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a若水。水善利萬物b而不爭,處c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d

居善地e,心善淵f,與善仁g,言善信,政善治h,事善能i,動善時j

夫唯不爭,故無尤k

◤注釋

a上善:最好的善。b善利萬物:善于滋潤萬物。c處:處在,居于。d幾于道:接近于道。幾,接近。e居善地:居住善于選擇地方。f心善淵:內心深沉寧靜。g與善仁:交往善良之人。h政善治:為政善于治理國家。i事善能:做事善于發(fā)揮特長。j動善時:行動善于把握時機。k無尤:沒有過失,不犯錯誤。

◤譯文

最好的“善”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總是處于人們所厭惡的地方,這接近于“道”的特點。

居處善于選擇,存心幽深而明澈,待人真誠友愛,言行如一講信用,為政精于治理,做事發(fā)揮特長,行動把握時機。

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不犯錯誤。

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上善,最好的善。若水,像水一樣。水居于低處,具有柔和寧靜、滋潤萬物而又不與萬物相爭的特性,甘心處于眾人所厭惡的地方,這幾乎和“道”的特點完全一致。

“上善若水”,其實是要人們效法自然之道,做到如水一樣無私忘我、有所包容。在《道德經》中,常以“水”比喻有品德的人,像水一樣滋養(yǎng)萬物而不爭。只求有利于人而不辭勞苦,自居低處永不占據高位,更不會把持要津。

圣人自居下流,包容一切。“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水的特點是柔和、利萬物而不爭,最接近“道”虛靜守柔、作而不有、為而不恃的特點。可見,老子心目中水的地位是極高的。如同一副對聯(lián)“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在這里,老子提取了水與物不爭的善性,對水加以贊美,來說明它幾乎近于道的修為。進一步指出,有道的“圣人”也應該持有這種心態(tài)與行為,像水一樣柔和而又通順。只求有利于人而不與人爭,甘愿身處卑微之地,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不與別人爭奪名利,這就是“善利萬物而不爭”。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七個并列排比句,都是“水德”的具體描繪,也是“圣人”應有的品格。

水德是近于道的。清代王夫之認為:“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后,而常德眾之先。”滋潤萬物而無取,甘心留在洼地。不爭,無私,便是水的特點。

老子談水,除了特別提出它與物無爭,謙下自處,又一再強調,要做到如水一樣,善于自居于卑微之地,善于容納百川之深淵,行為同水一樣助長萬物,說話如水一樣誠信,立身處世像水一樣平正,做事像水一樣融通。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像水一樣隨時勢而動。最后就會與世不爭,永無禍患而安然無憂,猶如天地之道,達到“無私”的妙用。

對于水的品性,孔子也有所贊美。《荀子?宥坐》中講,孔子觀看河水東流。子貢問為何,孔子說:“夫水,偏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洮洮乎不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而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在這里,孔子以水描述了具備理想人格的君子形象,涉及德、義、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疇。其中觀點與老子所說“水德”有相似之處。

孔子觀水以“逝者如斯夫”來說明“不舍晝夜”的進取精神。道家觀水是說與物無爭,謙下自處。佛家觀水則是談圣潔明凈,不染一物。由此可見不同的人生趨向,何去何從可根據情況擇取一點,加以自照、自知、自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合水县| 正阳县| 鸡东县| 丰原市| 铅山县| 丹东市| 昌都县| 龙胜| 沈丘县| 炉霍县| 西城区| 阜宁县| 石城县| 惠来县| 全椒县| 孝义市| 汉沽区| 大方县| 三台县| 西乡县| 平谷区| 禄丰县| 三门县| 辽中县| 策勒县| 历史| 巫溪县| 阳信县| 连城县| 宝应县| 保靖县| 夏津县| 正宁县| 阿拉善右旗| 扎赉特旗| 霍州市| 镇坪县| 新闻| 临桂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