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早朝(一)
- 我,朱由檢,只想躺平當王爺
- 陳道儒
- 2185字
- 2025-06-14 17:20:00
五月二十一,寅時中。
朱由檢便被周玉鳳叫醒。
“殿下,該上早朝了。”
朱由檢迷迷糊糊起身,機械一般任由周玉鳳伺候洗漱。
“上早朝也太折磨人了,才寅時中就得起床?!敝煊蓹z洗了把臉,還是忍不住直打哈欠。
“殿下還算晚哩,一些住在外城的官員,甚至丑時就得起了。”周玉鳳笑著說。
然后從衣柜拿出已經許久沒穿的親王皮弁服,這套服飾穿起來還是挺繁瑣的,如果沒有周玉鳳幫忙,朱由檢一個人估計搞不定。
折騰兩刻鐘,總算穿好了,朱由檢也精神不少。
因為要早朝,所以昨天周玉鳳吩咐廚娘今天要早點煮,還說要煮人參粥,補補神,畢竟王爺喜歡睡懶覺,這么早起肯定沒精神。
果然最了解你的人就是枕邊人。
就剩兩刻鐘了,朱由檢不敢耽誤,匆匆吃完粥拿了笏板就往外走,王承恩和李景生也早早在王府等候了。
到了午門,朱由檢下了馬車,官員們陸陸續續都趕了過來。
這時天還沒亮,不過宮門口燈火通明,大家也都看到了信王。
這也是奇事,畢竟朝會多少年沒有太子或親王參加了。
所以都跟好奇寶寶一般多看了幾眼。
到了宮門口,朱由檢出示了牙牌,禁軍守衛核實身份后,躬身行禮。
卯時正,鐘鼓齊鳴,宮門開啟,百官依次入宮,又在金水橋前列隊等候,朱由檢在鴻臚寺官員的指引下,站在文官最前列。
很快列隊完畢依次過金水橋,過皇極門到了皇極殿前。
“皇帝升座?!碧O高呼四字,天啟便身穿冕服走了出來,到龍椅坐下。
而王體乾和魏忠賢則分列左右,以便隨時呈送官員的奏本。
百官進行一跪三叩之禮,然后天啟說眾卿平身,行禮流程結束。
這時天也微亮了,接下來就是影視劇中常見的大臣奏事了,一般按部門級別的高低來分先后。
朱由檢因為站在最前列,看得很清楚,朱由檢覺得前主崇禎就是個喜歡講究排場的皇帝,就這排場,怪不得登基后天天早朝。
奏事也簡單,大家按部門出來吧啦吧啦說一遍,一般能當場解決的皇帝會當場回復,比如‘準奏’或‘交部議處’。
不能當場解決的,下朝后就呈交內閣或皇帝明旨留下商議。
就這樣說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朱由檢站到腳都酸了,還好有服飾遮掩,雙腳時不時輕輕動一下不至于麻了。
日常政務總算奏報完畢。
剛才那一個時辰只是開胃菜,百官這時也精神起來了,可都等著呢。
內閣首揆黃立極出列,“陛下,臣有本奏。”
“奏來。”
“陛下,山西陜西大旱,以延安、慶陽、西安以及平陽四府為最,周邊各府縣也均有波及?!?
“天啟七年三月末,西安府澄城縣民鄭彥夫糾結鄉民叛亂,雖都司衙門及時平定,然天災非人力可平,大旱持續,山陜百萬生靈嗷嗷待哺,朝廷仍需加力賑災。”
“由信王殿下提出,經內閣及六部商議后,定此賑災方案,請陛下御覽,望陛下裁決。”
說完拿出奏本,雙手捧著,王體乾不急不緩走過來,雙手接過又走回去。
天啟大致掃了一眼,這個方案之前討論過了,沒什么好說的。
“諸位愛卿群策群力,深慰朕懷,此方案朕認為可行,準奏?!?
“臣謝陛下隆恩。”
黃立極沒有退回班列,而是接著說:“稟陛下,關于總督山陜豫魯四省漕糧及賑災事務一職,近日朝野議論及諸多官員上奏,均推薦信王殿下擔任?!?
百官登時機靈起來,來了來了。
“內閣另有兩個人選,一為原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一為原兵部尚書致仕的王永光?!?
此言一出,右僉都御史李夔龍出列道:“陛下,臣請奏對。”
“奏來。”
“孫承宗經柳河之敗,足見其才能不足以任總督一職。王永光其人雖光明磊落,然并無總督邊務經歷。臣以為此二人皆不妥?!?
說到孫承宗時,少數大膽的還稍稍抬頭看了眼天啟,只是隔得太遠,看不出天啟表情變化,這樣一來,又愈發顯得天啟君威難測。
說完退回班列。
然后又有數人出來反對,歸其原因,自然是此二人都是東林黨人了。
一些閹黨的邊緣人員還奇怪呢,黃立極和內閣閣老不是自己人嘛,怎么會推薦東林黨人呢?
還有人出列,說這方案既然是信王提出的,加上昨天京城的謠言甚囂塵上,不如讓信王擔任。
如此也顯得陛下對信王的呵護。
閹黨也不都是蠢貨,他們經過這兩天的復盤,隱隱覺得天啟有意讓信王插手朝政然后和他們對抗。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皇帝目前還沒有子嗣,原先的又都不幸夭折了。
要是皇帝有子嗣,誰會去搭理信王呢?在大明,藩王是翻不起風浪的。
關鍵是天啟沒子嗣,這就由不得他們不多想,誰知道接下來天啟還能不能生了。
聽完李夔龍的奏對,天啟對著朱由檢說:“孫師與王永光未在京城,信王可有奏對?”
朱由檢出列,“陛下,臣請奏對?!?
“奏來?!?
“陛下明鑒,臣身為大明親王,亦憂心災區黎民。然總督四省,干系重大,非臣之才德閱歷所能勝任。臣恐有負圣恩及黎民百姓,貽誤國事。懇請陛下另擇賢能。”
“陛下,臣請奏對?!惫屎衤勓猿隽小?
“奏來?!?
“陛下,此方案為信王所提,大多數細節亦有信王參與協商,臣推薦信王?!?
“陛下,臣附議。”
“臣亦附議?!?
天啟佯裝沉思,片刻后開口,“朕觀推薦信王者多數,然信王閱歷尚淺,既如此,朕便選派老成持重者輔弼。”
“朕思之,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久歷邊事,雖有小挫,然瑕不掩瑜。著其起復,輔佐信王總督四省賑務。”
“陛下,萬萬不可。”李夔龍想也沒想出來反對,結果迎上魏忠賢凌厲的目光,心下一慌,糟了,條件反射。
“哦?”天啟不冷不淡開口,“李卿覺得有何不可?”
李夔龍支支吾吾,片刻后想到個借口,“陛下,臣聞孫承宗為東林黨魁,其若起復,必然心懷不軌,信王年幼恐遭其蠱惑,做一些不忍言之事?!?
“哦?李卿是覺得朕與信王兄弟之間,刻薄寡恩,薄情寡義是么?”
皇帝此言一出,現場陷入寂靜。
李夔龍慌忙跪下,大熱天卻冒出不少冷汗,“臣不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