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痛風性關節炎

【概述】
痛風(gout)是由于體內嘌呤代謝障礙,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等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癥,反復發作的急性單關節炎,尿酸鹽沉積形成痛風石,導致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嚴重者可形成骨關節畸形。若未及時治療可累及腎臟,形成痛風性腎病。
西醫對本病多采用秋水仙堿、別嘌呤醇、激素等藥物治療,有較好的止痛效果,但其副作用大,易損傷肝腎,使人望而生畏。在中醫學醫籍中屬于“痹證”、“白虎歷節風”病的范疇。近年來本病的發作有增多的趨勢,采用針灸治療有良好的效果,且無副作用。
【診斷要點】
1.約30%~50%的患者有家族史,好發于30~50歲的中青年男性,肥胖或飲食條件優良者發病率高。
2.跖趾關節、踝和膝關節劇烈疼痛是最常見的的臨床癥狀。首次發作常始于凌晨,多起病急驟,患者常在夜間無緣無故的關節腫脹劇痛,皮色潮紅。局部癥狀迅速加重,數小時內可達高峰,常伴有全身不適,甚至惡寒、顫抖,發燒,多尿等癥狀。初次發作后,輕者在數小時或1~2日內自行緩解,重者持續數日或數周后消退。本病常以第一跖趾關節最先受累,逐漸累及腕、肘、踝、膝關節。
痛風反復發作可見痛風結節:突出皮膚呈淡黃色或白色圓形或橢圓形結節,大小和數目不等,質地硬韌或較柔軟。
3.實驗室檢查 血尿酸增高,白細胞計數增高,關節液檢查可見尿酸鹽針狀結晶,皮下痛風石穿刺抽吸物亦可見尿酸鹽結晶、痛風石,尿酸鹽實驗可呈陽性反應。
4.X線片表現 痛風早期多無陽性表現,晚期可出現軟骨和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關節面不規則,繼發骨贅,痛風結節鈣化等。
【病因病機】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代謝障礙性疾病,本病多起于下肢足部,中醫認為下肢疼痛性疾病多為濕邪所致;本病發作時局部腫脹、紅腫、痛如虎噬,腫痛、紅腫乃濕邪或濕熱所致;本病多見于足第一跖趾關節或第2、3跖跗關節,這些部位隸屬于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本病多見于嗜食膏粱厚味或貪欲酒漿者,此人群極易形成痰濕內蘊,痰濕流注關節形成本病,正如《張氏醫通》中說“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濕痰飲流注”。痰濕痹阻經絡氣血,痹久則有瘀血,痰瘀互結,反復發作,終成痼疾。
【辨證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期多由風濕熱邪痹阻經絡;慢性期多為寒濕之邪內侵,病久經絡阻塞,氣血凝滯,甚至有瘀血形成。
1.濕熱痹阻
主癥狀:關節疼痛,突然發作,疼痛劇烈難忍,關節紅腫,皮色發亮,局部發熱,得涼則舒,全身不適或寒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熱利濕,通經止痛。
處方:曲池、足三里、三陰交、阿是穴。
第1跖趾關節痛加:隱白、太白、太沖;
第2跖趾關節痛加:陷谷、內庭、厲兌;
跖跗關節痛加:陷谷、厲兌、商丘;
踝關節痛加:商丘、解溪、丘墟、太溪;
膝關節痛加:鶴頂、陽陵泉、陰陵泉;
腕關節痛加:外關、陽池、陽溪、合谷。
操作法:諸穴均用捻轉瀉法;隱白、厲兌等井穴用點刺出血法;針阿是穴先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再拔火罐,或點刺后用手擠壓出如白色顆粒狀物,然后再與局部行圍刺法,即在局部的周邊向中心斜刺4~5針。
方義:本病的內在原因是濕熱內蘊,濕邪源于脾胃,故以足三里、三陰交為主穴,調理脾胃,化濕除濁;加曲池以清熱;加隱白、厲兌點刺出血清除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之邪熱;加太白、陷谷乃五輸穴中的“輸穴”,“俞主體重節痛”,可除濕止痛;阿是穴點刺出血,并擠出痰濁之物,可清除局部的邪熱和痰濁,有利于局部氣血通暢,是止痛的有效方法;其余穴位均屬局部配穴法。本處方是全身調節與局部相結合的方法,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
2.寒濕阻滯
主癥:關節疼痛,活動不便,遇寒發作或加重,得熱則減,局部皮色不紅不熱。舌淡苔白膩,脈濡。
治則:散寒利濕,除邪通痹。
處方:脾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阿是穴。
隨癥加減參見濕熱痹阻。
操作法:脾俞、腎俞針刺補法并灸法,足三里、三陰交、病變局部穴位針刺用龍虎交戰手法,阿是穴先用三棱針點刺,擠出乳白色顆粒狀物,之后施以圍刺法,并在阿是穴的中心用艾條灸之,或用艾柱隔姜灸之。
方義:本證是由寒濕痹阻所致,故針補脾俞健脾利濕、補腎俞溫腎陽化濕濁。足三里、三陰交補瀉兼施,補益脾胃化濕降濁,通經止痛。點刺阿是穴擠出白濁,排除污濁疏通經脈,增以灸法,溫經祛寒,通經止痛。其余諸穴均屬于局部取穴。本法也屬于全身調節與局部相結合的方法。
3.瘀血閉阻
