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一當太子入主東宮,便命人特制一床大被、一條長枕頭,和兄弟共臥一榻。閑來無事,兄弟們一起飲酒、聽樂、擊球、斗雞、放鷹犬,其樂融融。睿宗龍顏大悅,他看到至少在他執政期間,再不會有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但是,他未料到一場全新的矛盾和斗爭正悄然無息地席卷整個朝廷。
公元710年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并親手將殤帝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五千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睿宗李旦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最是個沒主見的人。他對于朝政問題的解答就兩句話,與太平公主商量一下,與太子李隆基商量一下。
一般情況下,他對皇妹太平公主的倚重更多一些,由于太子李隆基畢竟年輕,很多方面還需要太平公主指點,所以,唐隆政變之后,太平公主依仗睿宗李旦權傾朝野。朝廷大政方針盡出其手,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升遷或降免盡出其口。有時,太平公主不上朝,李旦會派宰相到她的府中征求她對政事的處理意見。
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儼然成了當年的武則天,只手遮天不見李旦。她的兒子薛崇簡、武崇行、武崇敏都受封為王,她的園林田產遍布長安,家中珍寶玉器堆積如山,衣食住行闊比禁宮。
太子李隆基卻剛毅果斷、雷厲風行,在政見上時常與太平公主發生沖突。起初,他還畏懼自己的姑母,不敢輕易揚言。但是,畢竟他是李隆基不是李旦更不是薛崇簡,因此羽翼漸漸豐滿的侄子就不再對姑母深以為然。兩人在朝堂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于是睿宗李旦變成了和事佬。一個是自己的親妹妹,一個是自己的親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舍棄誰都心疼,索性誰也不得罪。
攫取權勢得心應手的太平公主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日益與太子當面對質,愈來愈懼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自保。于是,太平公主施展計劃的第一步,先在人間廣布流言,稱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長子,繼位不合法。
第二步,太平公主派人監視李隆基,即使一些雞毛蒜皮之事也要報知李旦。李隆基從東宮上朝后有時去的早些見到李旦,李旦就會問他夫妻拌嘴吃飯穿衣等私事,李隆基不敢隱瞞如實相告,但是只要有細微出入就會被李旦一一指出,很顯然有人在他身邊安插了眼線,這讓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于是,他建議父皇李旦頒下制書曉諭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種流言蜚語。李旦照辦了。
景云二年,李旦秘密地召見韋安石,對他說:“聽說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傾心歸附太子,太子年輕性情焦躁,為防不測,您應當對此多加留意。”韋安石回答說:“陛下從哪里聽到這種亡國之言呢!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為宗廟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太子就沒有今天,而且太子一向仁慈明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希望陛下不要被讒言所迷惑。”李旦十分驚異地說:“朕明白了?!?
不料,他們的談話被躲在簾子后面的太平公主偷聽到。其時,太平公主已同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成朋黨,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聽到李旦和韋安石之言,立刻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請韋安石到自己的私邸。韋安石堅決推辭。
事后,太平公主便散布各種流言蜚語對韋安石橫加構陷,欲致其死罪。韋安石得到同僚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太平公主還曾乘輦車在光范門內攔住宰相,告訴他們應當改立太子。在場的宰相們全都一片嘩然、大驚失色。宋璟大聲質問道:“太子功勛卓著盡人皆知,他是大唐宗廟社稷的主人。公主糊涂了吧,為什么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呢?”
