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企業會計理論與實務
- 黃文翠
- 1668字
- 2021-01-15 12:07:23
第一章 總論
【學習目標】
(1)了解《小企業會計準則》修訂的意義、小企業界定及小企業會計機構設置要求;
(2)理解《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及適用范圍、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3)掌握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基礎及小企業會計要素。
為順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質趨同,2011年10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為了規范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促進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發布了《小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業范圍內施行,鼓勵小企業提前執行。2004年4月27日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4〕2號)同時廢止。
小企業會計準則是有針對性的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了規范小企業的相關會計活動和行為,也正是因為小企業具有蓬勃發展前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所以財政部針對小企業制定了專用的會計準則。具體而言,財政部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國際趨同,健全企業會計體系,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
我國2007年1月開始實施《企業會計準則》,對規范企業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如實報告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為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合理決策,完善資本市場和市場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實施范圍不包括小企業。我國2004年制定的《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相關內容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小企業在面對一些實務問題時往往無所適從。2009年7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制定發布了《中小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我國現階段制定的《小企業會計準則》適應了與國際趨同的需要,是健全企業會計體系、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的重要制度基礎。
二、強化小企業管理,促進小企業可持續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工業企業法人中,按新的中小企業標準計算,小企業法人占工業企業法人總數的95%,小企業最終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0%。小企業不僅向國家繳納了大量稅款,而且吸納了眾多城鄉勞動力,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加強小企業管理、促進小企業可持續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會計工作可以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和監督,為企業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工作提供信息。因此,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強化小企業管理、促進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三、加強稅收征管、防范金融風險
由于現階段大多數小企業會計工作不規范,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稅務部門對大部分小企業按照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稅收征管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有助于規范小企業的會計工作,進而便于稅務部門查賬征稅,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實現公平稅負。
四、有利于加強小企業的內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有利于加強小企業的內部管理,防范小企業貸款風險,促進小企業健康發展。制定完善的《小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可以引導小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其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內生增長能力,并為銀行對小企業的貸款風險管理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
此外,《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為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空間。《企業會計準則》指導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業的會計事務,而《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原則上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前提下,對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進行適當簡化,既維護了基本準則在整個會計標準體系中的統馭地位,又兼顧了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這在極大程度上規范了小企業的會計行為,提高了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同時,考慮到小企業的財務負擔能力,《小企業會計準則》簡化了部分財務處理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小企業采用該制度的成本,且注重與《企業會計準則》的銜接,也降低了小企業成長壯大為大中型企業、轉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后所面臨的轉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