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我們走在大路上

◎王雄

1949年5月1日,在新中國誕生前夕,由毛澤東主席題寫報頭的《人民鐵道》報創刊,至今,已經走過了66年的歷程。1950年10月21日,郭沫若為《人民鐵道》報文學副刊題字“汽笛”,由此,中國鐵路文學開啟了新的篇章。

幾十年來,《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以文會友、以文為伍,精誠團結路內外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為繁榮發展鐵路文學共同努力,收獲了沉甸甸的碩果。建立在《人民鐵道》報文化品質基礎上的鐵路文學創作活動,吸引著眾多參與者,熱愛鐵路,鐘情文學,為之奮斗,為之快樂。毫無疑問,“汽笛”已經成為生長繁衍鐵路文化的沃土,成為鐵路文學的富礦,成為廣大鐵路文學愛好者的精神家園。作為鐵路文化人,我們有責任呵護她,讓廣大讀者了解她,認識她。從而,堅持我們所走過的道路。

基于這種考慮,在籌備《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1500期座談會時,我倡議寫一本屬于鐵路文學自己的書,寫一本“汽笛”文學的編年史,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副刊部委托資深編輯王京生主筆,大家一同策劃,一同努力,于是,就有了眼下這部“汽笛”文學編年史,我取名為《我們的文學道路》。

《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創刊至今,整整65載,出版了1500多期。

我可以自豪地說,《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史,就是一部新中國鐵路文學史。

幾十年來,新中國的文學巨匠和領軍人物幾乎都在《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文字。郭沫若、茅盾、劉紹棠、李國文、鐵凝……他們的文字秉承對人民鐵道的厚愛與期待,歌頌人民鐵道發展,贊美人民鐵路工人,為中國鐵路文學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和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幾十年來,一批又一批鐵路作家和鐵路文學愛好者,以崇尚人民文學和人民鐵路的高尚情懷,深入生活,扎根基層,創作了大量接地氣、有深度、有激情的鐵路文學作品,在“汽笛”文學副刊留下了鏗鏘有力的文字和不屈不撓的寫作精神。

幾十年來,“汽笛”文學副刊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積極扶持鐵路文學作者,全力推舉鐵路文學力作,召喚具有時代精神的文學精品,為新中國的文學事業和鐵路文學的發展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這本書,忠實地記錄了這段不平凡的歷程。她是新中國鐵路作家和鐵路文學愛好者前進的足跡,是對“汽笛”文學發展史的梳理和考察,是對新中國鐵路文學成就的一次珍貴而全景式的回放。我設想,引導讀者回首我們的文學道路,體驗我們行走的價值和意義,感受這條道路上的鮮花與掌聲,以及曾經有過的痛苦和艱難。通過回顧我們的文學道路,讓更多的人能從中得到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感受文學的承載和厚重,分享文學道路上的幸福和樂趣。從而,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我們創作的信心和決心,寫出更多更好的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好作品。

由此可見,我們的文學道路,是廣大鐵路作家和鐵路文學愛好者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熱愛鐵路、熱愛文學的創新之路;精心創作、多出作品的奮進之路;不畏困難、披荊斬棘的拼搏之路。

《人民鐵道》報及“汽笛”文學副刊,是黨的重要的文化宣傳陣地。

原鐵道部黨組、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高度重視《人民鐵道》報社的建設與發展,要求《人民鐵道》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服務中心,服務職工群眾和廣大讀者。黨組書記、總經理盛光祖指出,《人民鐵道》報要堅持和發揚黨報和鐵路的光榮傳統,在“鮮活、好讀、耐看”上下功夫。他說,《人民鐵道》報副刊可以發小說,甚至可以小說連載,通過小說講好鐵路故事。

中國作家協會對《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厚愛有加,取得每一點成績,到了每一個節點,中國作協領導都會送來關懷和鼓勵。1992年2月,“汽笛”文學副刊創刊500期,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特發來賀信。2005年11月,“汽笛”文學副刊1000期,中國作協再次發來賀信,稱贊“汽笛”文學副刊堅持導向性、深刻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統一的宗旨,堅守文化立場和陣地,堅持高品位和嚴肅性,提升文化檔次,唱響時代主旋律。為廣大讀者和文學愛好者提供了文學創作的平臺,培養了一批批文學作者,豐富了廣大鐵路職工的文化生活。鐵凝主席多次為《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題詞。2005年12月3日,鐵凝題詞:祝賀《人民鐵道》報“汽笛”副刊1000期面世,嘹亮謳歌新的時代,新的生活。2015年9月12日,鐵凝再次題詞:滿載中國夢,呼喚新生活。賀《人民鐵道》報“汽笛”副刊1500期。

正是有著各級黨組織的陽光雨露般的關愛,有著眾多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支持,《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植根于肥沃的土壤,不斷成長壯大。

我一直對《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心存感激。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鄂西北一個山溝里機務段當宣傳干事,讀《人民鐵道》報,為《人民鐵道》報寫稿,是我很重要的工作。我尤其喜愛“汽笛”文學副刊。記得,我的第一篇散文《蓮參》就刊發在《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上,時間是1983年11月13日。從此,我的創作熱情高漲。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從一個山區鐵路的普通文學愛好者,成長為鐵路作家,成為中國作協會員。在這個過程中,是“汽笛”文學副刊給了我機會,給了我力量,不斷鼓起我的寫作勁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汽笛”文學副刊培養了我,成就了我。