太平公主笑答:“他年輕氣盛目無尊長,一意孤行不聽指揮,我怕他誤入歧途。他是我侄子,是我李家的人,他父皇不管他,我作為李家一份子,理當為朝廷效力。這朝廷是李家的,不是年幼無知李隆基的。”
之后,宋璟與姚元之秘密地向睿宗李旦進言:“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長子,豳王李守禮是高宗皇帝的長孫。太平公主在他倆與太子之間互相構陷,制造事端,將會使得東宮地位不穩。請陛下將宋王和豳王兩人外放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業所擔任的左、右羽林大將軍職務,任命他們為太子左、右衛率以事奉太子;將太平公主與武攸暨安置到東都洛陽。”
李旦說:“朕現在已無兄弟了,僅余太平公主一妹,怎能將她遠置東都?至于諸王,則任其安排。”于是,頒下制命,令諸王、駙馬今后一律不得統率禁軍,現在任職的都必須改任其他官職。
艷陽高照,陽光和煦。李隆基正在府中與諸位兄弟斗雞,笑聲干云。忽聽下人來報太平公主駕到,馬上藏起斗雞,小步飛跑過去迎接。
太平公主屏退眾人,留下李隆基,呵斥道:“聽聞太子功高,力壓姑母。說姑母挑撥宋王、豳王和太子的關系,離間岐王、薛王你們兄弟,還要把姑母、姑父遷到東都洛陽。”李隆基畏懼道:“姑母何出此言,隆基不甚明白。”
太平公主哼了一身,道:“當真不知?”李隆基道:“確實不知,請姑母明示。”太平公主怒道:“姚元之與宋璟從中攛掇,你竟不知?!崩盥』皖^道:“我馬上稟告父皇,嚴懲兩人?!?
太平公主長吁一聲,道:“好了,你去吧!”卻聽到小黃門來宣讀懿旨,說太平公主機變靈敏,善經略,故而出蒲州安置。太平公主接旨,嘆道:“僅靠一個公主之名,豈得長久安穩?!?
太平公主雖被暫時請出長安,但地位特殊,又擁護李旦有功,在朝中威望很高,七個宰相五個是她的門生。離開前,即隨即發動黨羽上奏姚崇等罷除斜封官一事“彰先帝之過,為陛下招怨。今眾口沸騰,遍于海內,恐生非常之變”,睿宗深信不疑,下詔取消先停任者,并量材敘用。
李隆基畏懼姑母威勢,一時害怕,便向李旦奏稱,姚元之和宋璟挑撥離間、橫生事端,請求嚴懲兩人。甲申初九,李旦貶姚元之為申州刺史,貶宋璟為楚州刺史。丙戌十一日,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禮被任命為刺史一事停止執行。五月,太平公主被召還長安。
五月庚戍,復武氏昊陵、順陵,又尊后曰天后圣帝,仍量置官屬,太平公主為武攸暨請也。
薛崇簡不明就里,嫌太平多事。
太平公主冷笑道:“睿宗雖倚重于我,但終歸心向太子。公主身份并不能換來永世的安穩和權力,正是蒲州安置一事令我警醒。一旦太子李隆基登基,我等可能會隨時身首異處,靠誰都不如效仿母后自立為帝來的可靠。”
薛崇簡道:“你名為為夫所請,實為為己正名。你恢復父母陵墓為武則天稱帝時代的昊陵、順陵,就等于承認武則天的皇帝身份,這不過是你一心奸政,重振武周法統的行動罷了。”
太平公主笑道:“不錯,‘天后圣帝’謚號的改定正是我意欲效法母后稱制的直接反映。只有重新確立武周政權的正統合法地位,我才能在法統繼承上以皇太女的身份,成為女皇武則天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而李隆基順延為第二繼承關系,其太子之位也就不合法規。”
薛崇簡搖頭嘆道:“女禍之災何時了?女皇則天為了登帝位,幾乎把李家親族屠戮殆盡,現如今李武兩家還在蕭墻爭斗,冤冤相報何時了,收手吧!”太平公主冷笑道:“我自有決斷,黃口小兒,休得多言!”
