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公司的動態股權分配機制
- 廖連中
- 3825字
- 2020-06-29 13:01:35
2.1 資金量
對于合伙創業來說,按照資金分配股份,是一種直接且較為公平的分配方式。這種分配方式也是目前較為常見和常用的,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和贊同。在傳統的股份分配模式中,合伙人出資額的多少是衡量其股權的標準。然而,在動態股權分配范疇,按資金多少來分配股份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此。事實上,按出資額分配股權是對按資金分配股權的誤解。至于其原本意義如何,接下來為大家進行詳細講述。
2.1.1 資金股權如何判定
不可否認,在公司的注冊和成立過程中,資金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公司的后期運作過程中,資金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但是,僅僅按照出資額的多少對股權進行分配是不合理的。本節主要來談談如何合理地以資金為依據分配股權。
相對于技術等無形資產而言,資金是實實在在能看得見的資產,其作用不可忽視。然而在創業過程中,要想做到合理分配公司的股權,不能僅看實際資金的多少,還應將合伙人的技術,以及其他因素折合成資金量,并以此來作為股權分配的依據,如此一來才能保證按資金分配股權的合理性。
當然,這樣做的目的并非是推行平均主義。要知道,在實際合作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承擔主要責任的人,那公司的很多重要決策將無法得到肯定和施行。必須要有一個人占據公司較高的股份份額,承擔較大的責任。這是公司想要獲得長足發展的保證。
即便是在非常發達的美國,也很少有合伙公司實行平分股權的方式。而且,美國的創業者們十分注重公司股權分配的問題。他們會在公司注冊之前,就商量并制訂一套合理且完善的股權分配方案。包括按照何種標準分配股權的問題,以及除資金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何折算為股權的問題,甚至還包括公司的主要決策者如何選擇和實施決策權的問題。
正是因為前期考慮得非常周到,且計劃得十分詳細。所以,他們在后期的運作過程中不會出現較大的糾紛,更不會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國的創業者,尤其是合伙創業者借鑒。
畢竟股權分配涉及所有合伙人的共同利益,所以最終制訂出來的分配方案應該符合所有人的共同意志。否則,方案實施起來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而要想讓所有的合伙人都能對股權分配方案滿意,就需要讓他們全部參與到公司股權方案的制訂中。經過所有人一致協商之后得出的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才不會出現異議。
前面提到過應該將合伙人的技術、創業構思等內容都納入公司股權分配的依據之中。可能有人會認為,創業構思和創業點子是公司運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供此類內容的人應該占據公司較多的股份。實際上,這種想法并不合理。相反,這是一個典型的誤區。因為創業的過程是艱辛的,絕非僅靠一個構思或一個好的點子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其實,股權分配并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套路或法則。因為每個公司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可以說,公司的股東才是最終決定股權分配原則的人。只要不違背法律法規的總要求,細節問題可以交由合伙人協商裁定。
2.1.2 “投大錢,占小股”的股權分配設計
在過去,往往一個公司只有一個創始人。因此,這個創始人也就掌控著公司100%的股份。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不涉及利益分配,也就不會出現糾紛問題。但是,如今合伙創業的公司越來越多,而合伙就會涉及利益分配的問題,因此股份分配方式的設計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肖文斌和劉曉陽是大學同學兼室友。由于肖文斌有想法,而劉曉陽是富二代,有錢,所以兩人一拍即合,畢業之后一起創立了一家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劉曉陽表示他出的錢多,應當占據更多的股份。肖文斌想著先把公司成立起來再說,于是就答應了劉曉陽的要求。就這樣,肖文斌和劉曉陽分別占了公司股份的30%和70%。
然而,公司成立之后,劉曉陽幾乎從不過問公司運營的相關事情。公司中的所有事情均由肖文斌全權負責。半年之后,公司運營逐漸走上了正軌,開始實現盈利了。而這個時候也就面臨利益分配的問題了。劉曉陽認為按照股權比重分配利益天經地義,而肖文斌認為公司贏利主要是因為自己經營管理有方,如果按照股份比重分配,顯然是不合理的。
由于兩人在利益分配上出現了分歧,最終鬧上了法庭,曾經要好的同學兼朋友也因此形同陌路。這就是典型的由于股權分配不合理而帶來糾紛的案例。事實上,像肖文斌和劉曉陽這種情況,如果僅僅按照所占股份的比重分配利益,顯然是不合理的,即單純按出資額分配股權是不合理的。
因此,在以資金作為股權分配的考量依據的時候,不妨考慮“投大錢,占小股”股權設計方式。也就是說,不完全按照投資額的多少分配股份,而是將其他一些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進來。比如,投資人是否參與了管理?投資人是否貢獻了技術?這樣一來,在利益分配的時候,即使按照股份比例進行分配,也是比較公平的。
具體來說,這種做法的好處體現在三個方面,如圖2-1所示。

圖2-1 “投大錢,占小股”的股權設計的好處
首先,從公平性來看,這種做法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的公平分配。因為在創業團隊中,每個合伙人的背景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忽略了其他因素,而只盯著資金,對在資金上處于劣勢的合伙人而言,這顯然有失公平。而如果采取“投大錢,占小股”的分配方式,將其他因素綜合考慮進來,則分配結果就會公平很多。
