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樂土大理(代序)

大三下學期,確定了考研,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也有了心儀的導師,于是開始跟著導師慢慢讀一點相關的書。導師推薦的第一批書里就有《王士性地理書三種》,是他的導師周振鶴先生輯佚的。在《廣志繹》“卷五·西南諸省”里,讀到明代時云南的風土,遙遠、陌生如異國,心馳神往,但最心動的,是寫大理這段:

樂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嘗不能兼,惟大理得之。大理點蒼山西峙,高千丈,抱百二十里如弛弓,危岫入云,段氏表以為中岳。山有一十九峰,峰峰積雪,至五月不消,而山麓茶花與桃李爛漫而開。東匯洱河于山下,亦名葉榆,絕流十里,沿山麓而長,中有三島、四洲、九曲之勝。春風掛帆,西視點蒼如蓬萊、閬苑,雪與花爭妍,山與水競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且點蒼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飛流下洱河。而河崖之上,山麓以下,一郡居民咸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無一壟半畝無過水者,古未荒旱,人不識桔槔。又四五月間,一畝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麥,名“甸溪晴雨”。其入城者,人家門扃院落捍之即為塘,甃之即為井。謂之樂土,誰曰不然?余游行海內遍矣,惟醉心于是,欲作菟裘,棄人間而居之,乃世網所攖,思之令人氣塞。

如今再讀,仍然會有身體反應,會臉紅心跳,如戀人初見。王士性彼時所見的大理,遠比詹姆斯·希爾頓筆下的香巴拉(香格里拉)吸引我。于是,第二年畢業旅行時,我第一站就來了大理,那是二〇〇四年。

十五年過去,現在還能清晰記得那次旅行的所有細節。是倏雨倏晴的雨季,我們住在人民路的四季客棧,騎自行車去海邊,坐大輪船去南詔風情島,在崇圣寺三塔看晚霞,再趕回客棧看月色,十足的游客模樣,但并不影響心里的歡喜。王士性描述的大理,全都有跡可循,心都快跳出來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歡喜,只是不停地唱啊跳啊。

第二次再來大理,已是十年后的二〇一四年,因為“行李”的采訪。那之后的幾年里,頻頻回到大理,有幸聽到幾十人的故事,最終選了十四人,結集成這本小書。這些故事,來自洱海西岸的蒼山、古城、喜洲、銀橋,也來自洱海東岸的雙廊、伙山。他們的回憶將我們帶回大理的古典時期,并以他們的生命實踐,引領了大理的先鋒時期,那時常覺得大理有神光籠罩,而今帶著復雜的心情,我們一起目睹它步入時代的洪流。

以前說起大理,情感就會溢到胸口,云、風、雨、太陽、山、人,無數話想說,但在聽了這么多人的故事后,我能做的,只是把這些故事轉述出來。大理不能被概括,甚至不能旁觀,最好是你自己走進來,一一親歷。希望這本書是一個指引。

這本訪談錄里說的“大理”,是以洱海為中心,包括了洱海西岸的蒼山,洱海東岸的小鎮,以及蒼山、洱海之間整個壩子在內的大“大理”,從古城到鄉間田野,從山頂到“海”岸,才構成了完整的大理。

[制圖/王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阳新县| 肥城市| 威远县| 修武县| 比如县| 澜沧| 清徐县| 蕲春县| 合川市| 秦皇岛市| 莫力| 奈曼旗| 六安市| 旌德县| 依兰县| 莱西市| 阳朔县| 武宣县| 洪雅县| 黄石市| 祁东县| 宣城市| 襄樊市| 涟水县| 厦门市| 宁海县| 舞阳县| 高淳县| 皋兰县| 肇庆市| 清水河县| 溆浦县| 岱山县| 石台县| 屯门区| 金川县| 澳门| 辉南县| 荣昌县|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