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承恩候府受搓
- 貴女重生:王妃她又甜又爆
- 夏天的螢火蟲
- 3022字
- 2021-07-02 04:10:01
第172章承恩候府受搓
這種話題,甄氏原也沒想著女兒回答,自顧自的說了句,“倒也還算般配,我自會去與你家舅舅說及的。”
顧婉華微笑,她就知道母親會應下此事的,而且還會辦的相當圓滿。
其實母親對待舅舅家的這些庶女還是很盡心的,只不過因為嫡庶有別,為了給舅母面子,才會表現的這般疏淡。
因著甄元霜和甄次雪的婚事兒,甄家大舅雖然是個粗人,府中有十多個庶女,可他從本心上來說,哪個都不想虧待。
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臨出京前,親自委托甄氏這個親妹妹幫忙協助置辦嫁妝,并且還極其信任的讓甄氏幫著照著其他庶女的婚事兒,所以甄華的事情求到甄氏這里,也算是圓滿了。
可這世間有些事情,卻并不完全如人意。
陳府中陳姨娘是個一心為兒子考慮的內宅婦人,她自己出身不高,也沒想著發婆婆威,所以在聽說兒子已經有了心儀的姑娘,辦完差使后便準備談婚論嫁時,啥么脾氣也無有了。
完全就是一個聽兒子意見的好母親,而且在搬出陳府之后,還興致勃勃地開始準備兒子的婚房和彩禮。
年關將至,甄氏這個掌管中饋的女主人,那是空前的忙碌,可偏偏在這種時候,發生了一件讓人惡心的事情,連除夕的年夜飯都沒吃幾口。
至于起因,還是顧家三房起的幺蛾子,這次又牽扯上了甄華,所以甄氏才氣憤難平。
那一天,甄氏去向顧老太太請安的時候,竟然看到了極少向顧老夫人請早安的蕭氏。
看到甄氏,便陰陽怪氣地說道:“給大嫂道喜了!”
甄氏心里一涼,若說喜事嘛,最近著實不少,其一,長兄甄岳快要回京了,雖說要拖到正月,可因為此次用兵立了些功勞,有傳聞說起,回京后就要升從四品,而且還任了個實職。
其二嘛,因為甄岳的重出江湖,向甄府提親,有意向的勛貴世家一家接一家的,媒人都從來沒斷過。
甄家的庶女們再也不是無人問津的剩女了,水漲船高,男方雖然并不是百分百的優秀,也無有嫡長子,可也不算錯了。
這自然當是喜事一樁,所以這段時間,甄氏心里也極高興。
其三嘛,大過年的,這喜事兒一樁接一樁的就沒斷過,她雖然忙碌,卻也開心。
可蕭氏這一臉的陰陽氣,她可不認為人家是誠心道賀。
知道她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也懶得跟她掰扯什么,用帕子壓了壓唇角,只想扯開這個不詳的話題,“再有兩日便是蕭候出京的日子,可是還有什么需要?”
說起蕭武乃至整個蕭家,蕭氏又扎心了。
論及蕭武其人,其實還是有真才實學的,關于這一點兒,即便是對他有著前世之仇的顧婉華也不得不得不承認。
若非如此,文乾帝也不會委以重任。
試想,朝中武將可不只有平南候府和陳家,除了蕭候府之外,還有不少武將出身的世家乃至新貴,能夠選中蕭武,也只能說是圣上的知人善用。
一接到帝王的任命,蕭武就開始連軸轉,事必躬身親行,相當之不遺余力,是個典型的工作狂。
站在蕭武的角度上,也可以理解。
在蕭府老候爺在世的時候,蕭武雖然也曾在軍中歷練,可終歸年紀尚幼,經驗不豐。
在被文乾帝晾了這么些年之后,重新啟用,他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而且有楚云皓的幾場漂亮仗在前,若想再有出頭之日,榮光蕭候府,他凡事只能盡可能的做到盡善盡美。
所以,蕭武的壓力頗大。
而且,他現在完全不想回府,更不想見到顧婉芳這個讓人糟心的嫡妻。
無論顧婉芳是不是無辜,也無論他對于兩個妾氏有無真情,流掉的兩團血淋淋的肉團都是真的。
這等于是啪啪啪地打臉啊,不只是對他蕭武,還是對著承恩候的列祖列宗,所以說這口氣,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
甚至于蕭武每次回府,都似乎能夠聞到空氣中的血腥味兒,那是與他一脈相傳的味道,幾乎令他窒息的感覺。
自從得了皇令之后,他幾乎都沒見過顧婉芳,更不要說與她發生點兒什么了。
