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縣衙治理,嘗試冶煉
- 大煜權相傳
- 麻木的野草
- 3064字
- 2020-09-13 10:53:43
郗成和吳啟揚見文富陽對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很好相處,就想趁這頓酒多套取些信息,畢竟他不久就要離職返鄉,以后這么好的機會可就難尋了。
“儀陽縣是大縣,縣衙的官吏衙役加起來超過兩百號人。這其中官只有縣令、縣丞、主簿、縣尉四人,其他分管各類的關大使、稅課使、河泊使、礦監、驛丞等各類大小吏員就有近三十人,他們手底下各自有不少差役,光是衙役里的皂班、馬班和步班就有四十號人。不過你們別緊張,我儀陽縣稅收富余,每年除了上交州郡國家外養這些吏員差役綽綽有余。”
“至于諸位官員,柳縣令與我即將去職,主簿司從山是芝州人士,來儀陽縣二十年了,當了二十年的縣主簿,做事沉穩細致,今后可成為你們的助力;縣尉劉海是儀陽本地人,頗有膂力,不過你們別被他壯丁一般的外表騙了,這小子可是個文舉人,精通律法刑名;典使冷福也是本地人,他妻子是王家家主的二女兒,靠著這層關系從衙役升到典使,不過縣尉劉海比他能干得多,穩穩壓他一頭。縣中的各位吏員各司其職,只是目前儀陽礦的礦監和縣衙的稅課使空缺,他二人貪贓枉法,相互包庇,一同案發,被郡府緝拿歸案,也許過幾日郡里便要派來新人接替他們空出來的位置了。”
郗成和吳啟揚沒想到縣里還有這樣的一出事,也就是相當于儀陽縣的稅務局長和礦長一起貪污違法被逮捕了,看來儀陽縣的官場也不是完全太平。
“文大人,我和郗大人十分感謝您對我們知無不言,實在讓我們獲益良多。不知文大人此去我們可有什么能幫的上忙的”吳啟揚和郗成從人家口中獲得這么多寶貴的信息,就靠一頓酒,也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我與二位大人投緣,老朽就此回鄉后也就是在鄉下看顧老母,或許去鄉野書院教教稚童識字,就此頤養天年。只是我侄兒文遠途是儀南驛的驛丞,他自幼喪父,是我一手帶大,我雖告老歸鄉卻不好壞了他前途,只好讓他留在儀陽縣,今后還有賴兩位大人稍加照拂。”文富陽果然也不是一無所圖,想讓郗成和吳啟揚照顧一下自己當驛丞的侄子,不過這也算不上大事,兩人自是允諾。
第二天,縣里也為吳啟揚和郗成擺了場大的宴席,儀陽縣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也基本都到了,算是歡迎吳啟揚和郗成新官上任,同時送別柳縣令和文縣丞。
過了幾日,柳縣令和文縣丞與郗成和吳啟揚正式交接了官印、稅收賬冊等文件,然后就正式告老還鄉,離開了儀陽縣,今后這儀陽縣就是吳縣令和郗縣丞了。這幾日里,郗成和吳啟揚出于謹慎起見,認真核對了柳縣令和文縣丞留下的賬目,這也是朝廷的要求,只是郗成和吳啟揚格外仔細了些。主簿司從山和分管各項的吏員也被召來解說各筆賬目進出收支,讓他們見識到了新任縣令和縣丞的雷厲風行。當然,最后的賬目是沒什么大問題的,柳縣令和文縣丞能在儀陽礦的礦監和縣衙的稅課使一同因貪腐被抓的情況下安然無恙,肯定之前也經歷過上官的調查,應是潔身自好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郗成和吳啟揚既然上任了,總該立即干點啥。兩人商量了半天,決定先從縣衙開始整頓。縣衙的官吏雖然各司其職,但下面的差役大都是一鍋粥。郗成提議按照他前世清朝的法子和他前世在辦公室里工作的經歷,將主簿司從山手下一窩蜂在縣衙大堂里辦公的四十來個書吏、書役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開辦公,并在各房選出總書作為各房的領班,同時設立文控室負責公文往來接收存檔,書記室負責記錄各類信息,各派專人負責。吳啟揚和司從山都對此非常贊同,認為對于提高縣衙文書行政效率很有幫助,同時這也大大減輕了司從山作為縣主簿的工作壓力。
隨后郡里新任命的儀陽縣稅課使和儀陽礦礦監也都到任了,新任儀陽縣稅課使叫凌賢云,而新任儀陽礦礦監叫方寧。吳啟揚和郗成作為縣令、縣丞,找兩個新來的吏員談了話,囑咐他們要遵紀守法,切莫步了前任的后塵,兩名新吏自然滿口答應。
對于施政,吳啟揚和郗成有許多的想法,這一路來可是一路構思,但當真到了儀陽縣,倒是一下子無從著手了。
“子騰,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從一個很基本的事情開始”郗成提議道。
“伯昂,你是說?”
