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悅讀系列:三國演義
- (明)羅貫中著 崇賢書院整理
- 6277字
- 2020-09-03 14:58:41
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
聽賈詡
卻說那撞倒董卓的人,正是李儒。當下李儒扶起董卓,到書院坐下。董卓說:“你來這里做什么?”李儒說:“我剛才在府門得知太師十分生氣地回后園尋呂布,所以急著趕來。正巧遇到呂布奔走,說:‘太師殺我!’我就慌忙趕入園中勸解,沒想到誤撞恩相。死罪!死罪!”董卓說:“逆賊可恨!調戲我的愛姬,誓必殺他!”李儒說:“恩相不能這么想。過去楚莊王‘絕纓’之會,不追究調戲愛姬的蔣雄,后來被秦兵圍困,幸虧蔣雄死力相救。如今貂蟬不過一個女子,而呂布是太師心腹猛將。太師若趁這個機會,將貂蟬賜給呂布,呂布感念太師大恩,一定以死回報太師。太師請三思。”董卓沉吟很久,說:“你說得也對,我會考慮。”李儒辭謝出去。董卓進入后堂,喚來貂蟬詢問:“你為什么與呂布私通?”貂蟬哭著說:“我在后園看花,呂布突然來了。我正驚慌躲避,呂布說:‘我是太師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追我到了鳳儀亭。我見他居心不良,擔心受他逼迫,正要投荷花池自盡,卻被這廝抱住。正是生死之間,多虧太師來了,救了我的性命。”董卓說:“我把你賜給呂布,何如?”貂蟬大驚,哭著說:“我已經事奉貴人,如今忽然下賜家奴,我寧愿去死,也不愿受辱!”于是拔下壁間寶劍正要自刎。董卓慌忙奪下寶劍抱住貂蟬,說:“我只是和你說笑!”貂蟬倒在董卓懷中,掩面大哭說:“這一定是李儒的計謀!李儒與呂布交厚,所以設下此計,不顧惜太師的體面與賤妾的性命。妾當生吃他們的肉!”董卓說:“我怎忍心舍棄你?”貂蟬說:“我雖然承蒙太師憐愛,但恐怕這里不宜久居,一定被呂布所害。”董卓說:“我明日和你回郿塢去,一同享受快樂,不要憂疑。”貂蟬才收淚拜謝。
第二天,李儒來見董卓,說:“今天是吉日,可將貂蟬送給呂布。”董卓說:“呂布與我有父子關系,不適合賜給他。我只不追究他的罪過。你轉達我的意思,好言安慰他就可以了。”李儒說:“太師不可受到婦人誘惑。”董卓變了臉色,說:“你肯把妻子賜給呂布嗎?貂蟬之事,不必多說,再說就斬首!”李儒出來,仰天嘆息說:“我們都要死在婦人之手!”后人讀書至此。有詩感嘆: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董卓即日下令返回郿塢,百官都來拜送。貂蟬在車上,遠遠看到呂布在眾人之內,眼睛看著車中。貂蟬虛掩面孔,做出痛哭狀。車已去遠,呂布騎馬上土岡,看見車后的塵土,嘆惜痛恨。忽然背后一人問:“溫侯為什么不跟著太師去,而在這里遙望嘆息?”呂布一看,正是司徒王允。行完禮,王允說:“老夫最近因為身染小病,閉門不出,所以沒能與將軍相見。今天太師返回郿塢,只得抱病出來相送,沒想到見到將軍。請問將軍,為什么在這里長嘆?”呂布說:“正因為您的女兒。”王允假裝吃驚說:“這么久了還沒有送給將軍嗎?”呂布說:“老賊自己寵幸很久了!”王允假裝大驚說:“我不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呂布將前事一一告知。王允仰面跺腳,好半天都說不出來話;過了很久,才說:“沒想到太師會做出如此禽獸之行!”于是挽著呂布的手說:“且到寒舍商議。”呂布隨著王允回去。王允請呂布進入密室,置酒款待。呂布又將鳳儀亭相遇一事,詳細敘述一遍。王允說:“太師奸淫我的女兒,搶奪將軍的妻子,實在令天下人恥笑。不是恥笑太師,而是恥笑我與將軍!我已經老了,又沒有能耐,不足為道;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也要受此污辱!”呂布怒氣沖天,拍案大叫。王允急忙說:“我說錯話,將軍息怒。”呂布說:“誓必殺此老賊,來洗清恥辱!”王允急忙掩住他的嘴說:“將軍不要再說,恐怕會連累我。”呂布說:“大丈夫生居天地間,怎能郁郁久居他人之下!”王允說:“憑借將軍的才能,實在不是董太師所能限制的。”呂布說:“我想殺了這個老賊,怎奈父子之情,恐怕后人會議論。”王允微笑說:“將軍姓呂,太師姓董。擲戟之時,哪有父子情?”呂布奮然說:“沒有司徒的話,我幾乎自誤!”王允見他已做了決定,就勸說道:“將軍如果匡扶漢室,就是忠臣,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如果扶助董卓,就是反臣,載入史籍,遺臭萬年。”呂布離開席位下拜說:“我已下定決心,司徒不必懷疑。”王允說:“只怕事情一旦不成功,反而招來大禍。”呂布拔刀刺臂出血發誓。王允跪謝說:“漢室能保住皇位,都是將軍的恩賜!千萬不要泄漏!到時有了計劃,一定向你通報。”呂布慷慨允諾離去。