其次,因為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即投資多的人并不負責公司的運營事項。就如以上案例中提到的那樣,如果肖文斌和劉曉陽事先不是按照出資額的多少分配公司的股份,而是按照“投大錢,占小股”的方式,那么也就不會有后續的一系列矛盾了,公司也能得到長足發展。
毫無疑問,利益是激勵合伙人斗志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旦公司內部出現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問題,隨之也就會出現人心渙散,戰斗力下降的結果。而如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最終甚至會導致公司面臨破產的危機。所以,“投大錢,占小股”的股權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合伙團隊的戰斗力。
最后,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這種分配方式也是能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的。因為“投大錢,占小股”的分配方式屬于動態股權分配制,這也就意味著將有預留的股份分給員工。對于員工來說,面對如此豐厚的福利,其工作積極性很容易因此被調動起來。
2.1.3 誤區:按出資額分配股權
2016年8月,劉某與王某簽訂了《合作建設×大學分校工程技術學院協議書》(以下簡稱8月協議)。其中,劉某為合同簽署的甲方,王某為合同簽署的乙方。該合同約定:雙方合作成立一個名為S的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公司),并以公司的名義與大學分校簽署合作協議,合作建設和運作該分校工程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工程學院)。甲方以教育資本(包括教育理論和理念、教育資源整合與引入、教育經營與管理團隊、教育項目的策劃與實施)占S公司70%的股份。乙方向S公司投入資金7000萬元,用于工程學院的建設和運作,占S公司30%的股份。
并且協議中還規定,甲乙雙方簽署該協議后的10天之內,乙方應向S公司的賬戶中打入500萬元作為保證金。款項到賬后,本協議正式生效。但是,在S公司與分校正式簽署協議之前,這筆保證金不能動用。S公司一旦與分校簽訂協議,乙方須在15日內向S公司與分校合作的賬戶中打入1500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
2016年10月,劉某讓其參股的A公司和B公司與王某參股的C公司簽署了《10月協議》。該協議中約定,C公司向S公司中投入1000萬元,作為S公司的注冊資金。A公司占S公司55%的股份,B公司占S公司15%的股份,C公司占S公司30%的股份。該種股份分配方式被寫進了《10月協議》中以及公司章程中。
《10月協議》中還規定,C公司在7000萬元資金完全收回之前,S公司的利潤按照A公司16%、B公司4%、C公司80%的比例進行分配。C公司的7000萬元資金完全收回之后,S公司的利潤將按照A公司55%、B公司30%、C公司15%分配。
之后,在實際合作的過程中,甲乙雙方出現了矛盾。由于雙方各執一詞,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所以,雙方決定解除合同。此時,C公司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其享有A公司的全部股權。
以上小節中已經提到過,按出資額的多少分配股權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的確,這種做法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以上案例中的幾家公司之間的矛盾幾乎都是因此而起。本小節就為大家詳細分析按資金分配股權會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大家認識到這些不利影響之后,也就會對其有一個新的認識,從而能在股權分配中做出正確的決策。如圖2-2所示,就是其弊端的具體內容。

圖2-2 按出資額的多少分配股權的弊端
1.分配不公,引起糾紛
由于僅僅按照出資額的多少分配公司的股權,會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出現很多不公平的問題。畢竟一個公司的正常運作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也都是影響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伙人中,有人因為出資多而占據了公司較多的股份,有人為公司貢獻了極為重要的技術,實際占有的股份份額卻很小,顯然,這是不公平的股權分配方式,這就極容易引發糾紛。
2.資金貶值,引發不公
關于按出資額分配股權的第二個弊端就是資金會存在貶值的情況。由于通貨膨脹,人民幣長期處于貶值狀態,甲一年前投資100萬元與乙一年后投資100萬元,如果給乙分配同樣的股份比例,顯然對甲是不公平的。公司的運作是一件長期性的事情,且是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中的。因此,公司的相關制度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制定。
3.不符合時代潮流以及發展要求
事實上,按出資額分配股權的思想已經落伍了,不再符合發展潮流以及發展的需要。如果公司運營者不能跟隨時代潮流及時調整自己的觀念和公司運營政策,那么公司的發展難以走得更遠,終將會被時代所拋棄。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股權分配制度能真正得以施行,因此有必要將具體的股權分配制度寫進公司章程中。這樣即使以后出現糾紛,也有解決問題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