“子騰,你看已經告老還鄉的柳縣令身患何病?”
“肺癆啊,他自己也說了,既然患病多年,肯定是多方延請名醫看過的。”
“不錯,柳縣令告訴我們,他這肺癆并不會傳與他人,但這縣衙之中,我看有此疾之人不止柳縣令啊。”
“好像是啊,那日宴席,我看縣衙的官吏中好幾個臉色都不大好看,咳嗽連連,我還道他們覺得我倆年紀輕輕就當了他們主官,心有不平呢。”
“當了幾十年老吏的人,這點眼力界都沒有么,分明是患病了。子騰,好幾個人都患上類似的病,說明肯定有相同的病源啊。”
“哦?不想伯昂你還通醫理。”吳啟揚對郗成的見識有些意外。
“這倒算不得醫理,不過我覺得排除人為下毒之類的極端因素,其中的問題大體上就在飲食飲水中。”
“你是說縣衙的飲食飲水不干凈?”吳啟揚總算是明白郗成的意思了。
“不錯,縣衙所用蔬果都是菜圃現摘現送,肉禽蛋品也是肉鋪專供,不至于有什么問題。不過這飲水嘛,子騰你可注意到這幾天咱倆的飲水都是我特地準備的?”
“是哦,我是覺得我們到了儀陽縣后的飲水比路途上的干凈許多。”
“子騰,縣衙中的用水都是把井水打上來,倒在大水缸中沉淀泥沙,然后取用表面看上去潔凈的水,其實水中多有腌臢,飲用日久就有了問題。至于泡茶的用水,之前柳縣令簡直無聊,偏要用什么無根水,那不過是屋檐積下的水,屋頂多灰塵,用來積水的用具也不潔凈,生病是難免的。”
“那伯昂對于凈水有什么好辦法嗎?”
本來郗成想說未消毒的井水里微生物太多,又有重金屬,之前柳元宗得的很可能不止是肺病,而是血吸蟲病。不過說這些完全不是吳啟揚能理解的,反而會讓他覺得面對的是個怪胎。
“子騰,首要的肯定是把水燒開再飲用。不過咱們這法子得向全縣可以推廣才有意義,燒水需要用柴,平民百姓哪來這么多柴用來燒水,我的法子是用竹炭過濾凈水。儀陽縣多產竹而不知用,把竹子高火燒成碳,再將竹炭放置水里,炭質本身有無數的孔隙,這種炭質氣孔能有效地吸附水中一部分浮游物質,水就凈化了,比自然沉淀效率高得多,也干凈得多。用于凈水得竹炭洗凈曬干后還可重復使用。”
吳啟揚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向全縣推廣,有條件的將水燒開再飲用,沒條件用柴炭燒水的就采用竹炭凈水的方法,果然后來縣衙官吏和全縣百姓中許多人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同時郗成對于煉鋼還是不死心,要是真能煉出好鋼,那可就真的厲害了,絕對可以推動時代進步。他在儀陽礦附近按照自己的設想和打鐵師傅的建議,搭建了一個冶煉爐,不過郗成對自己前世初中生可能都不如的物理化學水平完全沒有信心,添料都是小心翼翼的拿特制的長柄鏟,生怕炸爐。不過雖然最后沒有發生炸爐的事,但也沒有什么實質性成果。百煉鋼的鍛造工藝在這一世已經出現,但工時成本實在過高,完全屬于概念性工藝,只能制造些高官將軍用的寶刀寶劍,不具有廣泛的普及價值。郗成記得自己前世的古代經過“塊煉法”、“百煉鋼”和“炒鋼法”的發展歷程,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灌鋼法”,對于生產力提升起到極大的作用,但可惜他對于這項工藝的歷史記載并不熟稔,自己理工知識又不過關,用各種方法調節碳含量,淬火回火,添加其他金屬,胡亂摸索了幾次也沒能成功。新任儀陽礦礦監方寧原本以為這位郗縣丞新官上任,特地親自來這之前出過貪腐案件的儀陽礦視察監督,待看到郗成居然是來試驗煉鋼冶鐵的,不由暗自稱奇,雖然最后沒能有什么成果,但足以說明這位縣丞是做實事的人。
吳啟揚則是著手梳理縣志。儀陽縣這樣的大縣自然有詳盡的縣志,不過記載略顯混亂,也有缺失之處,吳啟揚花了月余,查閱本縣典籍,拜訪本縣學識淵博、資歷深厚的學士,向各世家請教疑問,同主簿司從山和幾個書吏一起將縣志好好整理了一下,并指定專門的書吏今后負責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