王允當即請來仆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商議。士孫瑞說:“如今主上的病剛好,可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人去郿塢請董卓商議大事。一面把天子密詔交給呂布,讓他在朝門之內埋伏甲兵。董卓進入,就地誅殺,這是上策。”黃琬說:“何人敢去?”士孫瑞說:“呂布同郡騎都尉李肅,因為董卓沒有升他的官,心中十分怨憤。如果派他去,董卓一定不會懷疑。”王允說:“很好。”于是請來呂布一同商議。呂布說:“過去勸我殺丁建陽,也是此人。這次他若不去,我先殺了他。”于是派人暗中請來李肅。呂布說:“往日您勸我殺死丁建陽投歸董卓。如今董卓向上欺凌天子,向下虐待百姓,惡貫滿盈,人神共憤。您可去郿塢傳達天子詔書,宣董卓入朝,埋伏甲士誅殺他,戮力匡扶漢室,一起做忠臣。您有什么意見?”李肅說:“我也早就想要除掉此賊,只恨沒有心意相同的人。如今將軍有這樣的打算,真是天賜良機,我豈敢有二心!”于是折箭發誓。王允說:“您若能做成此事,何患不能成為達官顯貴。”
第二天,李肅帶著十數騎到了郿塢。人報天子有詔,董卓命人喚入。李肅入拜。董卓說:“天子有何詔?”李肅說:“天子病體痊愈,想要在未央殿聚集文武官員,商議禪位給太師,所以有此詔。”董卓說:“王允有什么意見?”李肅說:“王司徒已命人修筑‘受禪臺’,只等主公到來。”董卓大喜說:“我夜里夢見一龍罩身,今天果然得此喜信。時機不可錯失!”便命心腹將領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率領三千飛熊軍防守郿塢;自己即日安排車駕回京。董卓看著李肅說:“我若為帝,你就是執金吾。”李肅拜謝稱臣。董卓去向母親辭別。他母親當時已經九十多歲,問:“你要去哪里?”董卓說:“我去接受漢帝禪讓帝位,母親早晚當太后!”母親說:“我最近幾天肉顫心驚,恐怕不是吉兆。”董卓說:“您將成為國母,怎會不預兆有驚報!”于是辭別母親出行。臨行前,對貂蟬說:“我若為天子,當立你為貴妃。”貂蟬早已猜到內情,假裝歡喜拜謝。
董卓出塢上車,前遮后擁,往長安來。走了不到三十里,董卓乘坐之車的輪子忽然折斷。董卓下車騎馬。又走了不到十里,那馬咆哮嘶喊,扯斷轡頭,董卓問李肅:“車折輪,馬斷轡,是什么征兆?”李肅說:“是太師接替漢室國祚,棄舊換新,將要乘坐玉輦金鞍的征兆。”董卓聽了很高興,就信了他的話。第二天,正走著,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董卓問李肅:“這是什么預兆?”李肅說:“主公登龍位,一定有紅光紫霧,來壯大天威。”董卓聽了很高興,也不懷疑。等到了城外,百官都出來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沒有出迎。董卓來到相府,呂布進來道賀。董卓說:“我當了皇帝,就讓你總督天下兵馬。”呂布拜謝,在帳前值夜。這天夜里有十幾個小孩子在郊外唱歌,歌聲隨風入帳。歌詞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聲悲切。董卓問李肅:“童謠預兆什么?”李肅說:“預兆劉氏即將滅亡,董氏即將興起。”
第二天清晨,董卓擺列儀仗入朝,忽然見到一個道人,身穿青袍頭戴白巾,手執長竿,上面縛著一丈長的布條,兩頭各寫一個“口”字。董卓問李肅:“此道人要表達什么意思?”李肅說:“是一個得了瘋病的人。”命將士將道士趕走。
董卓入朝,群臣都身穿朝服在路上迎謁;李肅手執寶劍扶車前進。到了北掖門,軍兵全部擋在門外,只有拉車的二十多人同入。董卓遠遠看見王允等人各執寶劍站在殿門外,吃驚地問李肅:“持劍是何意?”李肅不回答,推車直入。王允大喊:“有反賊,武士在哪里?”兩旁轉出一百多人,持戟挺槊刺向董卓。董卓里面穿著軟甲防身,戟刺不入,手臂被刺傷,墜落車下。董卓大喊:“我兒奉先在哪里?”呂布從車后出來厲聲說:“奉詔討賊!”一戟直刺咽喉,李肅早將人頭割下,提在手中。呂布左手持戟,右手從懷中取出詔書,大聲說:“奉詔討賊臣董卓,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將吏都歡呼萬歲。后人有詩嘆董卓:
