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如何保證高效執行?(2)

在一個團隊中會存在許多類型的人:有些人能力強,但作風不硬,不擅長吃苦;有些人如同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但能力較弱,只能埋頭拉車,不會抬頭看天,缺乏工作的創新性……這些人互相配合,才能成為一支健康強大的團隊。

我們認為,所謂的技術互補就是:

1.團隊成員的各種資源儲備、擅長的技術領域、個人的能力都能夠互相彌補、互相搭配。通常,這種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2.工作搭配必須合理,每個人都要發揮出自己的特長,結合起來體現強大的戰斗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見過很多團隊,也與很多進行過或長期或短期的合作,這讓我對團隊有了這樣的認識:一個健康的團隊首先是全面的,每個成員技能互補,他們致力于同一個目標并為此不懈努力。在更深的層面上,團隊的本質是一種共同承諾的兌現。技能互補必須建立在團隊成員具有共同的目標基礎上。我們相信,由于技能互補,團隊協作帶來的執行力提升,以及由此團隊所能取得的高績效,對于越來越多的公司來說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公司正經歷重大變革之際。

南京有一家電子設備公司,它的創始人是兩兄弟,一位是劉波,另一位是劉海。他們于2001年創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的注冊資本目前已經達到了500萬元,年利潤也已超過5000萬元,而且公司的效益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我們來看這兩兄弟的分工,他們是一個默契的組合:劉波懂技術,劉海懂管理。兩人既有明確的職能分工,又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在公司里,劉波負責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劉海則掌管公司的管理。這兩個人的分工都與自己擅長的領域掛鉤,劉波是技術出身,而且在業內也是技術權威;而劉海早些年在國企工作,對于日常的管理以及溝通頗為熟練。

這種組合方式最適合那些準備創業的人士。假如你正有創業的打算,這個例子對你而言就很有參考價值。從團隊的種種類型來看,這種團隊組合是最容易發展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一個優勢互補的團隊,是成功起步的關鍵,也是穩定團隊核心的必要因素。

20世紀90年代,在上海有一家新型的創業公司,團隊由從美國硅谷回國的華裔專家構成,在這家公司的整個管理團隊中,三位創始人各有優勢,董事長精通市場銷售,總經理擅長生產管理,總工程師則負責技術研發。他們都先后在硅谷供職于美國公司,擁有共同的企業文化,這是相同點,然后又有著不同的擅長領域,組成一個互補的強大團隊。

90年代末期,該公司兩次融資共達1000萬美元,到了2001年,它被美國一家公司收購,而收購的價格是當初融資時候的十倍,實現了價值翻倍的目標。

這也是一個互補團隊成功的案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發現,技能互補只是一個方面的要求,另一個方面也許更加重要——相近的文化價值觀和共同的追求。對正為團隊的執行力頭疼的管理者來說,你在構建互補團隊的同時,也要考慮這個因素。

搭建優勢互補的團隊是取勝的關鍵。要取勝就要依靠團隊競爭,小到個人,大到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這都是贏得競爭的法寶。尤其是對于小公司來說,無論是資金還是規模都不能與大公司對抗,它們就必須在有限的人力組合的條件下,打造一支強干務實的隊伍,在效率上超過大公司。

因此,尋找到高素質的員工或者伙伴,實現團隊資源的優勢互補,是你的團隊的一種基礎保障,也是執行力得以擴張的前提。

十個單打獨斗的人,比不過兩個緊密配合的工作組合,這是一個事實,也是一個對比。你找十個無法配合的員工,不如只找兩個技能互補、具有很高協作精神的手下。

團隊的綜合素質越全面,結構越合理,公司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執行力也就越高。

在你的團隊中,必須擁有以下三個大方面的人才類型: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銷售人才。這些人才之間要充分配合,互相搭配補充,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獨特的優勢。只有實現三者的完美統一和高效的配合,公司才會穩步發展并最終走向成功。

最后,充分利用團隊成員手中的資源(可控資源和潛在的可用資源),對于公司的發展會更加有利。公司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團隊中的這些“資源”進行區別使用:

1.當團隊處于萌芽期,團隊通常以技術人員為核心,實現產品技術的突破。

2.當團隊處于規模擴展上升階段,除了注重技術之外,需要加強市場的開拓。

3.當團隊處于成熟期,應該將重心放在管理上,控制好公司的運營。我見過很多初創的團隊,他們會在有限的人力資源里,派出一些人才,學習團隊需要的技能,取得了成功。這也就是說,團隊成員的技能是活的,是可以后天塑造的,你在需節約人力成本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這樣去做,以學習提升團隊成員的互補性。

