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21年10月5日,22:10。
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某個人,而是某一類人,那么,先在此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
這周是開學的第六周,最近班里一直在忙班委競選的事,可以說通過這一次事件再次看清了許多事情。
有些人比較有前車之鑒,剛轉到我們班就開始建班級群,然而我們在開學那天報道就已經加入了班代建的群聊,那么她另外再建一個群聊是否有點多此一舉呢?
人做某事都有他自己的目的。
初識是美好的,因為那時人們都把自己的破綻遮掩的很好,然而時間是消除遮掩的好幫手,破綻的死敵。
一次體育課,新來的同學正在和其他人聊天,忽然看向我大聲對她周圍的人說:“看,這就是無效化妝的典型例子!”
我當時聽完很懵,明明我是個局外人,怎么忽然被拉進了她們的聊天?
我旁邊的假書生一臉驚喜,開始調侃:“無效化妝,你脖子和臉都不是一個顏色的。”
我無奈地嘆口氣,解釋道:“我臉本來就比脖子白,只涂隔離和防曬就很白。”
我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但是我遠遠低估了這個來自南方的姑娘。
后來,假書生每見我一次都要說一嘴。
說真的,一次我能忍,兩次我也能忍,第三次我依然忍,但是第四次……我選擇沉默,不再解釋。
善良就是被利用,熱情就是被用來潑涼水的。
有一次體育課下課,假書生讓我去她的宿舍幫她取檔案和鉛筆橡皮,她打算去貓咖寫作業。
一開始我是不想去的,但畢竟都是同學,我再一次選擇了善良。
但是,當我來到她的宿舍找檔案等物品時,我找不到她的橡皮,我給她發微信她不回,打電話她也是不說話,明明揚聲器都已經傳來細微的聲響,但她就是不說話。
當我把這些物品交給她時,她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仿佛我幫忙取東西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我沒有說什么,就當做吃一塹長一智。
某天中午一個女生敲門進入我們的宿舍,想在我們寢室暫時寄存快遞,因為她們宿舍還沒有開門,我欣然答應了,幫她找了地上的一個空位置。
當時我也剛回來不久,已經買好午飯準備開始擺桌。
下一秒,假書生來了,她和剛才那個女生是一個寢室的,打算把剛買的東西放在我桌子上。
拜托,我還要吃飯的啊。
我立即攔住她,“哎,你放這里吧,剛才你室友也放這里了。”
她放下懷里的東西走了,依然沒有說一句話。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覺得我這個人不太友好,但是請你仔細想想剛才我說的所有事件。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們,這也只是冰山一角。
下午,我們在樓下集合準備去上晚自習,我甩著室友送的鑰匙鏈,開玩笑地問她:“你是不是忘了點什么?”
她看了看我,然后自豪地說:“U盤我也有,在包里。”
我聽完整個人一愣,難道她以為我在和她攀比?再說,我這也不是U盤啊。
我連忙解釋,“你誤會了,我這是鑰匙鏈,不是U盤,我想問的是,你是不是忘了點什么?”
我們對視了一會兒,她終于反應過來,依然沒有任何話。
晚自習我們回來后,她也沒來取,然而她的室友早在下午就取走自己的快遞了。
我漸漸失去耐心,和室友開玩笑說,如果她再不來就把這些分了。
晚上我出去跑步,回來發現那堆快遞終于沒有了。
我仰天長舒一口氣,“總算拿走了,這東西要壞了誰負責任?”
我就從來沒遇見過比自己記憶力還差的人。
昨天下午是我們最后一節大學生心理教育課,我早早地進入教室等其他人。
假書生又坐到我旁邊,她坐下后說的第一句話我是萬萬沒想到。
“你這是裝嫩嗎?”
我又雙叒叕愣住了,我不就是今天扎個雙馬尾玩玩嗎?讓你扎你還駕馭不住呢。
“嗯?”我裝作沒聽清的樣子。
她說了一句沒事,然后扭過頭又小聲說了一句無效化妝。
忍不了了,真的忍不了了!
把懟人當樂趣,這就是南方朋友的特有交往方式嗎?
我拿出了自己從未有的熱情,得到的卻是幾分薄涼。
我跟朋友傾訴,朋友讓我冷靜,不要在意她的話,自己喜歡怎樣就怎樣。
上課后,我沒再看她一眼,不想看,也沒眼看。
大屏幕上出現一段名人的話,她又開始找我搭話。
“昨天班委競選我就想說這個,但是沒記起來。”
“有這句話嗎?”我一臉疑惑。
“你昨天沒聽我的演講吧?”她狐疑道。
“聽了,但是我記憶力不好,記不住。”我辯解道。
她又斬釘截鐵地問:“你昨天投票寫的符合還是不符合?”
我微微一笑,看著她的眼睛,“你猜呢?”
“我猜你寫的不符合。”她毫不猶豫地回答。
聽完她的話,我的心涼了半截,我們相處的好壞和投不投你票完全是兩回事,請不要妄自揣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為什么這么說呢?”
她沒再回答。
說起班委競選,這可真是一場關于人性的大戲劇。
有人為了一個職位爭得你死我活,玩起了甄嬛傳,女生多的地方是非也多,但這些還遠遠不及我在以前所看到的那些人和事,可以說對她們的行為早已司空見慣。
看似認真學習的“書生”也會有心胸狹隘的一面;看似熱情開朗的“新同學”也會有步步心機的一面。
為了得知自己是否被投票,旁敲側擊。
呵,也許她們是心虛了。
為了名利在人前裝人,人后說鬼話,也只是個斯文敗類,衣冠禽獸;為了名利在某些人面前唯命是從,鞍前馬后,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我說過,我不想去爭什么,也不想去搶什么,只想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報答那些對自己有恩的人。
我想起父親說過的一句話,“你可以不聰明,不優秀,但是不能沒有教養。”
因為一個競選,所有人都暴露出了最真實的一面,當然有好有壞。
有些人自作聰明拉攏人脈,想與同學搞好關系,然而卻不知道她所開的玩笑一點也不好笑,而且還得罪了不少人;有些人表面文文靜靜,卻也是個深藏不露的“高人”,在下屬實佩服。
以后這種人多的是,但是我相信能夠辨明是非的人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