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
卻說當下呂布大聲說:“幫助董卓施虐的人,只有李儒!誰去擒拿他?”李肅應聲愿往。忽然聽到朝門外有喊聲,人報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王允命人將李儒綁到集市處斬,又命令將董卓尸首,放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董卓肥胖,看守尸體的軍士把燈捻放在肚臍中,當作燈來點,膏流滿地。路過的百姓沒有不向尸體扔石頭、用腳踐踏的。王允又命呂布與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到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
卻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聽說董卓已死,呂布將要到達,就率領飛熊軍連夜奔涼州去了。呂布到了郿塢,先帶走貂蟬。皇甫嵩命將塢中所藏的良家子女全部釋放,只捉拿董卓的親屬,不分老幼,全部誅殺,董卓的母親也被殺。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都被斬首。收籍塢中積蓄,有黃金數十萬,白金數百萬,綺羅、珠寶、器皿、糧食,不計其數。回報王允,王允于是大舉犒勞軍士,在都堂設宴,召集眾官,喝酒慶賀。
正喝著酒,忽有人來報:“董卓暴尸集市,忽有一人伏尸大哭。”王允生氣地說:“董卓伏誅,士民沒有不慶賀的,是什么人敢獨自去哭!”于是命令武士道:“去給我擒來!”不一會兒就抓來了。眾官見到被抓之人,無不驚駭,原來那人不是別人,正是侍中蔡邕。王允喝叱說:“董卓是逆賊,今日伏誅,是國家的大幸。你是漢臣,不為國家慶賀,反而去哭奸賊,是什么道理?”蔡邕伏罪說:“我雖然不才,也知道大義,怎肯背棄國家而向著董卓?只因為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他一哭,自知罪大。請您見諒:如果能夠黥首刖足,完成漢史,來贖清我的罪過,就是我的大幸。”眾官憐惜蔡邕的才能,都竭力為他求情。太傅馬日也暗中對王允說:“伯喈是曠世奇才,若讓他完成漢史,實在是一件盛事。況且他一向以孝順出名,如果倉猝殺了他,恐怕會失去民心。”王允說:“過去孝武帝不殺司馬遷,后來他寫成史書,導致謗書流傳后世。如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事奉在幼主左右,使我們蒙受非議。”馬日
無話可說,只能退下,私下對眾官說:“王允不會遺留后代啊!好人,是國家的楷模;史籍,是國家的經典。毀滅楷模、廢棄經典,怎能長久呢?”當下王允不聽馬日
的話,下令在獄中把蔡邕縊死。士大夫得知后,全都流下眼淚。后人談論蔡邕哭董卓,固然是不對,但是王允殺蔡邕,也太過分了。有詩感嘆:
董卓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當時諸葛隆中臥,安肯輕身事亂臣。
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到陜西,派人到長安上表請求赦免。王允說:“董卓跋扈,都是因為有他們四個相助。如今雖然大赦天下,卻不能赦免他們四個。”使者回報李傕,李傕說:“既然不能赦免,就各自逃生去吧。”謀士賈詡說:“各位如果舍棄軍隊單行,只需一個亭長就能抓住。不若誘惑聚集陜人,并入本部軍馬,殺入長安,替董卓報仇。事情成功,用侍奉朝廷的正義之心來對待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李傕等人都認為賈詡說得很對,于是在西涼州放出流言說:“王允將要掃蕩這里的人!”眾人都驚慌恐懼。然后才揚言說:“白白等死沒有益處,能跟隨我反叛嗎?”眾人都愿意。于是聚眾十多萬,分為四路,殺奔長安來。路上遇到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率領五千士兵,想要去給丈人報仇,李傕就與他合兵一處,作為前驅,四人陸續進發。