建立一支技能互補的高效團隊,有什么秘訣嗎?沒有,只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原則。

1.不要排斥那個總是提意見的人,如果他能夠敏銳地發現團隊的問題,并不斷地提出具有建設性、可行性的意見,那他可能是團隊中的導師。

2.不要吝嗇你的口袋,當你需要一名核心的技術人員的時候,滿足他的要求,并留住他。

3.為他們打造夢想,而不是簡單的利益捆綁。

4.告訴成員,他們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團隊精神和理念,并通過有效的溝通讓他們互相信賴,相互配合。這是執行力的保證。

5.為他們加油打氣,讓成員對公司抱有熱情和激情。有時候這與能力和水平無關,是對一個人自信心的要求。

6.關注成員的人格素養。注意個人的人格素養,注意他是否寬容,是否可為對方設身處地地思考,是否愿意承擔責任。這些品質決定了他們的協作能力,以及對于上司的服從性、對工作的執行力度。這是一支健康團隊所應該具有的最起碼的素質,也只有如此,團隊執行力才會有保證。

團隊領導者需要在綜合考評的基礎上,將各種技能、性格特點的人在管理工作中區別開來,與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揚長避短的組合,從而更好地為團隊服務。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一個很懂得怎么投資的人,不一定懂如何去管理公司;一個擅長管理公司的人,也不一定懂得怎樣經營。

就像我,知道怎么去管理一支團隊,如何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但是,如果你拿一筆巨款交給我,讓我傳授一夜之間把它翻番的技巧,我不可能做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全才,巴菲特、索羅斯和洛克菲勒也不能,他們的成功是由于在自己專業的領域內做到了極致。

在用人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只有請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然后劃定職責范圍,獎懲規章,才能各負其責,讓公司高效地運轉起來,才能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

讓最擅長的人替你做這件事。

如果你不懂,就要勇敢承認,讓最擅長的人替你去做。如果你頑固不化,堅持自己獨攬一切,你不但會失掉大把的專業人才,而且還會使自己陷于勞累而沒有效率的重復勞動之中,不可自拔。

你雖然是投資者,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成為經營者。通常,創業者在剛開始的時候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有些投資者的想法和理念可能就會跟不上市場,就必須從公司的管理中撤出來,把管理的工作交給專業的團隊來做。

華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曾經說過一句話:“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對這句話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專業的人才能體現執行力。沒錯,但為何做對的人能有多少?在平時,這個道理大家還是很明晰的,每個老板都把它掛在嘴邊,開會時說,打高爾夫球時說,上電視節目時也說。但是,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留在嘴邊,真正付諸實踐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公司之間的差距就產生了,有的公司始終處在舊傳統時代,而有的公司早已躋身先進的行列。

其實不管你是創業者還是一名給投資者打工的經理人,讓專業的人去處理專業的工作這個觀點對你都是適用的。這意味著你要敢于放棄手中不適合由你來掌握的權力,分配任務,讓專業人才替你來做。

如此,我們的企業才能體現出高效的管理秩序,成為一個科學、具備長遠發展潛力的企業。

我們的團隊應該如何體現出“專業的執行力”?

并非你招募了一群專業的人,讓他們去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就可以實現1+1>;2的效果了。好的團隊需要專業搭配,才能成為一支頂級團隊。在某方面能力再強的人,也需要和別人配合,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出最好的成果。

2003年,我曾任用在加州地區非常著名的“公關先生”羅申貝克擔任公司的媒體部門主管。當時,我對他的要求只有一條而且很簡單,利用他的媒體資源和公關能力,成為我們公司在加州的媒體掮客,承擔起公司的“影響力營銷”任務。

我認為這正是在發揮他無與倫比的優勢,讓這樣的人來擔任這一職務,正是體現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管理精神。

但是羅申貝克搖搖頭說:“您的想法并不正確,只有我一個人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雖然我是一位優秀的說客,我仍然渴望得到其他環節的專業協助,比如我得有一位擅長安排會見事務的助手,她要精確地記住每次約見時間并準時提醒我,她還可以清楚地安排每次出差的機票;我還要一名出色的撰稿人,他能夠把我的想法立刻變成詳細的方案,而不是由我自己費時費力地完成它。”羅申貝克給我上了一堂“課”,他告訴我再專業的人才也需要融入團隊——必須有人協助他將專業理念細化到每一個環節,才能打造團隊的專業執行力。

因此,后來,當一位老板向我請教怎樣組織他的團隊時,我對他說:“每家公司都有機會組建起最頂級的團隊,這并不是什么癡人說夢,也不是沒有參考的幻想,只要你牢牢把握一個原則,讓你的成員都在他們最拿手的位置上干活,而且要讓他們彼此之間緊密協作,互相配合。如果他們是割裂的、沒有聯系的,你就算找到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也不可能擁有團隊的執行力。他們在工作中必須協助。”

