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弘治十年(1497年),年已二十六歲的王守仁終于離開余姚,進京和父親住在一起了。這究竟是因為成圣成賢之心并未滅盡,還是終歸屈服于世俗的壓力,需要再擺一擺應舉的姿態,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這一年時局動蕩,邊境傳來的告急文書一封接著一封,“見獵心喜”的規律就這樣在王守仁身上發生作用了。
北疆的蒙古勢力始終都是令大明帝國左支右絀的邊患,土木堡之役甚至動搖了國本。明憲宗成...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一
弘治十年(1497年),年已二十六歲的王守仁終于離開余姚,進京和父親住在一起了。這究竟是因為成圣成賢之心并未滅盡,還是終歸屈服于世俗的壓力,需要再擺一擺應舉的姿態,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這一年時局動蕩,邊境傳來的告急文書一封接著一封,“見獵心喜”的規律就這樣在王守仁身上發生作用了。
北疆的蒙古勢力始終都是令大明帝國左支右絀的邊患,土木堡之役甚至動搖了國本。明憲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