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
- 熊向清
- 1700字
- 2020-05-21 17:48:26
推薦序一 讓企業獲得新生命
我與熊向清先生是在一次主題為“助力企業發展,彰顯企業價值——《商業覺醒》公益大講堂”的活動上認識的。在這個活動的間隙,熊先生把他的一本《走向管理4.0:必須的革命》饋贈給我,說該書里面有介紹德勝管理體系的內容。他同時還告訴我,他的《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即將出版,想約我寫個序。
我原則上答應了他的要求,但提出要讀完書稿以后再做決定。
熊先生很快就把書稿給我了。讀完初稿后的第一感覺是,此書稿有極富新意的觀點,把物理學的某些重要理論和企業倫理、社會生態相結合,都納入了新型企業管理應用的范疇。
在大阪G20峰會結束的當天,按照計劃,我開始了本書序言的撰寫。
熊向清在《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里談到熵增這個物理學概念。他從這個概念出發,對社會的進步、企業管理在社會的影響下主動或被動的改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針對一些方面做出了預言式的結論。
熊向清也提出了“熵減”的概念,這在物理學上是很難做到的,但企業管理層面必須力求實現,這就給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
熵增是一個封閉系統無法回避的趨勢,孤立的系統從有序到無序,在物理學上是必然的,完全不能避免。
提起熵增理論,我們又不由得想起比利時物理化學家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普利高津憑借該理論獲得了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
耗散結構理論告訴人們,體系與環境必須要有能量交換,才能形成一種最穩定的“動態平衡”。雖然從表面上看,體系是體系,環境是環境,但體系與環境之間的能量交換不能停止。
后來,人們把耗散結構理論用在國際關系處理、國家體制設計、企業管理改善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里,熊向清應用了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開創性地提出企業運營務必力爭“熵減”的觀點,他告訴企業管理者,熵增的原理是無法違背的,只有通過順勢而為的管理方法,通過企業文化的新建或重建,依靠體系和環境的能量交換力爭熵減,實現健康的動態平衡,才能實現基業長青。
我理解熊向清提出的“熵減”,就是用新思維、新價值觀、新方法,力求使得熵增慢點,再慢點……爭取實現“熵不增”,甚至“熵減”——要做到這些,首先要避免制度設計等人為失誤造成的“加速熵增”;其次是全方位的管理提升,爭取實現管理后的熵減效果——這可能就是熊向清撰寫《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的最主要的愿望和獨一無二的價值。
當我們把一個人看成體系,那么,班組、企業就是環境;如果把企業看成體系,企業所在的市、省、國家、整個社會就是環境。
如果把個人的薪酬標準、福利待遇、受尊重的程度……看成是與企業、社會的能量交換,這種能量交換如果受到了破壞,比如不能準時領到足額的工資、經常需要加班,或者個人不自律,酗酒、賭博、不遵守規章制度……那么這個人的體系就會面臨熵增,企業的員工就出現了問題,企業里的最小體系就出了問題。
當我們把企業運營的客觀條件,如稅賦繳納、遵守政府機關的各種規定等看成是企業與政府和社會的能量交換,如果這種能量交換受到破壞,如稅收太高、政府經常干擾企業經營……那么企業這個體系就要面臨熵增——要么倒閉,要么搬到新的環境里。
產業升級、工廠遷移、關稅調整……都是經濟能量的交換,由此可見熊向清的《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的出版意義多么重要。
最令人欣喜的是,熊向清抓住了新時代管理的本質,那就是對抗無處不在的熵增。無論你在迷局之中還是在迷局之外,所有的一切,無非都是體系和環境的關系,如果不做好能量的交換,不能力爭做到動態平衡,減慢熵增,哪怕今天再輝煌,都將是一時的精彩,無法基業長青。
熊向清在新著《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里對企業管理的升級進行的剖析是獨特和深入的,從現狀到設想,從設想到展望;從診斷到思考,從思考到解決問題……都做了詳盡的論述。作者力求讓企業的生命通過各種管理得到改造,從機械生命過渡到有血有肉的自然生命,且煥發出勃勃生機。
序言里說得再多,都無法代替著作本身的詳盡與深入。希望讀者們讀完《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后,有自己獨到且全新的收獲。
聶圣哲
(作者為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9年6月29日深夜于姑蘇城外改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