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誰在定義你的價值》:你會如何給自己評分
- 心尖上的黑天鵝:治愈內隱的心傷
- 周周
- 3889字
- 2020-12-10 09:48:29
從小到大,我們就一直在接受各種各樣的評分,學業的、品德的、行為規范的,等等。長此以往,我們的身上就有了很多無形的標簽,有的代表及格,有的代表優秀,有的是卓越,有的則代表你仍需要努力。有意思的是,當我們長大之后進入社會或是組建自己的家庭,雖然不會有人再對我們“貼標簽”,但是我們卻非常擅長給自己評分。
具體的打分領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職場。大概是我從小在家庭里給自己的定位是“多余”的原因,我到哪里都認為自己是不重要、不優秀的。從湖南來到上海之后,我曾經在一個外企做客服支持的工作,雖然不是與核心業務相關的職位,但里面也不乏發展機會。我們平日工作的內容包括母嬰喂養方面的指導,因為我有醫學背景,又擅長交流,所以干得還算不錯。但這是我擅長溝通的天性帶來的,并不是我熱情投入工作的結果。
某一天,領導問我是否愿意嘗試做培訓師,把好的溝通技巧分享給更多的人,我立馬就退縮了。領導并沒有因此放棄,過了幾天,竟然直接把我拉到幾個預備培訓師行列里,要我參加集中培訓。當時,他在介紹完流程后問我們:“你們覺得這個事情無聊嗎?有信心嗎?”只有我冒出一句:“是的,很無聊,我沒有信心。”說完之后,轉身就走了。
事后有同事問我:“你為什么要放棄啊,你不覺得你是個好培訓師的料子嗎?”我回答:“我如果做培訓師,肯定不會及格的?!边@就是當時我對自己“鏗鏘有力”的評價。我把它當作一種與眾不同的灑脫,其實是我內在對自己的評分太低,缺乏勇氣。我不是不愿意和他人一起去學習,而是害怕學習之后會遭遇淘汰。
這就是低價值感的人普遍的內在邏輯,那份灑脫是硬撐出來的,表面不在乎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和畏懼。這樣的狀況,多次在我的工作中出現,導致我在十幾年間換了很多次工作,自身各方面并沒有得到多少提升,也沒能在一個地方堅持下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的一個閨密身上。閨密喬在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了近十年,后來公司因調整,要搬到離她家有兩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我以為閨密會馬上跳槽去其他公司,因為她的業務能力很強,換工作對她來說并不難,何況家里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兒要她照顧。結果她并沒有走,這意味著她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要出門,晚上八點才能回到家,這樣的工作強度對她自己和家庭都是很大的困擾。我問她為什么不跳槽,她無奈地說:“你看我人又胖,口才又不好,跳到外企我不會英文,所以我還是待在原單位,吃點苦也忍啦?!边@就是她對自己的評價,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選擇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只配接受命運的安排。
第二部分是容貌。如果讓你給自己的外貌打分,你會如何評判呢?有些人肯定回答:“這有什么好問的???大眾的審美都是差不多的,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膚的女孩就是漂亮啊,其他的女生就是各有各的優勢?。 逼鋵嵅蝗唬以催^一個選秀節目,選手都是清一色的年輕、漂亮的女孩,可如果你仔細觀察她們的神態,就會發現她們每個人都很不一樣。
有一個女孩可以算是其中最漂亮的一個,但可以明顯看出她在舞臺上表現得最為緊張。她雖然很努力地演唱,但唱到高音時總是缺了一點力量,后來被淘汰了。后臺的記者采訪她:“你的形象很好,音色也很棒,你認為自己為什么沒有被選中呢?”女孩無奈地說:“因為我身高不夠,我媽曾說過我要是再高三厘米就更好了。”記者又說:“誰告訴你媽說我們的選拔對身高有特別的要求呢?如果是這樣,我們主持人都沒有資格主持哦!”原以為這個說法會讓女孩釋然,沒想到女孩依然認為:“那是因為主持人全方位都很優秀,不像我,只會唱歌?!?