十年前,“汽笛”文學副刊1000期時,我曾代表鐵路作家,從鄭州來到《人民鐵道》報社參加座談會。與葉延濱等著名作家和詩人一道,暢談“汽笛”文學副刊的意義,暢談中國鐵路文學的發展,激動萬分,至今歷歷在目。“汽笛”文學副刊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大家對鐵路文學、“汽笛”副刊的關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我有幸來到《人民鐵道》報社工作,與大家一道為報社的發展獻計獻策,盡心盡責。我的許多朋友都是《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的忠實讀者和作者,他們對“汽笛”充滿感情,其中一些人已走出“汽笛”,走向了全國,發表了很有影響力的時代佳作。然而,他們仍然魂牽夢繞“汽笛”,不忘“汽笛”。

我曾拜訪過著名作家李國文先生。他20世紀50年代就曾在《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發表作品。80年代,他曾作為《人民鐵道》報的特派記者深入京廣復線大遙山隧道工地采訪,撰寫的系列報道產生了極大影響。他曾任《小說選刊》主編,長篇小說《花園街5號》榮獲茅盾文學獎。先生說:“我是《人民鐵道》報培養成長起來的。”至今,國文先生仍然關心鐵路文學和鐵路作者,關心《人民鐵道》報和“汽笛”文學副刊。就在前幾天,八十五歲高齡的李國文先生還為“汽笛”文學副刊撰文,扶持推介鐵路作者。

我感謝他們,為他們自豪。

2006年 11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我與著名作家劉慶邦同在一個小組,談起行業文學創作,他說:“一個鐵路,一個煤礦,是標準的產業工人,是大工業革命的產物,是應該出好作品的。”劉慶邦說起產業文學很激動,他身體力行進行產業文學創作,并對產業文學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有位詩人曾對我說,“汽笛”文學副刊是“火車上的文學史”。火車上的文學史,一個多么充滿動感的形象詞啊。無論是普速時代,還是高鐵世紀,《人民鐵道》報“汽笛”顯然不僅僅是紙媒意義的文學副刊,更重要的是她具備行業文學先行官特征。《人民鐵道》報是新中國最早的行業報,“汽笛”則是行業報中最早、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副刊,其經歷和作品分量決定了她在行業報副刊中文學高地的位置。幾十年來,經過不懈努力,“汽笛”文學副刊充分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領一批又一批鐵路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緊扣時代旋律,佳作不斷,好戲連臺。可以說,我們面前的這部“汽笛”文學副刊編年史,其意義不止于是一張鐵路行業的報紙的副刊史,更是當代中國鐵路文學的投射,中國行業文學發展的縮影。

快速發展的中國鐵路,為鐵路文學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絕的創作源泉。鐵路行業人才濟濟,他們熟悉鐵路,勇于學習,富有激情,只要有舞臺,就能唱大戲。《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的奮進史,將鼓舞更多的鐵路人拿起筆,投身文學創作,書寫鐵路,贊美鐵路,謳歌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行業文學增光添彩。

我們還曾設想出版“汽笛文庫”系列叢書,分門別類地展示鐵路作家在“汽笛”文學副刊上發表的作品,讓讀者感受和領略鐵路文學的力量,這也是很意義的。當然,這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所謂我們的文學道路,說到底是每一個鐵路文學人的成長道路,是大家共有的財富和精神。

本書的作者王京生,是一位在海內外都有一定影響力的詩人和作家。他長期在“汽笛”文學副刊工作,對鐵路文學充滿感情。他曾組織過“汽笛”文學當代詩歌和鐵路詩人的系列采訪活動,對鐵路作家和“汽笛”的歷史都很了解。他利用公余時間,翻閱了《人民鐵道》報的全部資料,歷時一年多,終于寫作完成了這部鐵路文學編年史。他對鐵路文學的深情厚意,以及這種真摯情感的凝聚,成就了這部編年史的寫作。

他立足鐵路,讓文學說話,讓語言和情感直抵鐵路文學的精神內核。書中選摘了不少鐵路作者在“汽笛”文學副刊刊發的佳作,為讀者提供了示范性文學寫作范本。通過對不同時期鐵路文學作品的梳理和敘述,不僅是在為讀者講述鐵路文學,更重要的是,把鐵路文學放在一個更廣闊的當代文學的背景下來考察,借助“汽笛”文學副刊這個園地,原始地全方位地展示鐵路文學的歷史風貌。由此挖掘出鐵路文學的歷史性、現實性和前瞻性意義。

我以為,這本書是開放性的、歷史性的和文學性的,這是一本寫給鐵路人的文學編年史,也是一部寫給文化人的鐵路回憶錄,值得我們饒有興趣地閱讀。據悉,至今國內還沒有一本研究行業文學的史書,也很少有人想象,行業文學在整個文學中的位置和貢獻,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文學道路》的出版,無疑填補了中國當代文學和行業文學研究的一個空白。

是以為序。

2015年12月8日于北京

序言作者系《人民鐵道》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棋牌| 东兰县| 浦江县| 宾阳县| 承德市| 阿拉尔市| 赤峰市| 建平县| 常山县| 辉南县| 宁晋县| 纳雍县| 永胜县| 天峨县| 常熟市| 额尔古纳市| 鹿邑县| 普陀区| 沙坪坝区| 炎陵县| 桑植县| 鄂伦春自治旗| 隆化县| 义马市| 台南市| 新巴尔虎右旗| 栖霞市| 商南县| 香格里拉县| 嘉荫县| 凤冈县| 霍林郭勒市| 靖州| 佛坪县| 霍山县| 留坝县| 万年县| 长宁区| 长葛市|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