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史·少年簡讀版·第10卷:清
- 程廣媛
- 1383字
- 2020-07-02 11:01:50
皇太極雄才大略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天生聰明靈慧,異于常人。
皇太極自小就很勤奮、勇敢,喜歡看書、練武、行軍、出獵。在很小的時候,他每次得知努爾哈赤要去打獵,就提前一天準備好弓箭和馬匹,努爾哈赤嫌他小不帶他去,他卻哭著堅定地要隨從打獵。
努爾哈赤帶著其他的兒子們外出征戰,年僅七歲的皇太極就擔起了主持家務的重任。偌大的一個家族,不比尋常人家,才七歲的皇太極就能將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不管是努爾哈赤安排還是沒有安排的事情,皇太極都能處理得很好,并且做到事事稱努爾哈赤的心、如努爾哈赤的意,因此努爾哈赤對皇太極愈發地喜愛了。

“撫順是我們進軍的必經之路,如果將撫順拿下,我們以后的戰斗就容易多了。”
努爾哈赤提出要攻打明朝,諸子貝勒們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先打哪里。大家都沒有主意。皇太極站起來說:“撫順是我們進軍的必經之路,如果將撫順拿下,我們以后的戰斗就容易多了。”努爾哈赤聽到皇太極的這個意見,非常高興。皇太極接著說:“我們的軍隊擅長野戰,如果直接攻城會面臨較大的傷亡。因此,我們應該乘著明朝守城游擊李永芳開馬市的機會,派人假扮商人,潛入城中,然后來個里應外合,就可以順利拿下撫順了。”后來戰事發展果然就像皇太極設想的那樣。
明朝和后金觸發薩爾滸之戰時,皇太極帶著部隊充當先鋒,努爾哈赤和大部隊在后面。后金的部分將領懼怕明軍人多,提議等匯合了努爾哈赤的大部隊再行軍。皇太極卻說:“兵貴神速,我們應該快馬加鞭趕到前線去保衛我們的人民。”其他將領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跟著皇太極前進。
在半路上,皇太極又命令軍隊大張旗鼓。這時候,很多將領又開始發牢騷:“這樣大張旗鼓地行軍,萬一被明軍發現,我們可就慘了。”沒想到皇太極卻有自己的一番主張:“我們大張旗鼓地行軍,那些人民看到咱們這么自信,也會加入我們的。”當皇太極率領軍隊到前線開始戰斗后,周圍的農民扛起鋤頭、鐵鍬,加入了攻打明軍的戰斗。皇太極一戰擊敗了明軍先鋒杜松。
遼沈戰役開始后,后金的將領雅松看到明軍不但人數眾多,而且還有大炮,心里很害怕,準備后撤。皇太極面對數量眾多的明軍,絲毫不怕,身先士卒,帶著自己的侍從部隊朝著明軍陣地沖擊。后金軍隊在皇太極的影響下,個個以一當十,沖向明軍。明軍雖然人多,但也抵抗不住如狼似虎的后金軍隊。
皇太極繼位后,迅速將眼光瞄準了明朝這塊并不好啃的蛋糕。1636年5月,皇太極正式稱帝,定國號為清,改女真族名為滿洲,顯示出與明朝分庭抗禮的雄心壯志。
皇太極進攻明朝時遇上了袁崇煥這位宿敵。有袁崇煥守著明朝邊關,皇太極心如火燎,卻就是打不過去。聰明的皇太極利用戰爭中抓獲的明朝太監,實施了反間計。最終,忠心耿耿的袁崇煥沒有死在敵人的大炮下,反而死在了崇禎皇帝的刀下。袁崇煥一死,皇太極就能夠率軍長驅直入大明的土地,縱橫東北以至山東等地。

1636年5月,皇太極正式稱帝,定國號為清,改女真族名為滿洲。
1640年,皇太極發動了清朝歷史上至關重要的松錦會戰。戰事持續期間,清軍一度處于不利局面,皇太極不顧自己鼻子流血,急行軍六晝夜到達軍前。大清軍隊看到皇太極御駕親征,士氣大振,方才一鼓作氣,轉危為安。后來,松錦會戰明朝方面的最高指揮薊遼總督洪承疇因叛徒出賣被俘,勇將祖大壽也投降了清朝。經此一役,明軍精銳喪失殆盡,明朝在遼東的防御體系完全崩潰,只能扼守山海關一線。
松錦會戰結束三年之后,雄才大略的皇太極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