由于太平公主一系列重振武周的行動,再加上睿宗的李旦偏袒,使皇太子李隆基坐立不安,以至于有人在太子面前故意說:“當今天下,只有太平公主,而不知道還有什么太子殿下!”李隆基年紀尚輕,一時竟不知計從何處。他找來薛崇簡,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讓薛崇簡勸諫太平公主不要越位干政,不要試圖做第二個武則天,不然會再一次喋血宮殿。
薛崇簡本來就對母親的所作所為看不慣,這下有太子的支持,更加信心十足。他在府中單獨見了母親,勸道:“您應當明白自己的位置,您雖姓李,卻是武家的兒媳。如果強行干政,又會在李家和武家之間掀起一場腥風血雨。難道您還想重演一遍女皇的殘酷殺戮,難道您就沒想過上位干政失敗的慘烈結局?這天下是李家祖宗打下的,理應由李氏兒孫繼承。您的兒孫不姓李,就憑這一點,您就不得人心。如果一再固執己見,在朝堂上擾亂君心,忤逆人心,倒行逆施,后患無窮。”
太平公主冷笑道:“你雖是吾兒,我卻白養了你。你時時處處為李隆基說話,李隆基卻不見得與你一心?!毖Τ绾喌溃骸拔沂菫榱颂煜鲁济瘢瑸榱舜筇平缴琊?。國一日不穩,民一日不安。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順應天意,順應民心,乃智者所為。不要閉目塞聽,掩耳盜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睿宗雖偏袒于你,卻并不昏庸。孰是孰非,他最清楚?!?
太平公主道:“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毖Τ绾喌溃骸皩徲谑欠侵畬崳煊谥蝸y之情也。為什么您就不能審時度勢體察民心呢?您覺得朝廷上下是真心擁護您,還是阿諛奉承您?您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呼風呼雨,還不是仰仗睿宗的天威?一山不容二虎,您過于強大了,太子當如何?”
太平公主置之不理,淡然道:“睿宗無主見,太子年少,不足為懼?!?
薛崇簡勸道:“母親難道忘記唐隆之變了,隆基兄在萬騎營根深蒂固,在羽林軍中極有影響力,可您手中除了幾個文縐縐的宰相,除了一群諂媚邀寵之眾,還有什么?您拿什么和太子抗衡?萬一關系決裂,睿宗會率先關照誰?如果不干政,休養生息修身養性,您會頤養天年,我們都會平平安安。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噬洗槐。虏锂a足養百年。為什么您欲壑難填,非要為不屬于您的權力而爭得頭破血流,甚至你死我活呢?”
太平公主怒道:“說來說去,你還是幫李隆基說話。你難道不知李隆基是我看著長大,你不知李隆基對我恭敬有加,你現在算什么,無兵無權不求上進,只知道和云若那小蹄子廝混,一點也不幫你的母親,反倒在這里說風涼話。你是巴不得我早死,好和那丫頭在一起?!?
薛崇簡氣道:“母親拒諫飾非,胡言亂語。我幫你分析客觀形勢,您亂潑臟水?!碧焦髋溃骸拔业共恢趺答B了個吃里扒外、驕狂無知蠢小子,井底之蛙鼠目寸光,朽木不可雕?!毖Τ绾喌溃骸靶∪酥\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固執己見師心自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婦人之見!”太平公主喝道:“住口!逆子!”
薛崇簡冷冷道:“膚見谫識不思己過,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碧焦鲄柭暤溃骸澳帽拮觼恚 笔绦l應聲而上,按住薛崇簡,結結實實打了幾十鞭。
薛崇簡被打完,越發惱怒其母的固執乖張,卻又無可奈何,只有和云若傾吐一下怨言。云若不安道:“只盼太平公主早日覺醒才好,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太平公主專斷強橫目中無人處處壓制李隆基,李隆基雖表面點頭稱是,暗地里積攢了很多怨恨,隱隱有除之而后快的念頭。隨著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睿宗李旦感到不安。
二月間,他聽術士說:“五日內有急兵入宮”,更加感到局勢嚴峻,遂頒下詔書,命太子監國。
延和元年,天象異常。太平公主靈機一動,借術士之口向睿宗報告說:“根據天象,彗星出現預示著除舊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災,這顯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東宮?!?
