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種教法:高績效培訓師精進之道(HPTTT)
- 王志剛
- 2422字
- 2020-06-05 16:57:56
為什么原則這么重要
原則是一種實用的思維模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曾經說過:“如果想要得到一個小改變,你可以從行為入手;如果想要看到真正質的變化,請從思維開始。”而原則就是一種實用的思維模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整體核心觀點就是“以原則為中心”。
我曾經將“主動積極”作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則之一。讀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人都知道,“主動積極”是七個習慣的首要原則。這個原則對我的影響很大。主動積極的核心思維模式是當人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的反應,人對這種反應是可以選擇的。你是選擇積極的看待和應對,還是消極的抵抗和不作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體現在這兩種不同思維的方式上。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一所高校做大學老師。工作后,我幾乎被各種事情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可以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盡管我也使用了各種管理時間的工具和方法,但我發現,當我有時間用來看書和學習的時候,我的心卻靜不下來。一方面,覺得工作很辛苦,總是想找些其他娛樂活動來犒勞自己;另一方面,心里總惦記那些需要持續性才能完成的工作,總讓我分心。這樣的結果是,我甚至有兩個月都沒有做跟學習有關的事情。
對于一名大學老師而言,這是非常可怕的。我焦慮無比,甚至抱怨領導交代了太多的工作,而有的同事卻清閑無比,有大量的時間做學問,這對我很不公平。我一度消極完成工作,工作質量也有所下降。那一年,因為沒有任何專業論文發表,我第一次參評大學講師職稱失敗。經歷一段痛苦期后,我痛定思痛,在思維上做了改變,就是與其抱怨,不如積極應對。我是一個晨型風格的人,早上思維敏捷,效率奇高,而一到晚上就容易犯困,喜歡早睡,這也是我晚上回到家里無法安心學習的重要原因。于是,我決定,早上從學習開始。單位是8:30開始上班,我就6:00起床,7:30前到達辦公室,利用7:30—8:30這一小時心無旁騖地學習。早上真的很安靜,沒有人打擾,而且對于晨型的人效率也很高,就這樣,一堅持就是18年。如果按照每天8小時工作日的時間計算,我比別人多了整整兩年的學習時間,而本書的大部分內容也是在早上一小時的時間內完成的。
這是我的選擇,也是我踐行將“主動積極”作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則之一的體現。所以,我一直都堅定地認為原則是一種實用的思維模式。
原則是燈塔
看看弗蘭克·柯克在海軍學院的《過程》(Proceedings)雜志中寫到的思維轉換經歷就知道了。
兩艘演習戰艦在陰沉的天氣中航行了數日,我就在打頭的那艘旗艦上當班。當時天色已晚,我站在艦橋上觀望,濃重的霧氣使得能見度極低,因此船長也留在艦橋上壓陣。
入夜后不久,艦橋一側的人員忽然報告:“右舷位置有燈光。”船長問他光線的移動方向,他回答:“正逼近我們!這意味著我們可能相撞,后果不堪設想。”

船長命令信號兵通知對方:“我們正迎面駛來,建議你轉向20度。”
對方說:“建議你轉向20度。”
船長說:“發信號,告訴他我是上校,命令他轉向20度。”
對方回答:“我是二等水手,你最好轉向20度。”
這時船長已勃然大怒,大叫道:“告訴他,這是戰艦,讓他轉向20度。”
對方的信號傳來:“這是燈塔。”
結果,我們改變了航道。
我們隨著這位船長經歷了一次思維轉換,結果整個情況都不同了。這位船長因為身處迷霧而看不清事實,看不清事實就不會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迷失方向。
原則是燈塔,是不容動搖的自然法則。你不能改變它,只能適應它。只有按照燈塔的指引,你才能駛入正確的方向。所以,燈塔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迷失航線的時候,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
原則是恒久的,不隨變化而變化。這非常可貴。在當今變化多端的世界里,我們可以以“原則”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不讓變化駕馭我們,而是通過不變的原則駕馭變化,從而在多變的世界殺出重圍,實現自我價值。
愛因斯坦曾說:“重大問題發生時,依我們當時的思想水平往往無法解決。”
我們需要新的、更深層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則的思維定式,它能正確引導我們實現高效能,改善人際關系,解決深層次問題。
這種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闡述的內容,它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以原則為指導,可以實現更好的人生
2017年有一本非常火的書,叫《原則》。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對自己成功過程中的反思,試圖提供一套能通用的理念(原則),幫助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原則》以方法論的形式講述了作者多來年生活和工作的經驗與原則,配合各種真實案例,它不僅是一本金融管理的指導手冊,更像一本對人生有著深度思考的哲學書,為我們實現更好的人生提供了指引。
無獨有偶,2017年一個傳奇性的人物——陸奇辭任百度集團總裁后,在行業內引發了一場人才爭奪大戰,幾乎所有BAT級的科技公司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希望盡快得到他。有人笑言:“一個人失業,整個中國都操碎了心!”
他的每一次離開,業界都會出現一次大地震,這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因為陸奇的每一次辭職,都帶有原東家深深的不舍和同事的愛戴。
2008年,當陸奇卸任雅虎執行副總裁時,楊致遠竟然讓所有工程師穿上統一的T恤衫。T恤衫的背面寫著這樣一句話:“我曾與陸奇一起工作,您呢?”
2016年,當陸奇辭去微軟工作時,比爾·蓋茨極力挽留,說出了這樣的話:“你想要做什么業務,我們去搞個業務給你。或者你先休假一兩年,然后再回來當首席技術官,我們等著你就是了。”
這就是陸奇的分量。
那么,締造了如此傳奇故事的背后,是一股什么樣的神秘力量在影響他呢?答案只有兩個字——原則。陸奇,被業內人士稱為“流動的原則”。
正如辯論大神黃執中的一句話:“人值不值錢,看他的原則值不值錢。”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原則為什么值錢:
原則1:堅守價值觀
原則2:永遠正能量
原則3:高度自律
原則4:每天學習
原則5:把公司當成個人事業
原則6:從我做起
原則7:謙遜真誠
任何人的歸宿都是他自己。你有什么樣的原則,就會遇見什么樣的人。你有什么樣的原則,就會成就什么樣的人生。你值不值錢,就看你的原則值不值錢。
因此,你的原則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