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史·少年簡讀版·第10卷:清
- 程廣媛
- 1515字
- 2020-07-02 11:01:52
康熙開啟盛世
康熙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他天資聰穎,從小喜歡讀書,很勤奮。康熙六歲的時候,順治帝問康熙兄弟幾個長大了想做什么,康熙回答說:“要成為像父皇一樣的人。”順治聽了感到很吃驚,覺得這孩子很不一般。
康熙八歲的時候,順治帝就去世了,十一歲時,他的母親也去世了,撫養康熙的任務就落在了孝莊文皇后身上。康熙聰明、刻苦,自小失去了父母,因此孝莊文皇后對他格外疼愛。康熙白天除了讀書,還要學習騎馬、射箭等軍事項目,軍事訓練也很嚴苛。從小就接受這么嚴格的培訓,為康熙成長為一位兼具文治武功的明君奠定了基礎。
年僅八歲的康熙初登皇位,由四大臣輔政。康熙最初只能聽官員的上奏,在重大事情上沒有決策權。十四歲那年,索尼奏請康熙親政,再加上百官中也有隨同奏請的,于是康熙開始親政。這時候康熙親政也僅僅是名義上的親政,因為對事情的決策權基本都集中在鰲拜的手中。康熙雖然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但是鰲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康熙設計將鰲拜抓住并且判了他的罪,將他監禁了起來。這一年康熙才十六歲。康熙處理完鰲拜,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親政。
四年之后,大清朝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三藩之亂。年輕的康熙頂著巨大的壓力,經過多年的苦心策劃,終于平定了三藩之亂,大清王朝重歸穩定。在三藩之亂快要結束的時候,康熙任命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攻取臺灣。
康熙這邊指揮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大清朝的東北和西北又出現了問題。康熙剛登基的時候,清朝的軍隊還在忙于和農民軍、南明勢力的戰爭,東北出現了防守的疏漏,俄國人趁機侵占了東北的一些地方,而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勾結俄國,在西北稱雄,挑起了戰爭。
康熙大帝派人給侵略東北的俄軍送信說:“雅克薩一帶為大清國土,你們趁早退出雅克薩!”俄國侵略者非但沒有撤退,反而向雅克薩增兵。
康熙皇帝馬上派出大軍圍攻俄軍。清軍將俄軍團團圍住,使用大炮猛攻俄軍駐守的城池,并且在城外堆積柴草,火燒俄軍。俄軍在沒開戰前很囂張,一打仗卻不堪一擊。城里的俄軍投降后,康熙本著友好交往的原則,放了這群俄國侵略者,但是沒想到俄國侵略者又糾集了一大批人馬來犯。這一次,康熙決定給侵略者一個教訓,于是下令大軍去圍攻俄國侵略軍,侵略者再一次遭到了慘敗。俄國知道清朝勢力強大,趕快派出使者來談判,最終中俄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西北邊,蒙古的一個叫準噶爾的部落在首領噶爾丹的帶領下使用陰謀挑起戰爭,逐漸統一了漠北蒙古,然后又入侵臣服于清朝的漠南蒙古,直接與清朝分庭抗禮。康熙皇帝得到噶爾丹叛亂的消息,派人帶兵去攻打噶爾丹,結果清軍反被噶爾丹打敗了。
考慮到噶爾丹的奸詐以及西北的局勢,康熙決定親征。第一次親征時,噶爾丹用上萬匹駱駝擺成了一個駝城,妄想阻止清軍的進攻,康熙下令使用大炮攻擊,駝城在大炮面前不堪一擊,所以沒堅持多久噶爾丹就倉皇逃走了。幾年后,噶爾丹死灰復燃,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得知康熙大帝親征,失去了抵抗的勇氣,因此不戰自潰。在八年之內,康熙三次親征,最終噶爾丹兵敗服毒自殺。
大清朝在短時間內經歷了這么多場戰爭,戰事結束,國內滿目瘡痍。康熙皇帝又開始頒布法令,鼓勵人們開墾荒地,鼓勵人們生育。他還親自考察官吏,罷免不合格的官員,給優秀官員升遷機會。康熙皇帝在處理政務之余,還會抽空學習研究中西方文化,成長為一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在康熙的影響下,中國的文化發展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康熙皇帝的帶領下,大清朝從動蕩不安走向了繁榮昌盛,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1722年,六十九歲的康熙去世了。
從康熙八歲登基到六十九歲去世,在皇位上整整度過了六十一個年頭。這六十一年是不平凡的。他因卓越的文治武功,被后世贊頌。

八年之內,康熙三次親征,最終使得噶爾丹兵敗服毒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