他們的本意是,借天象唆使睿宗另立太子,不然天災就會降臨。
李旦秉性善良,天生謙讓,聽到術士的話,當即表示:“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以避免災禍,我的決心已定。”太平公主一黨極力諫阻,認為此舉欠慮甚為不妥。
李旦回顧了自己在中宗之世的經歷,當時,他見天象屢有變化,曾力勸中宗擇立賢子以應災異。因中宗不答應自己,他還一連幾天憂懼難安。李旦說:“豈可在彼能諫,到了自己就不能呢!”群臣聽后,無人敢回話。
李隆基不明所以,急忙入宮覲見,痛哭流涕請求父皇收回成命。
李旦說:“你誅兇定亂,安我宗廟社稷?,F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不必疑慮!你若能盡孝心,現在就是良機,何必一定要靈前即位呢?”
李旦唯恐李唐江山大亂,不顧太平公主的堅決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做了太上皇。不過,他仍然掌握著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
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的斗爭開始白熱化,進入你死我活的階段。
李隆基即位后,在禁宮的西面、南面為兄弟四王建宅。退朝后,他每每登樓,或登西面的花萼相輝之樓,或登南面的勤政務本之樓,聽到諸王府中有樂曲聲,便召諸王進宮,有時羽扇綸巾駕幸其第,五兄含飴和樂何極。
李隆基封王琚、張說、劉幽求為相,拜大門藝為忠武將軍,姜皎為殿中少監,王守一為尚乘奉御。他和他們一起出入宮廷、禮讓謙恭,一如往常。
只是數次聚會歡樂的場合逐漸少了薛崇簡的身影,盡管他積極參與,盡管他為了勸阻母親廢立太子而遭鞭打,但是被鞭打之后,李隆基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探望他。薛崇簡也沒有說什么,他明白自己的母親和太子之間的利益關系,而他則是被夾在中間的夾心餅干。
但他并不因此而痛苦,他相信天命有數,一切真相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下朝后,他大部分時間宅在家里,溫習琴棋書畫,偶爾陪夫人云若逛街選購布料,買一些筆墨紙張胭脂水粉。
最痛苦的人是李隆基,他經常頭痛失眠,不得不服用天麻粉。有一天,在朱雀大街上坐著馬車,揉著太陽穴,忽然看見前方一位女子背影娉娉婷婷,急忙讓內侍高力士上前。高力士回頭報告說,不是陛下您要找的云若。李隆基皺著眉道:“收回宮中!”
于是,這名元氏女子成了李隆基的貼身宮女,專門負責為他抓藥熬湯。
不幸的是,這場奇遇被太平公主的耳目打了小報告,太平公主一黨很快收買了這名元氏宮女。他們與之合謀,準備在進獻給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但是,元氏宮女經驗不足,在熬制湯藥時拿出毒藥還沒有投到藥水里,就被高力士抓住了。
李隆基殺了元氏宮女,隨即聯絡了他的忠實幕僚。
王琚對李隆基建議,形勢已十分緊迫,必須馬上行動。尚書左丞張說從東都洛陽派人給李隆基送來了一把佩刀,意思是請他快刀斬亂麻,早日鏟除太平公主。荊州長史崔日用入朝奏事時對李隆基說:“太平公主圖謀叛逆由來已久。當初,陛下在東宮時,在名分上還是臣子,那時想鏟除她,需用計謀。現在陛下已為全國之主,只需頒下一道詔書,哪個敢抗命不從?如果猶豫不決,萬一他人陰謀得逞,那時候再后悔可就來不及了!”
