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周世宗柴榮
五代十國時期,各地割據勢力紛紛稱帝稱王,互相戰爭,契丹貴族不斷南侵,燒殺搶掠,人民受盡剝削和壓迫,生活非常痛苦。
到了后周時期,社會情況有了改變。周太祖郭威即位后,進行了一些減輕人民痛苦的改革。
戶口增加了,北方的經濟情況漸漸好轉。

后周世宗柴榮像
954年,郭威病死,柴榮(郭威的養子)繼位,他就是周世宗。在經過長期混戰以后,廣大的人民急切要求恢復社會經濟,結束分裂割據局面,解除契丹侵擾的威脅。在這樣的形勢下,柴榮采取了各種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生產,并在穩定內部的基礎上,進行了統一南北的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社會經濟方面。柴榮即位后,進一步減輕了對人民的剝削,把部分官田和全部無主荒田分給農民耕種,來恢復農業生產。他還下令裁減境內的寺院,把原有的三萬三千多所寺院,裁減成兩千多所,從寺院收回了不少田產,解放了不少勞動力。在抑制寺院勢力以后,他又下令把民間的佛像、銅器一齊收集起來,由政府付給一定代價,把這些佛像、銅器銷熔鑄錢。為了使農業增產,柴榮前后幾次下令興修水利工程,尤其是對黃河下游的各處決口,更加注意及時修補。長期淤塞的汴水,經過疏導以后,江淮的糧食、貨物都可以由這條水路集中運到京城開封。
2.政治軍事方面。柴榮在位期間,屢次下詔求賢,提倡節儉,停止地方上貢,嚴懲貪官污吏,調整州縣行政機構,裁并鄉村,整頓里甲,清查戶口。同時,他還進行了整頓軍隊的工作,嚴懲臨陣逃跑的將校,精選禁衛軍,整肅了軍紀,加強了中央的軍事力量。
3.統一戰爭方面。柴榮在內部局勢變得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開始進行統一全國的事業。955年,他派鳳翔節度使王景領兵進攻后蜀,連克秦(今甘肅省天水市)、成(今甘肅省成縣)、階(今甘肅省武都區)等州。第二年,柴榮親自率軍攻打南唐,前后花了將近兩年半的時間,打到長江邊,迫近南唐的都城金陵(今南京市)。958年,取得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在戰略上取得了絕對優勢。這時柴榮考慮到,要渡江南下,必須先解除北方遼的威脅。959年,柴榮率大軍北伐。所過之地,遼的守將望風歸降。出師僅四十多天,就連下三關——益津(今河北省霸州市)、瓦橋(今河北省雄縣)、淤口(今河北市霸州市東),并收取了瀛(今河北省河間市)、莫(今河北省任丘市)、易(今河北省易縣)三州十七縣。正當后周軍隊繼續向北挺進,準備收取幽州(今北京市)之際,柴榮突然患病,全軍只得停止前進,退回開封。不久,柴榮就病死了。
柴榮雖然沒有能夠親身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但在他在位的短短五年多的時間里,他能夠致力于革新政治、恢復生產、整頓軍隊等工作,使社會秩序得到安定,階級矛盾趨于緩和,國家實力得到增強。他在結束“五代十國”長期紛擾割據的社會局面、使中國重新走向統一的歷史進程中,是很有功績的。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