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一個人真的很好玩嗎?
我承認自己沒有長成他們所認為的那種美,也承認自己唱歌不好聽,在他們眼里,我什么都不好。
我也在努力學習唱歌,可是——他們給我的不是鼓勵,而是打擊,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氣再張開口唱歌,甚至說話。
他們認為我是內向的孩子,我本來也是很外向的,后來為什么話少了呢?因為不想說了,說多了沒有用,有時候沉默是最好的方法。
世界上不缺少話多的人,也同樣不缺少我這樣的“啞巴”。
我從來不允許別人對我的生活指指點點,因為你壓根兒就沒有權力去讓我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存在。
之前有很多人說我這個人很個性,一開始他們口中的個性是個中性詞,后來慢慢地變成了貶義詞。
“現在都這么‘個性’嗎?”
不想與普通平凡劃等號,有錯嗎?
難道要我像其他人一樣對身邊的一切麻木,失去本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磨光自己的棱角,成為和他們一樣的烏合之眾?
不,這不是我想要的。
有人說我變了。人每七年換一次全身上下的細胞,性格也會發生改變,另外,時代是進步的,你不蛻變就落伍了。
也有人說我,越來越能裝13。對于這樣的言論,我只能說,親愛的,不是我裝13,是我升級了,但你有被pass的風險。
越長大就越能發現許多破綻,愛情的破綻,友情的破綻,親情的破綻。就像是白璧有微瑕。
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現在竟然能看到這么多破綻,因為看到了破綻,所以更不愿意屈服。
但是每一次與破綻的較量,都是毫無懸念的。
破綻早就存在了,而發現破綻的人才剛剛出現。
能“懂”我的人太少了,所以一些心里話也沒有必要和眾人說,因為無論你說什么,他們都會把它當作笑話一筆帶過,所以后來選擇了“沉默”。
我知道,像我這樣能夠發現破綻的人肯定不止我一個,所以我一直在尋找解決破綻的方法,最終我把目光放在了教育上,這就是我為什么非要選擇當老師的根本原因,“教書育人”,教的不只有知識,更要教成為“人”。
這十二年學業,沒有幾個老師教過如何做人,大家都知道,一個學生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可以說學校就是第二個家。
對于有些老師的教學方式我不做評論,我只打個比方:有的老師是拿個大罐子給你強灌知識,有的老師是用勺子一小勺一小勺喂你,也有老師把食材在你面前一扔,讓你自力更生。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個老師對我說的一句話:“學習之前先學會做人。”
我當時的回答是,“做人?我不會,什么叫做人?”
到現在我也沒明白“做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叫做人呢?自私自利,冷漠無情,麻木不仁……這些是我從小到大看到的人所具備的特點。
要我也成為這樣的人?
不可能!
我就不明白,有那么多的經典著作都在說人性的事情,為什么很少有人讀懂?書上所描寫的黑暗社會,人情冷暖,主人公的無奈,大家都可以說出來,但是為什么能夠去深刻領悟的人那么少呢?
因為“無知的人”太多了,看到有關校園欺凌的事件都知道那是不好的,但是他們卻不能夠發現有種欺凌叫“冷暴力”。
每個人都在想著自己,這我不做評價,但是你沒有權力去干涉別人的想法與生活。這個世界就是破綻百出的世界,當你指出別人的破綻時,你的破綻也暴露了。
我無法說出這些話,但是我必須把它們全部寫下來,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人出現,能夠看懂我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