聽到這番對話,我當時就悟到了一個道理:當一個人的內在形成了某個邏輯,這個邏輯就成了她人生中的固定公式,很難改變。如果一個人認定自己的形象不好,你無論怎么夸她,都是無效的陪聊而已。反之,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對自己的形象欣賞有加,盡管她并不是標準的美女,但她仍舊能夠不顧他人的眼光和評判,活出屬于自己的燦爛的樣子。
著名的模特呂燕,按照中國傳統審美的標準來說,她除了身材高挑,五官都是非常平凡的,眼睛小,鼻子平,嘴巴大,臉上還有不少的雀斑。據她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機會被人家稱為美女,但自從走上模特的道路,她成了西方人眼中不可多得的美人。當然,這其中呂燕對自己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小時候其他人是否夸獎自己,她都從未覺得自己是不好的,是丑陋的,所以才有機會走到大的舞臺,和一群又一群美人一起PK,仍舊可以抬起驕傲的頭顱,綻放自信的笑容。因此,我們說世界無真正的美丑,只有個人對自己容貌千差萬別的評分和定義。
第三部分是情感關系。如果你還未婚,你對自己未來的伴侶有過什么設想呢?關于他的外貌體形、家庭出身、文化學識和收入水平。如果你已經結婚,你可以回憶一下,你曾經是按照怎樣的標準尋覓你的愛人呢?回顧之后就會有很大的發現——你目前對婚姻的滿意程度取決于你當初的擇偶觀,而這個擇偶觀背后,是對自己在情感方面駕馭能力的評價系統。
我的一個讀者圓圓,在大學時曾被很多的異性追求,包括有著“富二代”標簽的公子哥兒、才華橫溢的學生會主席,還有家世很好的同學。按照她室友的話說,圓圓閉著眼睛挑一個,婚后都能夠幸福無憂了。但是圓圓不這么認為,雖然在別人眼里她是優秀的,但是她對自己的評價低過很多人,她認為自己不配找太優秀的男孩,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讓他們對自己死心塌地。后來,她找的老公讓很多人大跌眼鏡,是一個從大山里出來的男生。大家驚訝的并不是物質條件上的落差,而是兩人之間的巨大差異。男孩家庭負擔重是肯定的,但關鍵是,他是個典型的技術宅男,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這對兩個人的婚姻是容易產生負面影響的。
結婚之后,兩人賺的錢大部分都要寄給老家,他們的生活總是顯得捉襟見肘。男孩希望圓圓無條件支持他照顧父母和妹妹,但圓圓希望有機會可以享受生活。在需求無法得到同時滿足的時候,兩人之間的各種沖突不斷。經歷幾次激烈的爭吵之后,她問我:“老師,為什么我找了一個這么普通的男人,卻還過得如此雞飛狗跳呢?”我說:“你當初有那么多選擇,是什么原因讓你選擇他呢?”圓圓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因為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那些太過優秀的男人我是抓不住的,就安分守己地找了個老實人過日子,卻沒想到我連這樣的男人都處不好?!?
價值感低、缺乏自我認同導致很多明明外部條件很優秀的女性在擇偶和婚姻上,無法遇到優秀的男人。殊不知當一個人對自己評價過低時,就相當于給伴侶一個提示——我不夠好,請多擔待。對方得到這樣的信息后會怎樣表現呢?真實地來說,他是很難更加珍惜你的,哪怕在追求你的時候會很熱烈,一旦對你自己的內在評價系統有所了解,很快就會無視你的需求,甚至會因此冷落你。更可怕的是,你會因此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又一次證明自己因為不夠好而不被珍惜,然后更無法準確地對自己做出評價。
“我們對世界的好感,源自我們對自己的好感。”當我在一本書里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被深深觸動。為什么那么多的人會不快樂呢?有的人在職場里受挫,有的人在情感里受傷,有的人甚至會因某天穿了件不合體的衣服而懊惱和自責不已。這一切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庭成長環境。
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人是家庭塑造的產物,每個人今天的生活模式、親密關系乃至個人信念價值觀的形成都與自己成長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以我自己舉例,我生活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里,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家的經濟條件一般,父母的工作又都很繁忙,無暇顧及我的感受和需要。另外,幾個姐姐要么聰慧可愛,要么口齒伶俐,唯有我黑黑瘦瘦的,弱不禁風的樣子,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優點。所以我從小就產生了很嚴重的自卑心理,除了認為姐姐們都比我優秀外,還認為父母之所以那么忙碌是因為多了我這份開支。
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是在比我更加糟糕的環境里長大的,單親、留守、在父母的負面影響下生活等,這很大程度上都會導致他們把家庭的一切困難和紛爭內化為自己的錯,對自己的評價就會超乎尋常的低。
第二,創傷性事件。
除了原生家庭不理想之外,外部創傷事件也是低價值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著名的作家,也是心理學家的畢淑敏就有這樣一段經歷。在她讀小學時,有一次,學校組織歌詠比賽,她很榮幸被音樂老師親任指揮的合唱隊選中。在一次排練中,她因為自己的音準問題,被老師當眾嚴厲地批評,責怪她“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并當場將她除名。后來,又出于小合唱隊的聲部平衡和隊伍的整齊等考慮,音樂老師不得已,讓畢淑敏回到隊伍中,但要求她合唱時只能張嘴,絕不可以發出任何聲音。怕她領會不到位,老師還特意將食指筆直地擋在畢淑敏的嘴唇間,以示禁令。合唱隊在歌詠比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畢淑敏卻遺下了不能唱歌的毛病。老師那豎起的食指,似乎鎖住了她的喉嚨,凡是用嗓子的時候,她都會逃避退縮,更不用說唱歌的信心和興趣了。也許在別人看來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對親歷者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尤其是對一個孩子來說。
第三,自己對某些生活事件的解釋。
事情本身并沒有意義,一切的意義是人類自己賦予的。據一些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孩子在面對家里發生的負面事件時,會主動將錯誤歸結到自己的身上,并產生一定程度的愧疚感和自責情緒。比如父母的吵架或是其他的突發性變故,這些情況都會使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變得很低。就像當我得知父親因為我的出生而被降低工資時,潛意識里就產生了很深的愧疚感,這份愧疚后來泛化為我認為自己不好和不配得到好的東西。這些感受曾經深深地影響了我自己的價值感。
以上是對于一個人的低價值感的原因探索,也是對我自己一些成長經歷的回溯。在本書接下來的內容里,我們會對這些普遍的問題進一步地探索,并對如何改變加以闡釋。請帶著耐心和好奇,跟著我一起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