主將李隱。”
“哈哈哈,德明此言謬矣。想必不出一個時辰,漢軍主將就會被送來。”
“嗯?”李謙溥掃視楊廷璋左右兩下,再次驚喜地說道:“莫不是李衙內?”
“不錯,”美髯公楊廷璋一拊長須,笑著說道:“此處往北數十里之外,仍舊有昭義軍千余人馬以逸待勞,就待這漢軍潰卒迎頭撞上。”
“李賢侄對我建言‘硬把這五千人留下,我軍亦會損失不小。倒不如沖殺幾下,放其部分人馬北歸,待其自以為逃出生天之際,再入我軍圍困,此時的漢軍士卒肯定不會有再戰之心’。”
李謙溥聞言連連點頭:“不過,李衙內兵少,恐怕事情并不保險,不如讓我再率一支人馬北上夾擊。”
“也好,我之前已經派出三百余騎尾追漢軍,德明若去,此事定無波折。某就在這隰州城為兩位準備犒賞之筵。”
“好。”李謙溥拜別楊廷璋隨即領了本部人馬,再次北上追擊漢軍。
卻說漢軍被周軍夾擊,四散奔逃,李隱一路收攏,逃出近十里地后,人數已經有兩千多人。
漢軍不少士卒連甲具都沒來得及披,有的甚至連兵器都丟掉了,一番倉皇模樣,看到這樣的一番敗像,李隱心里愈發難安。
又急行了約十多里后,李隱下令全軍稍作休整,整編軍隊,準備留下殿后人馬。
誰知此時,平靜得駭人的山谷,傳出了震耳的鼓聲,山谷北面沖出來一隊人馬,火把連綿不絕,人數恐怕還不少。
李隱看到此番景象,猶如一個泄氣的皮球,他恍若失神地開口問道:“對面領兵的是何人?”
儋珪將槍頭指向李隱,大喊道:“爺爺是昭義儋珪,識相的話,還不下馬受降。”
李隱看著身后這幫驚恐的士卒,又看著對面火把密密麻麻,此時身后亦有追兵趕來,他一時羞惱交集,拔起隨身佩劍,往脖子上一橫,卻是怎么都下不去手。
身后的幾個親兵初時來不及反應,此時趕緊上前奪下李隱的佩劍:“將軍,不如降了吧。”
“某愧對國主,罷了,罷了,為了兒郎們的性命,某愿意投降,希望周軍領軍保全我上下性命。”
隨后,隨著李隱的親衛扔下佩劍,漢軍大隊響起了一頓霹靂啪嗒的聲響。
李守節看漢軍放下武器,一番任人宰割的樣子,他拍馬上前:“兄弟們,此番已經是大功一件,不可多做殺傷,隨我將漢軍送到隰州,我為諸位兄弟請賞。”
“是。”沒有任何損傷,憑空受降漢軍數千人,本來還對李守節多少有點意見的昭義軍士卒,此時也是喜笑顏開。
李謙溥和李守節迎頭碰上,本來李謙溥也只是對李守節態度恭謹而已,但此時卻不得不對李守節高看一眼。
他目光灼灼地盯著李守節,提著馬鞭,馬上朝李守節拱手道:“衙內有乃父之風,異日我大周又添一名將。”
“哈哈哈,李刺史謬贊了,若非有李刺史堅守隰州城,把偽漢軍硬生生地耗在隰州,楊節帥和我哪里能夠繞后痛擊偽漢軍。”
“此番功勞屬于每一個參戰的隰州、晉州、潞州將士,人人有功。”
“衙內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