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七章 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a,故能長生b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c,外其身而身存d。非以其無私邪e?故能成其私。

◤注釋

a不自生:不為自己而生。b長生:長久存在。c后其身而身先:因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夠居先。后,以其身為后。d外其身而身存:因為把自己置身事外反而保全自身。外,置之度外。e邪(yé):通“耶”,助詞,表疑問。

◤譯文

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己的生存而運行,所以能夠長久。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謙退無爭,把自己放在后面,反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于度外,反能保全自身。這不正是因為他的無私嗎?正是因為他的無私,所以成就了他的理想。

以退為進

本章講述修身之道,反映了老子“以退為進”的哲學思想。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其“不自生”。圣人之所以能夠“身先”,是因為“后其身”;之所以“身存”是因為“外其身”;之所以能“成其私”,是因為“無私”。這便是矛盾對立雙方轉化的規律。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的原因,是由于它不為自己的生存而運行,所以才能長久存在。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由于忘我而功成。圣人,指有道的人。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結果反而能夠占先,得到別人的愛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夠生存。老子以天地的運作來比喻圣人的無私,不以自己的利害優先考慮,結果反而贏得尊重,成就了自己的理想。

天地是客觀存在的,由“道”而生,并遵循“道”的規律而運行。老子認為,為人處世在具體問題上的具體運用,也要遵循自然之道。圣人是處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狀況下統治者,對他而言,“道”既要用于齊家治國,又要用于修身養性,要切實效法天地的無私無為。對天地來說,“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對圣人來說,“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其中包含有辯證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長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說明對立著的雙方在互相轉化。

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再到“谷神不死”、“用之不勤”,說明天地萬物自然而生的道理。老子的天地“不自生”與《陰符經》的“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說天地長久而生萬物,是因為天地與萬物本是一個整體,生死只是表象,天地并不隨萬物生死而變動,它無形無相,永恒存在。

有關公和私的論辯,《陰符經》說:“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大公與大私本無一定的界限。私到極點就是公。換言之,大公無私到極點,即是大私。不過,這樣的大私,也可以叫大公。

圣人效法天地的法則立身處事,去掉私心,把自己放在最后,置身于物外。奮不顧身為天下人而努力。雖然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最后,恰好是一路領先,光耀千古,以身長存世間。所以,結論說“非以其無私邪”,豈不是因為他的無私,“故能成其私”,所以便完成他那與天地長存之私嗎?這個“私”,指個人理想。成其私,即成就個人理想。老子認為天地不為自己的存在而運行,圣人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唯其如此,最后才能實現理想,這也是“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當然,圣人的這個“私”,其實是大公無私。

明白了這個道理,把道家的這種學說用在軍事謀略、領導政策上,便是“身先士卒”、“公而忘私”,成為千古不破的無上法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通化市| 高邑县| 天镇县| 东兰县| 鄄城县| 家居| 宜阳县| 樟树市| 平远县| 昌图县| 凤城市| 惠来县| 江永县| 烟台市| 错那县| 拜城县| 武夷山市| 静乐县| 丰宁| 福贡县| 崇信县| 女性| 克山县| 洛扎县| 阜平县| 河间市| 和顺县| 科尔| 焦作市| 贵德县| 仪陇县| 武强县| 景谷| 长沙县| 宝山区| 天峻县| 丹棱县| 新化县| 即墨市|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