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治療師臨床工作指南:兒童疾患物理治療技術
- 徐開壽 肖農
- 570字
- 2020-08-14 16:31:18
第四節 小結
高危兒是圍生期具有可能導致腦損傷危險因素繼而后遺功能障礙的一個特殊群體,早期管理和監測固然重要,但是,不確定性常常容易引發家長過度焦慮和恐慌,因此,規范的評估、準確的判斷以及良好的溝通至關重要。有高危病史并不意味著異常,影像學異常或某些體征陽性也不意味著發育或功能就一定有后遺障礙,針對高危兒的評判應以觀察其主動表現特征為主要依據,參考輔助檢查和相關體征,避免給家庭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高危兒的康復干預重在全方位的早期管理,包括早期介入、家庭指導、動態監測、分層管理、定期隨訪、學科合作等。對于發育表現異常或可疑異常的嬰幼兒應及時進行早期個體化的科學干預,目標性活動引導的主動運動可以優化高危兒的生長和發育,避免腦損傷導致的不良適應性改變,促進運動和認知協同發展。目標性活動的設計應符合高危兒的能力,且具有挑戰性和驅動性,將發育生物力學與日常生活活動技能相結合,必要時選擇恰當的輔助治療方法,如被動牽伸、神經肌肉電刺激、肌內效貼、支具、輔助具等。專業人員指導下的家庭訓練是高危兒康復干預的很好形式,指導家長的訓練方法既要科學合理,又要簡便易行,盡可能不增加家長的負擔,鼓勵輕松愉快、融入日常生活的訓練方式。總之,對于康復醫務人員而言,高危兒的規范管理和康復干預存在較大的專業挑戰性,也是醫學的科學性和人文性的很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