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治療師臨床工作指南:兒童疾患物理治療技術
- 徐開壽 肖農
- 2276字
- 2020-08-14 16:31:14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是康復醫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是對個人或群體提供預防、治療疾患和損傷的康復治療專業人員,并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改善、維持和恢復其最大運動和功能。兒童物理治療是為由于發育、損傷、疼痛、疾病或環境等因素而造成的運動和功能障礙的兒童所提供的一種服務,其治療對象主要為高危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兒童常見的功能障礙與成人有所不同。兒童從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和青少年期到成人,會經歷身體結構、運動功能、心理及其他系統的發育與成熟,他們的功能障礙常常在獲得某種運動經驗前發生。因此,兒童物理治療應與兒童的年齡及運動功能水平相適應,并選擇有利于其運動發育的治療技術。本書主要針對常見兒童疾患來闡述具體的物理治療技術,如腦性癱瘓、高危新生兒、肌性斜頸、新生兒臂叢神經麻痹、唐氏綜合征、脊柱裂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以期為相關專業人士在臨床實踐中提供針對性參考。
二、臨床思維與推理
兒童物理治療的臨床思維與推理(clinical reasoning)是指運用醫學、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知識,以患兒為中心,通過充分的溝通和交流,進行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康復評定和必要的輔助檢查,得到第一手資料,結合其他可利用的最佳證據和信息,以及了解患兒的家庭和人文背景,根據患兒的功能障礙等多方面信息進行批判性的分析、綜合、類比、判斷,形成物理診斷,擬定康復目標和制訂針對性物理治療方案,并予以執行與修正的思維過程和活動。在物理治療實踐中,針對具體的疾病和患兒,依據已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及相關知識,運用正確的臨床思維與推理方法進行科學的分析,這樣不僅能有效地為臨床實踐服務,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理性認識,積累豐富的經驗。
(一)資料收集與檢查
在實施物理治療之前,物理治療師應對患兒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和臨床檢查,具體包含:①基本資料,如患兒的姓名、性別、年齡、臨床診斷、主訴與訴求、社會生活、興趣愛好等;②病史,是患兒從過去到現在健康狀態的變化過程,包括其歷史診斷、治療情況和結局等;③臨床表現,是患兒因疾病導致而出現的異常表現,包括癥狀和體征等;④影像學檢查,可更直觀地體現身體結構的異常,常作為輔助診斷的手段,包括X線、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超聲等;⑤實驗室檢查,是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實驗室方法對患兒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進行的檢查,可獲得病原學、病理形態學或器官功能狀態等相關資料;⑥其他輔助檢查,如肌電圖、腦電圖、心電圖、誘發電位、肺功能和各種內鏡檢查等。
(二)康復評定與分析
康復評定(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是全面地對患兒的功能狀況及水平進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具體包括發育水平、人體形態、神經系統反射、心肺功能、肌張力、肌力、關節活動度、協調與平衡、步態分析、疼痛、認知功能、言語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和環境等。
經過針對性的檢查和評定后,物理治療師應對其功能障礙進行分析,找出其活動受限的主要原因,如某患兒步態異常,那么導致其步態異常的原因可能是某些肌群肌力低下、肌張力高、跟腱攣縮或平衡障礙等。因此,檢查和評定非常重要,找出主要問題才能進行針對性的物理治療,從而更好地解決患兒的運動和功能障礙。
(三)物理診斷與預后
物理診斷是檢查與評定的結果,不局限于常見的疾病診斷,也可以是對功能障礙的描述,主要是肌肉骨骼、心血管、神經、呼吸等系統的疾病、綜合征或相關功能障礙。
預后,是指預測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結局,抑或根據患兒目前的功能障礙水平去預測其通過干預能達到的最佳水平以及所需要的相應時間。可靠的預后信息有助于擬定治療目標和制訂治療方案,還有利于患兒及其家屬對物理治療形成合理的目標與期待。臨床經驗的重要性不可否認,但要做到科學合理的判斷預后,必須對某種功能障礙進行長期的縱向觀察、橫向對比以及大量數據分析,因此物理治療師應該經常查閱國際或全國性的權威研究報道,及時更新專業知識。
(四)目標擬定與物理治療計劃
康復目標是指根據患兒年齡、功能障礙情況、評定結果與分析、預后以及患兒與其家屬的期望,在一段時間內應達到的功能性目標。對于病程較短的功能障礙,可以設定不同時期康復目標,如急性期和恢復期等;對于病程長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礙,可以根據患兒不同年齡階段來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等康復目標。
物理治療計劃是指針對患兒的主要功能障礙所制訂的循證物理治療項目。治療計劃應與治療目標結合,以體現治療的階段性和漸進性,同時也應符合患兒及其家屬的要求和家庭環境條件。
(五)干預的具體運用
在實施物理治療的過程中,需遵守一定的治療原則以保證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體為:①掌握每項治療技術的適應證及禁忌證;②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③循序漸進,治療項目具有難度遞增的特點;④不產生因治療而造成的損傷;⑤規范操作,進行循證物理治療。此外,干預措施并非一成不變,治療者應根據患兒功能水平的變化進行針對性調整。若治療師能根據患兒的喜好制訂治療方案且與患兒有良好的互動,會讓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并提高治療的效果。物理治療師在對患兒進行干預時,也應不斷反思,提高治療的有效性。
(六)康復結局分析
康復結局分析是指經過階段性的治療后,物理治療師應對患兒進行再次評定及對評定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患兒目前的治療進行調整。康復結局分析包括是否需要繼續治療、選擇住院治療或門診治療、是否應維持原本的治療方案、是否需要轉診至其他科室等。對康復結局的分析應包括功能障礙的改善情況、患兒的活動與參與能力,以及患兒或其家屬對治療的滿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