王允聽說西涼兵來,與呂布商議。呂布說:“司徒放心,不過是幾個鼠輩,何足為道!”于是督率李肅帶領士兵出敵。李肅當先迎戰,與牛輔交戰,大殺一陣。牛輔抵擋不住,敗陣而去。沒想到這天夜里二更,牛輔乘李肅沒有防備,竟然來劫寨。李肅軍中士兵亂竄,敗退三十多里,折損了大半士兵,來見呂布,呂布大怒說:“你為何挫敗我的銳氣!”于是斬殺李肅,將首級懸掛在軍門。第二天,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牛輔哪能敵得呂布,又大敗而走。這天夜里,牛輔與心腹胡赤兒商議說:“呂布驍勇,不是我能打敗的。不如瞞著李傕等四人,暗中藏匿金珠,與三五個親隨棄軍離開。”胡赤兒同意了。當夜收拾金珠,棄營逃走,隨行的只有三四個人。將要渡河時,胡赤兒想要謀取金珠,竟然殺死牛輔,拿著牛輔的人頭來獻給呂布。呂布問起情由,隨從的人告發說:“胡赤兒謀殺牛輔,奪取金寶。”呂布憤怒,當即將胡赤兒誅殺。領軍前進,遇到李傕的軍馬,呂布不等他列陣,就挺戟躍馬,率領軍隊直沖過來。李傕的軍隊不能抵擋,撤退五十多里,依山下寨,請來郭汜、張濟、樊稠商議,說:“呂布雖然有勇力,卻沒有謀略,不足為慮。我領兵守住谷口,每天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兵抄擊他的后軍,效仿彭越襲擾楚軍后方,鳴金進兵,擂鼓收兵。張濟、樊稠分別率領軍隊徑取長安。呂布首尾不能救應,必定大敗。”于是采用這個計策。
卻說呂布領兵來到山下,李傕領兵挑戰。呂布憤怒地沖殺過去,李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呂布的軍隊不能前進。忽報郭汜從陣后殺來,呂布急忙回戰。只聽鼓聲大震,郭汜的軍隊已經撤退。呂布正要收軍,鑼聲響起,李傕的軍隊又來。呂布忙去迎戰李傕,還沒有交戰,背后郭汜又領兵殺到。等到呂布來時,又擂鼓收兵撤走。激得呂布氣憤填胸。一連幾天都是這樣,竟然進退不得。呂布正在惱怒,忽然飛馬報來,說張濟、樊稠率領兩路軍馬,竟然侵犯長安,京城危急。呂布急忙領兵返回,背后李傕、郭汜殺來。呂布無心戀戰,只顧奔走,折損了好多人馬。等到了長安城下,賊兵云屯雨集,包圍城池,呂布出兵交戰沒有得利。軍士畏懼呂布暴厲,有很多向賊軍投降了,呂布十分憂心。
幾天之后,董卓余黨李蒙、王方在城中做內應,偷偷打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呂布左沖右突,阻擋不住,率領數百騎前往青瑣門外,大聲對王允說:“情勢危急!請司徒上馬,一同出關去,再圖良策。”王允說:“如果承蒙社稷之靈,得以安定國家,是我的心愿。如果不得已,國家混亂,那么我一定要以身赴死,遇到困難就逃跑,我做不來。為我感謝關東諸公,努力以國家為念!”呂布再三相勸,王允只是不肯離開。沒過多久,各城門火焰沖天。呂布只得舍棄家小,帶領一百多騎飛奔出關,投袁術去了。
李傕、郭汜放縱士兵大肆劫掠。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都死于國難。賊兵包圍內庭十分急切,侍臣請天子上宣平門平亂。李傕等人看見皇帝車上的黃色車蓋,約束軍士,口呼“萬歲”。獻帝倚樓問:“你們沒有旨意,擅自進入長安,想要做什么?”李傕、郭汜仰面上奏說:“董太師是陛下的社稷之臣,無故被王允謀殺,臣特來報仇,不敢造反,只要見到王允,就退兵。”王允當時正在皇帝身側,聽到此話,上奏說:“臣本是為國家考慮,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陛下不要憐惜臣,誤了國家。臣請求下去見二賊。”皇帝徘徊不忍。王允從宣平門樓上跳下樓去,大聲說:“王允在此!”李傕、郭汜拔劍喝叱說:“董太師犯了什么罪,竟然被殺?”王允說:“董賊罪孽,彌天亙地,說也說不完!董賊受誅之日,長安士民,都互相慶賀,你沒有聽說嗎?”李傕、郭汜說:“太師有罪;我們有什么罪,不肯赦免?”王允大罵說:“逆賊何必多說!我王允今天就死在這里!”二賊手起,將王允斬殺。史官有詩稱贊: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英氣連霄漢,忠誠貫斗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眾賊殺了王允,一面又派人將王允宗族老小,全部殺死。士民無不流淚。當下李傕、郭汜尋思:“既然到了這里,不殺天子謀劃大事,更待何時?”于是持劍大呼,殺了進來。正是:
巨魁伏罪災方息,從賊縱橫禍又來。
未知獻帝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