李隆基說:“你說得很對,只是朕擔心會驚動太上皇。”崔日用又道:“天子的大孝在于使四海安寧。倘若奸黨得志,則社稷宗廟將化為廢墟,陛下的孝行又怎么體現出來呢!請陛下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然后再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這樣就不會驚動太上皇了?!崩盥』黄溲裕闳蚊麨槔舨渴汤?。
太平公主勢力廣大,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封邑達 1 萬戶,軍國重事都要她點頭才能通過。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均為同謀。鑒于此,唐玄宗李隆基和眾人商議后,決定先剪除其羽翼,再控制其本人。
李隆基當時還在府中與王琚、張說、崔日用商議何時起兵,這時聽到門人來報,魏知古求見。李隆基遂心下一沉,冷汗直冒,道:“我等怕是晚了一步,快請魏侍中!”王琚見李隆基面色發白,神色慌張,忙勸道:“太平驕狂,人心扶搖,必有紕漏,稍安勿躁!”張說連忙說:“古今成大事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辜加之而不怒;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太子殿下務必沉靜沉著。”
說話間,魏知古已經急匆匆走將進來,氣喘吁吁道:“快,快!七月初四,他們要動手!太平一黨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合謀推翻太子殿下?!崩盥』钗褐怕渥?,把目光轉向王琚等三人。崔日用果決道:“我們先發制人,七月初三夜行動!”李隆基點頭稱是,于是馬上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業及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太仆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取行動。
先天二年甲子,李隆基通過王毛仲調用閑廄中的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召見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將他們斬首,在內客省逮捕了賈膺福和李猷并將他們帶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蕭至忠和岑羲,下令將上述四人一起斬首。竇懷貞逃入城壕之中自縊而死,唐玄宗下令斬戮他的尸休,并將他的姓改為毒氏。
李旦聽到事變發生的消息后,登上了承天門的門樓。郭元振上奏李旦說:“皇帝只是奉太上皇誥命誅殺竇懷貞等奸臣逆黨,并沒有發生什么其他的事?!崩畹┚o張地問:“三郎如何?太平怎樣?”郭元振答道:“皇帝安好,太平公主情況不明?!?
李旦揮手道:“快去探聽情況,千萬要放過太平,她是我唯一的親妹妹。”郭元振應聲準備退下,聽見李隆基喊:“太上皇,稍安勿躁。”李旦見李隆基來到門樓,趕快迎上前去,拉著李隆基的手問長問短。李隆基告知一切,并說實屬逼不得已。李旦于是頒發誥命列舉竇懷貞等人的罪狀,并大赦天下,只是逆臣的親屬黨羽不在赦免之列。薛稷被賜死在萬年縣獄中。
太平公主在家中志得意滿,以為穩操勝券,驚聞黨羽被誅殺殆盡,自覺兇多吉少,慌忙跳上馬車,快馬加鞭,逃入佛寺。李隆基窮追不舍,率領官兵將佛寺團團圍住。三日后,寺廟住持堅持不住,出面驅逐太平公主,“廟小佛大,天光黯淡,佛祖怪罪,女施主回家去吧!”太平公主不得不悚然返回。
太上皇李旦出面道:“三郎,不管怎樣,她是你的親姑母,自幼疼惜你,一路扶持你,縱有千萬般錯,罪不至死。我已年老,唯有一妹,還望成全我們兄妹之情。”李隆基斷然拒絕,道:“不是她死就是我亡,父皇勿用親情亂我軍心!如若此婦有德,必學周公,然此婦奸詐惡毒,僭越宗法,毀我英明,亂我朝綱。此婦不死,難謝天下!”
李旦見狀,將目光轉向薛崇簡,期望他能為母親說幾句好話。薛崇簡在現場看到驚慌失措、戰戰兢兢的母親,想對李隆基求情,剛想開口,眼前驀然出現了漫天鞭影,二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全部堵塞到喉嚨。見此情景,李隆基爽快地賜給太平公主三尺白綾。最終,太平公主縊死于家中,諸子與黨賜死者數十人。其諸多兒女如薛氏、武氏,只有薛崇簡一家被饒過,被玄宗特免于死刑,李隆基賜他姓李,并準許他留任原職。
唐玄宗李隆基還下令將太平公主的所有財產充公,在抄家時發現公主家中財物堆積如山,珍寶器玩可以與皇家府庫媲美,廄中牧養的羊馬、擁有的田地園林和放債應得的利息,幾年也沒收不完。余怒未消之際,李隆基還下令平毀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墳墓,就連死去多年的薛紹棺槨也未能幸免。
先天政變以后,唐玄宗皇權在握,九五之尊終于實至名歸。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壯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