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筋骨疼痛的針灸治療
- 何樹槐
- 2443字
- 2020-08-31 20:04:47
第六節 蒂策綜合征(肋軟骨炎)
蒂策綜合征(Tietze'ssyndrome)是一種非特異性疾病,又稱肋軟骨炎、特發性痛性非化膿性肋軟骨腫大。本病是胸背部病變的常見病、多發病,表現為肋軟骨的痛性腫脹,尤其好發于第二肋骨。本病好發于女性,病程長短不一,常遷延數月或數年,治愈后容易復發。中醫無此病名,應屬于胸脅痛范疇。
【診斷要點】
1.好發于女性,男性少見。
2.胸痛急劇或緩慢發作,伴有胸部壓迫感或勒緊感。
3.疼痛呈持續性或間斷性,當深呼吸或平臥時疼痛加重。有時疼痛可向肩及手部放射。
4.檢查:第二、三肋骨與軟骨交界處腫脹、隆起,可觸及結節狀或條索狀陽性反應物,質地柔軟,按之有明顯的局限性壓痛。
X線檢查可除外胸腔和肋骨等器質性病變,對本病無診斷價值。
【病因病機】
西醫對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勞損、外傷或病毒感染有關;疲勞及氣候的變化可能是發病的誘因。中醫根據本病的病變部位固定、局部腫脹、勞累后發作等證候特點,認為本病與瘀血、痰濕及氣血虛弱有關。本病應屬于筋骨病,位于胸部,與此有關的經絡及經筋主要有:足陽明經及經筋,其經筋從下肢“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足太陰經及經筋,其經筋“循腹里結于肋,散于胸中”;手少陰經及經筋,其經筋“挾乳里,結于胸中”;手厥陰經及經筋,其經筋“入腋散胸中”;足少陽經及經筋,其經筋“系于膺乳,結于缺盆”;足厥陰經布脅肋等,這些經脈或經筋均于本病的發生有關。
1.瘀血阻滯
胸部受跌打損傷或撞擊,損傷經脈,血溢脈外;或上肢過度活動,胸大肌過度收縮,引起胸肋部韌帶和肋軟骨膜損傷,血溢脈外,經脈瘀阻,引起局部腫痛。
2.痰瘀互結
肝氣郁結,失于疏泄,氣機郁滯,氣滯則不能載血運性,血滯而為瘀;氣滯則津液失于運行,凝聚為痰。痰瘀互結,脈絡不通,發為腫痛。
3.氣虛血瘀
體質虛弱,復加長期胸壁勞作,耗傷氣血,氣虛則血行乏力,滯而成瘀血,經脈不通,發為腫痛。
【辨證與治療】
1.瘀血阻滯
主癥:局部腫痛,痛有定處,痛如針刺,夜間加重,疼痛向肋部或脊背放射。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舌苔薄白,脈弦或沉澀。
治則:活血化瘀,疏經通絡。
處方:阿是穴、心俞、膈俞、合谷、郄門、太沖。
操作法:阿是穴、心俞、膈俞刺絡拔火罐,其余諸穴直刺捻轉瀉法。
方義:本證是由于瘀血痹阻經脈所致,取阿是穴、心的背俞穴心俞、血之會穴膈俞,刺絡拔火罐,祛瘀通絡止痛。郄門是心包經的郄穴,心主血脈,功善治療瘀血阻滯胸部經脈引起的疼痛癥。合谷是手陽明經的原穴,原穴是元氣流注的部位,與手太陰肺經相表里,陽明經多氣多血,故合谷穴可行氣祛邪,行氣活血,行氣通絡,通經止痛。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肝主疏泄,肝藏血,故太沖功在理氣調血,理氣活血,理氣通脈,理氣止痛。合谷與太沖配合,名曰“四關”,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的主要穴位組合。
2.痰瘀互結
主癥:病程較長,疼痛呈持續性隱痛,局部隆起,腫脹明顯,胸部沉悶。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則:理氣化痰,活血化瘀。