就像我的媒體部主管羅申貝克一樣,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但一旦撥開這些傳奇的迷霧,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在構建專業團隊時的理性原則:把專業的強人組合起來,放在專業的位置,比找到他們更加重要。

“立刻行動”和“隨機應變”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對我說,他覺得上下級的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從,他不能容忍任何下屬反抗上司的行為,因為他覺得只有絕對服從,才是執行力的體現。他說:“如果越過了這個關系,上司和下屬如何相處?我不認為一個不服從命令的下屬會很好地執行命令。”我說:“在任何時候嗎?”他很堅定:“對!”我反問他:“如果上司提前制定的預案不符合現實情況,而他又來不及請示呢?”他看了看我,沒說話。我們也知道,只要是一個團隊,就要團結,而團結的前提是民主和良好的溝通。一人專制只會引起更大的反抗,加劇團隊的不信任。服從當然是一種必需的素質,也是團隊執行力的基礎——這沒有疑問。在任何一家公司,它的員工都要服從于部門主管,聽從于公司的領導,然后按照他們的命令,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與此同時,他們還要具備一種更為重要的品質,那就是他們必須敢于挑戰意外情況,在變化面前不退縮,有決斷力。

有的團隊在執行任務時動作極為迅速,北京一家廣告公司的部門經理秦先生向我介紹他們的工作風格時,說:“廣告詞擬定后,只要領導一聲令下,我們的原則是,紙質廣告2個小時內就要把橫幅印好并且開始懸掛,6個小時內必須完成四環以內的外出作業。電視廣告則要在半小時內開始聯絡制片方并得到第一次反饋意見,1天內必須簽好拍攝合約并和電視臺進行洽談。”

這絕對是極高的行動力。因為我知道美國公司經常還要討論好幾天才能開展實際行動,有時還會出現一線人員突然靈機一動產生一個新的想法,于是又把部門領導已定好的方案全盤推翻的事情。

秦經理的公司體現的正是人們夢想中的“立刻行動”的執行力。執行力快本無可厚非,但是,其中卻大有隱患,問題在哪兒?秦經理說:“一旦出現錯誤,我們就只好在已付出很大成本的情況下重新開始。”執行太快和在執行時過于僵化——只是立刻服從而不是帶著思考行動——如果你的團隊只會這么做,對于管理者來說也是失敗的。

這意味著你只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沒有成功的地方在于,你缺乏一些可以深入思考、糾正你思維盲區的“靈活分子”——他們有時雖然無法迅速執行你的想法,卻在變化中讓效果變得更好,取得令你意想不到的成績。

對聰明而能干的員工來說,他們要具備這樣的素質:當情況發生變化時,不管問題多么難以處理,都要做到不推卸、不擴大,要采取隨機應變的態度,用目前認為最正確的而不是上司預設的方法把問題解決,保證工作的效率。微軟公司在并購加拿大的一家IT企業時,負責收購談判的小組代表雷蒙斯突然遇到了一個難題,對方提出的要求并不在公司的基本預判之內——這正是談判常用的小花招之一,當你面對一個強大而且難纏的對手時,你需要一些變化,才能在競爭或談判中盡量為自己取得一些優勢。

雷蒙斯說:“收購價被提高了0.24%,這與之前的意向價格不同,但仍然大大低于微軟公司的收購價格的最高上限。如果我請示董事會,再等結果下來,可能至少需要6個小時。我沒有這個時間,不,微軟公司沒有這個時間了,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會隨時答應加方公司的價格。”

半個小時后,雷蒙斯就做出了決定,答應對方的條件,并且立刻簽署合同,搞定一切手續,不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

事后,雷蒙斯獲得微軟公司的表彰,得到了升職,而且年薪漲了兩倍。他不遵守死板流程的果斷,保證了公司的最大利益——雖然他并沒有服從于董事會最初的價格指示,但他帶來了效率,體現了最強大的執行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龙门县| 夏津县| 南康市| 南靖县| 彩票| 江北区| 乌审旗| 峨眉山市| 庆阳市| 乐昌市| 通州区| 永修县| 石渠县| 云林县| 丰台区| 任丘市| 正镶白旗| 盐城市| 长丰县| 江陵县| 宜良县| 金塔县| 浦县| 乌拉特中旗| 石城县| 偃师市| 团风县| 无锡市| 抚宁县| 客服| 皋兰县| 自治县| 许昌市| 南投县| 墨脱县| 腾冲县| 临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定南县|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