主癥:病變關節疼痛,固定不移,壓痛明顯,皮色紫黯,關節附近可觸及結節,甚至關節畸形、僵硬,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弦澀。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除痹。
處方: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阿是穴。
操作法:針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均用捻轉瀉法,針阿是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尋找隨病情顯現的較大的靜脈,出血應在5~10ml。阿是穴先用三棱針點刺,擠出乳白色顆粒狀物,再施以揚刺法。
方義:《靈樞·九針十二原》曰“菀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今有瘀血閉阻,故應用放血的方法,祛除惡血。經驗證明,刺血療法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有效方法,而且療效與出血量有密切關系(出血量在10ml組止痛效果最好),刺血療法的作用機制是抑制血尿酸的合成和促進尿酸的排泄。
【驗案舉例】
患者Marco,男,51歲,2005年3月7日初診。
主訴:今晨5點右腳突然劇痛難忍。
病史:有痛風病史,這是第3次發作,此次發作可能是近日吃肉和飲酒較多所致。前2次疼痛發作時經檢查血尿酸明顯增高,醫生診斷為“痛風”,經服西藥病痛得到控制。因恐懼西藥的副作用,故希望用針灸治療。
檢查:病人體格肥胖,腹部肥大,右跖跗部紅腫疼痛,局部發熱拒按,中心有硬結,舌苔黃膩,脈弦滑。
治則: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處方: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厲兌、陷谷、阿是穴。
操作法:先用三棱針在阿是穴的中心點刺血,并拔火罐,因出血量較少,又在阿是穴處尋找怒張的靜脈點刺出血,約有5ml,然后再用三棱針點刺厲兌出血。曲池、足三里、三陰交、陷谷針刺瀉法。針足三里使針感直達足趾,針三陰交使針感直達足底。留針30分鐘。
治療經過:起針后疼痛明顯好轉,第2天再按上述方法治療后疼痛消失。為了療效避免痛風再次發作,治取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太白等穴,針刺平補平瀉法,每周2次。治療10次后,血檢尿酸基本正常。5年后因腰痛就診,述說痛風病未復發。
【經驗與體會】
1.刺血法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有效方法,能較快的控制疼痛的發作。近年來研究表明,放血療法可直接把富有含致痛物質的血液放出,同時促使新鮮血液向病灶流動,稀釋了致痛物質的濃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環障礙狀態,動物實驗證明,阿是穴刺血能有效抑制疼痛介質K +、DA、5-HT,從而發揮外周鎮痛作用。刺血的方法有3種:①在疼痛的中心點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者用梅花針在疼痛部位叩刺,然后拔火罐。②在疼痛的部位尋找怒張的靜脈,然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較大。③選擇疼痛部位所屬經絡的井穴用三棱針點刺后用手擠壓出血,直至出血的顏色變為鮮紅為止。
2.針刺足三里時,使針感傳到足趾;針三陰交,使針感傳到足心,對緩解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3.疼痛緩解后,為鞏固療效和防止復發,針刺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太白等穴有很好的效果。馬小平研究證明針刺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是通過調整機體尿酸的代謝等途徑實現的。將痛風性關節炎患者75例隨機分為針刺治療組48例和藥物對照組30例,觀察其臨床療效和兩組治療前與治療1個月后血清尿酸的變化。結果顯示針刺組總有效率為95.8%,明顯優于對照組86.7%,兩組治療1個月后血清尿酸均有明顯下降,但針刺組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針刺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是通過調整機體尿酸的代謝等途徑實現的。
4.控制飲食,對于有痛風性關節炎病史者應控制肉類等食品的食入量,嚴格控制啤酒、紅葡萄酒等酒類的攝入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靖西县| 班戈县| 渭源县| 乌拉特前旗| 济宁市| 禹城市| 二连浩特市| 繁昌县| 密云县| 灵璧县| 志丹县| 阿拉善右旗| 兴城市| 视频| 绥芬河市| 开平市| 玛曲县| 吴桥县| 富裕县| 乐昌市| 诸暨市| 丹巴县| 南投市| 斗六市| 衡东县| 惠安县| 连平县| 隆化县| 师宗县| 马山县| 海林市| 德兴市| 洮南市| 青海省| 水富县| 抚州市| 怀远县| 云和县| 哈尔滨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