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通史·少年簡讀版·第1卷:遠古時代-夏商周作者名: 程廣媛本章字數: 2208字更新時間: 2020-07-02 10:16:37
把位子傳給有能力的人
黃帝成為中原大地的部落聯盟首領之后,制定了新的官制,把部落與部落之間更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變得井井有條。黃帝死后,首領之位傳給了孫子顓頊,顓頊之后,首領之位又傳給了顓頊的侄子帝嚳。這三位首領都是十分出色的領袖,對人類文明的建設有著杰出貢獻。
在帝嚳之后,首領之位傳到了帝嚳的長子帝摯手里。和他的先祖們不同,帝摯是個非常多疑并且荒淫無度的人。他一上位就把自己的兄弟都趕去了封地,生怕他們搶走自己的首領之位。隨后,他又把與自己親近的人都封了官,可這些人卻偏偏都沒有什么才華,只會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讓老百姓怨聲載道。
就在帝摯和他的狐朋狗友把百姓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時候,國家又遭遇了旱災,不說莊稼無水灌溉,就連百姓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成了問題。帝摯有個弟弟叫作堯,堯和帝摯不同,是個非常賢明又很有能力的人。
在被趕回封地之后,堯便組織自己封地的百姓一起抵抗旱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許多百姓見堯的封地生活好,都紛紛前去投奔,堯的聲望與日俱增。
為了拯救國家,拯救天下百姓,最終堯在眾氏族部落首領們的支持下逼迫帝摯退位,成了部落聯盟的新領袖。堯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堯。
帝堯是個非常溫和仁慈的人,他知人善任,治國有方,很快就把帝摯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干凈,帶著國家走上了正軌,深得百姓們的愛戴。有了帝摯的前車之鑒,帝堯對接班人的選擇非常慎重。他一共有10個兒子,最疼愛的是長子丹朱。丹朱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脾氣不好,性子也特別直,非常容易得罪人。因此,在思考了很久之后,帝堯覺得丹朱并不適合做自己的接班人。雖然他非常寵愛丹朱,但為了國家的穩定發展,他必須找到一個最有能力、最優秀的統治者。
帝堯是個非常有智慧、有胸襟的領袖,他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并沒有局限在自己的兒孫之中,而是讓各個氏族部落首領都給他推薦合適的人選。最終,一個名叫姚重華的人被眾氏族部落首領推舉出來了。
姚重華是個非??嗝暮⒆?,很小的時候生母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并且還和這個新妻子又生了個兒子。姚重華的繼母是個非常惡毒的女人,他的弟弟性格也是非常張狂傲慢。可想而知,姚重華從小在這個家庭中過著怎樣凄苦的日子。
繼母和弟弟一直都把姚重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將他處之而后快。而事實上,他們也的確付諸了行動。有一次,姚重華的父親讓他去修補家中的倉庫房頂,就在他爬上房頂之后,父親就在繼母和弟弟的攛掇下放了把火,想把姚重華燒死。幸好姚重華急中生智,拿著兩個大斗笠當作翅膀,從房頂上跳了下來,這才死里逃生。
在這件事之后,姚重華不僅沒有記恨自己的父親,而且比從前更加孝順他了。人們知道之后,都對姚重華大加贊賞,使得他在歷山一帶變得很有名望。
得知姚重華的事跡之后,帝堯并沒有立即同意讓他做自己的繼承人,而是決定親自對他進行一番考核。
帝堯喬裝打扮成一個普通百姓,親自去了姚重華生活的歷山。帝堯見到姚重華的時候,他正在趕著牛耕地,一頭黃牛,一頭黑牛。耕地的時候,為了督促牛奮力拉犁,人們通常會在后面用鞭子打牛。但姚重華卻沒有,雖然他手里也拿著鞭子,口中的吆喝聲也十分響亮,但他鞭子抽的卻是一旁的簸箕,而不是牛。

▲幸好姚重華急中生智,拿著兩個大斗笠當作翅膀,從房頂上跳了下來,這才死里逃生。
看到這一切,帝堯覺得非常好奇,就走上去問他:“你的鞭子怎么不抽牛,卻抽簸箕?”
姚重華回答說:“耕牛日日勞作,已經十分辛苦了,我怎么還忍心去抽打它們呢?我用鞭子抽打簸箕,大聲吆喝,兩頭牛都會以為我在抽打對方,自然就會引以為戒,賣力干活了?!?/p>
聽到姚重華的回答,帝堯覺得這個年輕人果真是宅心仁厚并且智慧過人,對他非常滿意,并決定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他囑咐自己的兩個女兒,讓她們好好考察丈夫的人品,以確定他到底是否真的值得重托天下。
姚重華的弟弟和繼母知道他不僅娶了兩個貌美的妻子,而且還獲得了很多賞賜之后感到十分嫉妒,并再一次對他起了殺心。他們讓姚重華去挖一口井,并趁著他在地面下挖井時推土把井填上,將他直接活埋了。
這一次姚重華早有提防,在挖井的時候,他已經在旁邊挖了一條逃生的通道,再一次死里逃生。事情過后,姚重華依舊孝順父母,疼愛弟弟,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帝堯得知這些事情后,對姚重華更加滿意了。這一回,他直接給姚重華封了個官職,考驗他治理一方的能力。姚重華為官期間,將其治下的地方打理得井井有條,不僅獲得百姓的交口稱贊,而且在官場中也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帝堯決定給姚重華最后一項考驗,將他送入山林,讓他在荒野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來。這一次,姚重華同樣沒有令帝堯失望。他依靠自己的才智和毅力戰勝了許多猛獸,無論在什么情況之下都沒有迷失方向,最終順利走出了山林。
帝堯觀察姚重華整整二十年,對他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最終認可了他,并以禪讓的形式將天子之位傳給了姚重華。姚重華正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帝舜,而帝堯與帝舜之間的禪讓也成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禪讓這項制度在中國古代并不少見,但通常發生在家族內部,但帝堯與帝舜之間的禪讓卻是發生在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從現實的角度考量,這種制度之所以能成功實施,主要還是基于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那時候生產力低下,人們要想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就必須發展壯大集體的力量。因此,他們迫切需要一個能力卓絕的領袖。換言之,一旦失去了這種社會基礎,那么所謂的“禪讓”很容易就會土崩瓦解,根本不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