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說化學:自然界的魔法師
- 劉行光 帥猛編著
- 1269字
- 2020-11-18 11:36:28
2.8 未來的“鋼鐵”
金屬是人類制作各種工具和用品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人類應用最廣泛的金屬先是銅,然后是鋼鐵,鋁在其次。那么,放眼未來,金屬世界中誰將取代鋼鐵,成為人類應用最廣泛的金屬呢?有一種說法是鈦。這是為什么呢?
人們在選擇金屬材料時,常有一條要求,就是這種材料的密度要小,而強度要大。物質的強度與相對密度的比值稱為這種物質的“比強度”。金屬的比強度越大,越為人們所歡迎。鈦的最珍貴的特性,就是它在目前發現的所有金屬材料中比強度最大。鈦的相對密度約為4.5,鐵的相對密度約為7.9,鋁的相對密度約為2.7,鈦的相對密度不是最??;但由于鈦的強度要比鐵、鋁大幾倍,因而鈦的比強度超過了其他的金屬材料,是不銹鋼的1.6倍,鋁合金的1.3倍。

鈦金屬制品
制造導彈、火箭、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材料對于比強度的要求特別高,既要牢,又要輕。遠程導彈的重量每減輕1千克,射程可增加77公里;末級火箭的重量每減輕1千克,射程可增加15公里。所以導彈、火箭的外殼,宇宙飛船的船艙、骨架,都要用鈦和鈦的合金來制造。另外,一般坦克的履帶和懸吊裝置如果改用鈦合金制造的話,重量就可減少近半,戰斗力就能大大提高。
鈦還有很好的耐熱、耐冷本領,從-253℃到500℃,它的性能保持不變,因此可在許多特定的溫度條件下很好地工作。
隨著現代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飛機的飛行速度越來越快。當飛機的飛行速度超過聲速2~3倍時,機翼前緣與空氣摩擦產生的溫度高達400~500℃。不銹鋼在310℃時,鋁在170℃時,都會失去原有的性能,鋁鎂合金制成的機翼也抵擋不住這么高的溫度,唯有鈦和鈦的合金才能勝任。所以,現代超聲速噴氣飛機的許多部件都要用鈦合金來制造。制造一架巨型噴氣式運輸機,要用去幾噸甚至幾十噸的鈦。還有為了在低溫條件下仍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導彈和火箭的燃料氧化劑儲存箱和其他的高壓容器,也常用鈦合金來制造。
鈦和鈦的合金還具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特別是耐海水腐蝕的本領十分優異。有人曾把一塊鈦板浸入海水中五年,取出來時鈦板仍然亮光閃閃,沒一丁點兒受腐蝕的痕跡。用鈦合金制造的輪船,可以不涂油漆去海中航行。
潛水艇用鈦制造,強度比用不銹鋼制造的增強80%,能潛入深達4500米的水下航行。另外,鈦沒有磁性,用鈦制造的軍艦,磁性水雷也無法跟蹤。
在醫療上,用鈦和鈦的合金制造的金屬器件可移植到人體內代替某些器官。
總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鈦“這朵初綻的鮮花”,鈦的應用前景是無限廣闊的。目前,鈦的生產工藝還比較復雜,價格還比較昂貴,因此尚不能廣泛使用。將來,待目前冶煉中存在的問題解決以后,它必定會在更多的方面取代鋼鐵,成為應用最廣泛的金屬。
知識加油站
金屬鍺的“懷才不遇”
目前,在地殼中已發現的兩千四五百種礦物中,能為人類利用的不過200余種,許多礦物資源仍被閑置,有的“相貌”平凡,不受人重視而被當成“廢物”扔掉,像當代半導體的重要材料之一——鍺,有半個多世紀不為人們所重視,它常與煤渣、煙灰一起被扔掉。當人們發現鍺具有優良的半導體性能,是制作電子計算機、雷達、輻射探測器及紅外線光源器件等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時,它就一舉成名,成為現代電子工業的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