處方:阿是穴、膻中、內關、中脘、豐隆。
操作法:阿是穴采用刺絡拔火罐法;膻中針尖向下平刺,捻轉手法,平補平瀉;其余諸穴均直刺,平補平瀉手法。
方義:本證是由于痰瘀互結阻滯經絡所致,阿是穴刺絡拔火罐意在祛瘀通絡。膻中是氣之會穴,針刺平補平瀉法,意在調氣,調氣可活血化瘀,調氣可通經除痰;本穴又位于胸部中央,是治療痰瘀滯留胸部的主穴。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外絡三焦經,心主血脈,三焦主氣,故內關既可活血化瘀,又可理氣化痰,善于治療胸脅部病證。內關與膻中配合,局部與遠端相結合,是治療胸部、脅肋部及其內部臟腑疾病的主要組合。中脘與豐隆相配合,和胃祛痰,健脾化痰,是治療痰濁病證的主要組合。
3.氣虛血瘀
主癥:局部隱痛,疼痛與天氣有關,遇冷易于發作,伴有胸背隱痛,心慌氣短,體倦乏力。舌質黯紅或淡紅,脈沉弱。
治則:益氣養血,通絡祛瘀。
處方:阿是穴、膻中、太淵、足三里、隱白。
操作法:阿是穴采用刺絡拔罐法,術后加用灸法。膻中、太淵、足三里針刺補法,隱白用艾炷灸7~9壯。注意針刺太淵時應避開動脈,直刺7~9mm。
方義:本證是由于氣虛行血乏力,血液瘀滯胸部,痹阻脈絡所致。阿是穴的部位正是瘀血阻滯所在,宗《素問·針解》:“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故在阿是穴處刺絡出血,清除瘀血、死血,術后再加用灸法,血得熱則行,可加強除瘀血通經絡的作用。膻中是氣之會穴,太淵是脈之會穴,又是手太陰經的原穴,二穴組合培補宗氣,宗氣積于胸中,以貫心脈,有益氣通脈除瘀血的作用,并可消除胸部疼痛。足三里、隱白健脾補胃,培補氣血生化之源,且隱白是治療胸痛的經驗效穴。
【驗案舉例】
Germina,女,45歲,意大利羅馬人。因胸部疼痛2年而就診。疼痛呈隱痛性質,時常發作,并伴有胸部壓迫感,同時兼見噯氣、腹脹。經多次心電圖、X線片檢查未見異常。檢查:左胸部第2~5肋軟骨均有壓痛,第2肋骨最明顯。舌質胖淡,脈弦細。治療:艾灸雙刺隱白穴9壯。2天后再診,自覺胸痛明顯好轉,按之有輕度疼痛,再灸隱白穴9壯,共治療3次而愈。
【經驗與體會】
1.阿是穴是治療本病主要穴位
阿是穴的部位是本病的病變部位,也是瘀血阻滯的部位,所以阿是穴是治療本病的主穴,對阿是穴刺絡出血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
2.對阿是穴艾灸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
阿是穴是病變的部位,或因于瘀血阻滯,或因于痰濁凝滯。對此施以灸法,血得熱而行,可消除瘀血,痰濁得熱而化,可除痰通絡。所以對病變處施以灸法可幫助消除病因,是治療本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3.隱白是治療本病的經驗穴
本病胸前部疼痛,應屬于心痛范疇,隱白常用于心痛的治療,《針灸甲乙經》:“心痛腹脹,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并取隱白。”又《醫宗金鑒》:“隱白主治心脾疼痛。”所以隱白治療心胸疼痛由來已久。隱白是足太陰經井穴,配五行屬于木。艾灸隱白可健脾益氣,生化氣血;木屬肝,主疏泄,主藏血,艾灸隱白,可助肝的疏泄作用,可調氣行血,又可調血濡養筋骨,且足太陰經筋“結于肋,散于胸中”。故可治療心胸的疼痛。作者多年來在臨床上凡遇此病久痛不愈,用艾炷灸隱白7~9壯,每獲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