如果說蕭武的冷淡是一種冷暴力的主知,蕭家那個從來就沒省過油的老太太,在蕭武忙得團團轉的時候,就開始身體力行的調教顧婉芳這個兒媳婦兒了。
用老太太的話來說,“以前做為蕭府的二夫人,雖說禮節不顯,馬馬虎虎也就過去了。
現在嘛,等我兒回轉,為你請了候夫人旨,這出門進門的儀態當有所不同。”
因著這個滿滿的都是,我為你好的措詞,顧婉芳就開始被蕭家老夫人搓磨,而且你還說不出個什么。
從穿衣吃飯,到行走坐臥,乃至梳妝打扮,事無巨細,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蕭家老太太挑不出來的。
而且,顧婉芳雖說是與顧婉華一起長大的,可受到的教育卻是有區別的。
尤其是禮儀上邊,顧老太太是專門替她請過人教導的,尤其是顧婉華身邊的幾個婆子,有兩個都是宮里出來的,所以這一言一行,是從小一點一滴的行成的。
至于顧婉芳和顧婉婷,老太太從小就處于放養階段,比如,她從不要求三房請安,也不苛求,在顧太傅這個灑脫的老男人看來,是自己為三房爭取到的自由和寧靜,可無形中,也讓他們錯失了許多機遇。
平時,雖然看起來府中的幾個姑娘師從府中請來的幾個師傅,沒有甚么不同,那也僅限于琴棋書畫這些大家閨秀們的日常功課。
至于禮儀行止方面的,顧府從未請過老師,因為做為顧府唯一的嫡小姐顧婉華,從小就是被頗重禮儀的婆子們教導著長起來的,所以,顧府不需要。
平時那些個聚會啥的,庶三房無職無權,也收不到什么帖子,不要說老夫人了,就連甄氏都不會帶她二人的。
更重要的是,顧家的嫡女不愁嫁,顧婉華甚少摻和這種交際,連帶著,顧婉婷和顧婉芳出去的機會就更少了。
出去少了,見識少了,只在府里窩里橫。
甄華這個旁觀者,一直都認為,宅斗分為如下幾下方面,其一是當面見面的直接撕,這是最直接的一種。
其二是,話里話外的針鋒相對,互相挖坑,散布小道消息,敗壞名譽,這個時代的人,尤其是女人最注重這一套了。
其三也是宅斗的最高境界,完全一副是,我為你好,坑完你還得對我說謝謝的那種,比如顧老太太對于庶三房的一貫政策。
也就是出嫁之后,才會有了根本的區別。
侍候公婆,講求的是禮儀,沒人看你讀書作畫。
出外交際,詩畫也不過是點綴,更多的是講求禮儀和周旋間的行為處事。
所有這一切,顧婉華得到的是全套的教導,三房的兩個姑娘就相差甚遠。
蕭家老太太固然吹毛求疵,顧婉芳本身也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可顧婉芳眼里看到的是蕭家老太太對她的搓磨,想到的是蕭武對她的冷淡,完全不從自身找原因。
于是,受不得委屈的顧婉芳就悄悄的遣人向蕭氏哭訴,說什么,每日里晨昏定省也就罷了,而且不僅侍膳還要侍疾,得不到片刻休息的同時,還得學習禮儀。
習慣了長女顧婉婷經常性的回娘家,在郎家作威作福。
一聽女兒的哭訴,蕭氏立馬就不淡定了,百分百的認定了,這是蕭家人對之前事情的報復,想都沒想的就帶著人沖進了蕭候府,連個帖子也沒遞。
及至蕭氏帶著人來到蕭候府的時候,方才知道什么叫規矩,什么叫囂張和不可一世。
門房昂著頭,連個眼神都欠奉,“蕭夫人可是遞了帖子?”
完全就是一幅,我家主人極忙,沒時間搭理你的德性。
蕭氏一噎,她即便再不知禮,亦知需要提前遞帖子的規矩,可當時一接到女兒的哭訴,以及前來傳訊的婆子添油加醋的哭求,就什么都忽略了。
尤其,從骨子里,她認為,是自己家人出力,蕭候府才會有今日的榮光的,從氣勢上就凌駕了蕭候府一頭。
可惜,蕭家老夫人就從來不是個能說通道理的女人,更不可能在被迫打掉了兩個金孫后,還能夠給蕭氏個好臉子。
“你這條看門狗,快去通報一聲,就說是顧府的三夫人前來看你們候夫人了。”
人都來了,斷無有灰頭土臉回去的道理。
門房其實早便得了消息,先前在顧婉芳派人回顧府哭訴的時候,蕭家老太太就得了消息,是故,早便做足了準備。
門房斜著眼睛,冷哼一聲,“今天是我們候夫人吃宅念佛的日子,不見外客。”
蕭氏一噎,她嘴中的候夫人原是指自己女兒的,可此時也清醒了,時至如今,蕭武還沒給顧婉芳上書請下來,所以這蕭候府中唯一的候夫人,可不就是蕭老夫人那個老太婆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