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獨自一人走在街頭,迎著月光,往家里走去。
少年抬著頭,望著滿天星辰,突然有一片突然暗淡,就在遼東上空。
少年眉頭緊鎖,不敢多想。
回到家里,少年點起火盆,躺在床上,回想著今天發生的一切,不知不覺就睡去,表情怡然。
“不好了,不好了,西蜀起兵造反,騎兵夜襲遼東城,遼東城被破,大家趕緊逃命吧”
睡夢中的少年被屋外的叫喊聲驚醒,揉了揉眼睛,走出屋外,發現百姓都在到處跳竄,如過街老鼠一般。
少年也不知發生了什么,便往人群中走去,好聽清他們在交談什么。
少年來到一個屠夫身旁,屠夫對著身旁的同行大喊道“今遼東城被破,蜀軍傳令道,凡過車輪者皆斬,跑,何處是故土,不如拿起屠刀,捍衛我們的家園,大丈夫死則死矣”
屠夫振臂一揮,身旁數十人皆拿起屠刀,齊聲喊道“死戰”
屠夫看著身旁的少年,對其大罵道“我們大人說話,你一小孩湊什么熱鬧,趕緊往西邊跑去,再晚了,你可就要死在這”
少年不敢怠慢,趕緊按著屠夫說的方向跑去,但又想起少女,調了個方向,往青石板路跑去。
少年跑的很快,他怕少女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又怕少女知道發生了什么。
但不管她知不知道,他都得去一趟。
少年來到陳府面前,發現依舊和以前一樣,大門緊閉,少年上去敲了敲門,等待著那只纖纖玉手,打開那扇門。
等待了許久,大門依舊緊閉,沒有打開的意向。
正當少年打算離開時,門打開了,不是纖纖玉手,而是一直枯黃長著黑斑的手。
是第一次給少年開門的老人
“來了”
“嗯”
“這是我家小姐要我交給你的”
少年接過籃子,發現里面有一些銀子,和一封信,還有一條白色手帕,手帕上只有一個紅豆狀的圖案,顯得格外醒目。
少年打開信,看了看,信上字不多,分別是我,然后是一個人的圖案,用手指著自己的腦袋,再就是你,會,來,我在,然后是一條江朝南邊流去,再就是一個人站在門口等待著一個人的到來的圖案,最后就是你字。
少年不是太聰明,沒能立刻理解信上的內容,便將信放在褲腰帶上,用力勒了勒。
此時的少年有點懊惱,懊惱自己沒能早點起來,見她一面,懊惱自己看不懂信上寫著什么,不知她的意思。
少年提著籃子,一路朝著西邊跑去。
過了許久少年來到西門,城上站著許多士兵,手里都拿著弓弩,蓄勢待發。
街道上,三千匹駿馬,為首二人穿著一件紅色大衣,衣服分別雕著一直仙鶴和一只錦雞,身后士兵都手握長矛,讓人感到一陣寒意。
二人一聲令下
三千名士兵分為兩波,一波在前一波在后,前面的朝著西門口沖去,后面的朝著城北殺去。
西門中的百姓無一幸免,全部死于馬蹄之下,而兩名官員絲毫沒有悔意,坐在馬上走馬觀花,談笑風生。
官員走出城門再次下令道
“封門”
城門口百姓一片恐慌,紛紛想要逃離出去,都被士兵用長矛一一刺死。
少年見狀,蜷縮著身體,躲在角落一動不動。
城門口的光越來越陰暗,一聲巨響,門被關上了,門兩旁尸橫遍野,匯成一片血湖。
“不好了,不好了,蜀軍殺過來了”
不遠處,有人急忙忙的跑了過來,眼神中透露著恐懼。
緊接著,地面開始震動,剛朝北門而去的鐵馬退了回來,蜀軍和西門形成合圍之勢,將在場的所有人團團圍住。
騎兵中央,站著幾個拿著屠刀的屠夫,少年認出了他,與原先的數十人相比,顯得寥寥無幾,與蜀軍人數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蜀軍將領一聲令下
“殺”
三千蜀騎蓄勢沖撞過來,長矛直指遼東守軍。
遼東守軍背靠城門,無地進行沖刺,只能硬著頭皮跟著為首的將領朝著蜀騎沖刺過去。
一輪沖刺結束,守軍十死七八,蜀騎的長矛上基本都掛著三四具尸體,士兵百姓皆有。
守軍心生退意,剛好沖刺完,雙方調換了方向,有不少士兵直接調轉馬頭,打算逃離,其余士兵也都心生退意。
此時,不知如何活下來的屠夫大喊一聲
“遼東死戰”
屠夫坐上已故士兵的馬匹,一人朝著三千蜀騎沖了過去,矛頭直指蜀騎將領。
雖百萬人吾往矣
屠夫和馬匹都撞在了三千長矛之上,尸骨無存。
剩下遼東守軍也都跟著屠夫朝蜀騎撞去,嘴里都大喊道
“遼東死戰”
最終,遼東一千五百守軍,皆死于蜀軍長矛之下,無一人辛存。
蜀騎將領騎馬走到騎兵之前,轉過馬頭,對著三千蜀騎大喊道
“來人,上酒”
“敬遼東一千五百守軍”
“敬屠夫死戰不退”
“傳令下去,打開城門,放遼東百姓全部出城,不得亂殺無辜,如有被發現者,拖到城門外斬首”
只古英雄愛英雄
仗義總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少年蜷縮在角落里,目睹著剛才發生的一切,嚇得雙腿發抖,無法站起,以至于知道可以出城,也不敢出去,等到蜀騎離開了,才躡手躡腳的爬出來。
刻意繞開剛才沖刺的地方,一路跑著出城,不敢回頭。
這是少年第一次見兩軍交鋒,少年不懂為何屠夫要一人沖向三千蜀騎,為何不逃走,而選擇了振臂一揮
“遼東死戰”
少年跑出城,迎著月光,從胸口拿出信來,看了一遍有一便,想要理解信的意思,雖然不理解人指著頭是什么意思,但少年至少知道了少女去了哪里。
“我在江南”
知道了少女位置的少年,頓時心里暖洋洋的,剛才發生的一切都被拋到了腦后,可能對于現在的少年來說,沒有什么是比少女重要的。
“以前少女去那,少年便去那”
“現在少女在哪,少年便去那”
“江南好,最好是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