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洛陽城
- 三國之第一梟雄
- 羅森內里
- 2219字
- 2020-11-04 21:30:39
第11章 洛陽城
一轉眼已到了深秋,時間真快
深秋的洛陽鄉坡道上,留下的是一片凄涼的景象,農忙后的田野,一眼望去,光禿禿。牲口垂頭喪氣的在來回走動,成群的麻雀不時從麥地里騰空而起,又像下雹子似地紛紛散落在滿是塵土的道路上。烏鴉在低空盤旋,突然,它絕望地叫了一聲飛走了。
于是,一種惆悵的感覺會向你的心頭襲來,引起你無限的愁緒。
當出了河東,一路上,盡是尸骨曝露于野地里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亦聽不到雞鳴。大概是明白了何為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距離洛陽三十里外的鄉坡上有一黑色馬車正在緩緩行駛。
馬車上正坐著一身穿玄青色長衫,腰綁月白色蟒紋帶的俊秀男子,與一膚色發黑,手持雙戟,體型魁梧的惡漢。
“老典,沒人認出你身份吧”
“我一句話沒說,那些士兵少說得在床上躺他娘的七八日”
“干得漂亮!”
此二人不是衛仲道與典韋還能是誰?
就在先前,二人經過獅子坡,一伙自稱是呂布麾下的官兵,正在村里燒殺搶掠,如此行徑比之黃巾有過之而無不及,能幫則幫,一路見慣慘景的衛仲道看不下去,便喚典韋悄悄返回,把他們都給收拾了。
至于詳細過程,衛仲道也不清楚,只是他對典韋的武力,那是絕對的放心。
“老典,到了洛陽,你想干啥?”
“灑家想去滅了那個呂布,下面的兵都是這樣,頭子也不是啥好人!”
聽聞此言,衛仲道眼前一亮,典韋戰呂布!看來這洛陽行,越來越有意思了啊。
..............
要臨近了
當衛仲道又開始盤算起自己的計劃時,不知不覺,一座引無數人津津樂道,耗時兩代皇帝,才修建而成的宏偉之城印入眼簾。
作為一座歷史上赫赫有名帝王之城,整個洛陽城分為“呂”字形的南北兩宮,為了凸顯皇家氣勢,且不怕日曬雨淋,東漢皇帝們在南宮、北宮之間修建了復道,上有屋頂覆蓋。
所謂復道,就是懸在兩座樓之間,可以從上往下看的空中走廊。皇帝處理好政務,從南宮往北宮走的時候,看著腳下巍巍大地,很容易就滋長一種“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錯覺。
衛仲道之前可是聽過一首有趣的詩歌《五噫歌》
陟彼北邙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嵬兮,噫!
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這首有趣詩歌的作者是漢章帝時期著名隱士梁鴻,他路過洛陽時,感慨宮殿的崔巍和百姓的辛勞,其中充滿了諷刺與批判。
衛仲道卻是沒有那些憤世嫉俗的情懷。
當一個人身處在這樣一個雄景之下,難免引起幾分爭霸之心,一座雄城就好似一位美女,無人不想收入囊中,更別說褲衩里同樣有貨的他,“洛陽城,我衛仲道來了!”
一聲大呼,引得一旁典韋也不禁跟著小澎湃了一番,兩塊大胸肌一陣直抖
看得衛仲道嘖嘖稱奇,左手入邪般的忍不住想要捏上一把過過癮!
手還未到,有過前車之鑒的典韋已是感到了一股冷氣,大戟一亮,咬牙切齒的揮舞起來,大有豎子敢越雷池半步,定要斬斷你這雙斷背手之勢。
“咋就管不住這只手呢”見狀不妙,衛仲道悻悻然的收回左手,一邊喝罵一邊用力拍打它!看那樣子,確有幾分狠其不爭氣的樣子。
典韋臉部肌肉些許抽搐,看衛仲道在那里裝模作樣,白了一眼,對著他就是一聲冷哼!
玩鬧間,城墻一將領大步走下,
“我乃李肅,何人敢在洛陽門下揮舞兵器!拿下!”此人自稱李肅,身形平平無奇,相貌平平無奇
但衛仲道可不認為他平平無奇,初時為董卓出謀劃策,提議將赤兔馬送給呂布讓他倒戈的,就是此人。
衛仲道立即起身下馬車,朗聲道:
“李大人,自家兄弟,我乃河東衛仲道是也!”
李肅走近兩步再看了看衛仲道,朗聲道:“你的穿著樣貌已被畫下,太師喚我在此等候你,太師呼喚,竟敢來得如此之慢!”接著看了一眼旁邊的典韋,“那人收好你的兵器留下,你現在就跟我進宮面見太師。”
衛仲道心想“畫像都畫出來了?這不是擇日就要通緝我吧?不秒啊!”但是臉上卻擺出一幅笑臉,笑呵呵的對著李肅說“李大人,可否悄悄給我透露一下董太師有何事?”
李肅覺得這小子,看起來人模狗樣的,真當自己是自來熟,話也太多了,雙目一瞪“到時你便知,走吧!”
衛仲道又是嬉皮笑臉道:“那,我畫像帥嗎?可否給我看看?”
李肅一急,掏出刀來“可是要抗旨?”
真是無趣
見到典韋已是蠢蠢欲動了,這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無奈衛仲道只好朝他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先找個落腳的地方。哥哥不在要安分些!
典韋雖莽,卻也愿聽衛仲道的話,見衛仲道走遠,孤身消逝在了洛陽城的繁華之中。
衛仲道一路上跟隨李肅走走停停,看看摸摸,一番耽誤下來近了一個時辰,終究一并進入了議事的南宮。
........
南宮內
李肅率先大步進入未央殿,只瞧見殿外數百董卓親兵嚴密的守護著,殿內卻不見董卓其人,正納悶董卓平日這個時辰,總喜歡在那龍椅上坐坐,為何今日竟空無一人。
走出來靠近一位將領抱拳問道:“左將軍,不知太師何在?”
這將領比了比手勢,喚來李肅悄悄走向一旁,輕聲說道:“我哥哥目前正在北宮忙些事情,你懂的,在這里稍作等待,一會就出來了。”
李肅聞言點了點示意明白,帶著衛仲道規規矩矩的守在一邊。
衛仲道雖然像個土鱉似的打量著皇宮的一切,可是那尖起的小耳朵,因為所煉功法緣故卻是優于常人,能把這些陰暗的勾當聽個真切。
原來此人便是董卓之弟董旻,至于他所說的北宮,那可是歷代皇帝的寢宮啊!
衛仲道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董太師不愧是董太師,北宮那地方如若皇帝不在,除了女人便剩太監。然而如今儼然已經成了董卓的后花園了!
衛仲道很想積極的插足進去,與他們討論探究一番個中奧秘,然乃新到之人,這些個士族根本不給他插足的機會,每當衛仲道貼進一步,人家便是嫌棄的挪開一步,只得苦苦作罷。
大約是有了半個時辰,
一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面闊口方的大漢正如若無人的大步從北宮走來。
不是那董卓還能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