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一生用文字記錄起來一萬字都不到,但是確是一個人努力拼命活著的痕跡見證,很多都隨著時間已經消失,如果不是兩只手背上還有模糊的字跡,我大概都想不起來,我曾經也有的江湖夢。
也是電視劇里面的那些大俠影響的,連女主都武功奇高,頗為崇拜的我在七八歲的時候拿起了小刀,在兩只手背上刻下了兩個字,’武‘、’湖‘,后來想考軍校高考體檢的時候還心虛了一把,我能說還好沒考上嗎?
記錄這些東西無非是不想有一天莫名其妙的各種意外什么的來到的時候我會突然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就像從來沒有來過,那我現在的這些努力有什么意義,為了在死路上奔得越來越遠嗎?
說到我自己,就有幾個人不得不提,一個是老大,一個是老三,我是真的不好意思開口說我還是記不得太多關于她們的事情,如果不是后來妹妹出事了,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回頭去仔細的看著陪我從小打到大的她們,其實具體來說是從小打我到大,好像也不是很貼切,怨言罷了。
我對老大最早的記憶是她上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她很聽母親的話,挨打的時候都是因為作業的事情,不知道是寫不出來還是啥的,總是看見母親在她寫作業的時候問她問題,答不上來就一大耳刮子扇過去。
然而她總是第一名,在家也非常的勤快,所有的老師都很喜歡她,只要學校有活動都會派她做學生代表,母親提起她也是暗自驕傲的,當然了,母親總是當著別人的面說我們如何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讓別人別夸,怕驕傲。
不知道是因為什么原因,我們跟她都不是很親近,我想可能是打架的時候下手太重了,也有可能是她心里裝的事情太多了,總之談心聊天這種事從來沒有跟她發生過,偶爾聊起也因三觀不合結束。
上了初中以后我跟她住了一年還是兩年,經常打架,這個是真的經常被打了,不是抱怨,她依然是成績好的那一波,最后以不錯的成績進了縣里最好的高中,成績下來的時候家里的親戚都很高興,我記得還說要擺一桌,感覺比她考上大學的時候大家還要高興。
上了高中就比較奇怪了,母親每次打電話去學校基本都找不到人,問同學都說去新華書店了,母親去縣城看她的時候也是在書店里找到她的,我還記得現在家里好幾十甚至快上百本的書都是她買的,問她買這么多書做什么,她說她看了好幾天,不好意思就買上一本,于是有了家里的那一堆書,大概有有上千塊了,很難想象在當時的那種家庭條件下她是怎么把這筆錢攢出來的。
我記得她去我住宿的地方看我的次數寥寥無幾,三年的時候去了不到5次,我也從來不去她的學校,那是我差幾分就生生錯過的地方,偶爾去一次總覺得低人一等,不要問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我也不知道。
后來我記得她高考失利,復讀了一年,然后考上大學,我不知道作為老大她身上的壓力有多大,但是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她變得有些奇怪。
畢業后還在宿舍看了幾個月的電視,不去工作也不回家,到后面就越來越糟糕,什么工作都瞧不上,一張口就要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最后回家跟我母親住在一起,我能想到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我和老三給她養老,然而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是什么導致了現在的這種情況?當然了我的情況也比她好不到哪里去,畢業混進了工廠,算一筆混蛋賬,如果不上學,那就是16歲去打工,到24歲,就算是個沒腦子的,踏踏實實打工存錢也存到五六十萬了,而且母親也不用那么幸苦的去扛。
對我來說,畢業以后基本上找工作就是人家看不上我,不明白什么原因,但是我沒有退路,退回去跟生病的母親待在家里嗎?這顯然不可能。
于是混進了工廠,后來實在是熬不動,才踏實的學習本專業的東西,別人畢業的時候就拿到的工資我混了3年才拿到,當然了不能這么比,人家也許比我聰明也許比我努力,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是有付出有代價的。
所有的人都在專注一件事情,那就是成績,多一分浪費,少一分作廢。吃飯時為了能好好學習,聽話時為了能好好學習,打你是為了能好好學習,不允許有愛好是為了能好好學習,連睡覺都是為了能好好學習。
我不知道別人的生存能力是怎么來的,但是我的生存能力我差點都要表達成是父母的血汗撐起我的童年,是我的血淚和這個世界的殘酷逼著我學會生存的。
有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活著的人,能活著的人,想活下去的人,學習只是一種能力,不是那一摞一摞的書本和習題,那些東西本來是因為需要和喜歡才去做的事情。
我曾經努力的學習,不知為何,一邊努力一邊抵抗,總是盡十分力氣最后三分收獲,直到我踏入社會被人嫌棄的時候我才知道知識是能力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有這種想法,是不是后來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我個人認為成績萬歲的教育有點養廢式,就是花十幾年的時間一點一點的養廢一個人,這樣的例子多而又多,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