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霹靂大醫:李可
- 張存悌 卓同年編著
- 7字
- 2019-12-25 18:45:24
第一節 常用要藥
一、附子
附子為李可最擅應用的藥物,取其“性如雷霆霹靂,有斬關奪門之能,破陰回陽之力”,稱“附子為藥中第一大將,大辛、大熱、大毒,驅寒毒,破陰凝,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表里內外,無處不到,性如雷霆霹靂,有斬關奪門之能,破陰回陽之力。與川烏同用,如虎添翼,破冰解凍,無堅不摧。以炙甘草統之,甘緩補土伏火,得干姜之守而不走……故可救生死于頃刻,四逆湯之奧義便在于此”。
“中醫治病,以藥性之偏救本氣之偏,少陰亡陽為大寒大毒,附子之大辛、大熱、大毒,適足以破之。故悟出:對垂死的心衰患者,附子之毒,恰恰是起死回生救命仙丹!醫圣立四逆湯,已闡明此理。”(李可演講稿“思路與方法”)
李可的獨特之處在于闡明了“附子致津液”之論。按說,“附子大辛大熱大毒,卻能‘致津液’,似乎匪夷所思”(李可演講稿“小青龍湯治重危急癥舉要”)。他引用左季云《傷寒類方匯參》中的一段話,道破陰陽氣化的奧妙:“附子味辛大熱,經云辛以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附子致津液,正是畫龍點睛之筆,發前人所未發,蓋氣能化水也。明得此理,則對‘干紅無苔舌’的主病,便會了然于胸。”“四逆湯中附子一藥,辛以潤之,致津液,通氣化,可使腎中五液蒸騰敷布,陽生陰長,此即陽中求陰,生化無窮之理。”(《李可經驗專輯》)
1.倡用大劑
李氏擅長治療心衰、呼衰等急危重癥,倡用大劑附子,一般都在100 ~ 200g之間,且日夜連續進服,24小時服用1 ~ 3劑,總量當在500g左右。其“一生所用附子超過5噸之數,經治病人在萬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時用附子500g以上者,從無一例中毒”。(《李可經驗專輯》)
2.重癥急煎,隨煎隨喂
對心衰垂危的病人,一般醫者“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懼附子之毒性。但附子為強心主將,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藥效之所在。當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臟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陰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發之際,陽回則生,陽去則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純陽之品的大辛大熱之性,不能斬關奪門,破陰回陽,而挽垂絕之生命。按現代藥理實驗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時,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對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劇毒,正是救命的仙丹”。(《李可經驗專輯》)
因此,李可治療心衰重癥,都是開水武火急煎,隨煎隨喂,或鼻飼給藥,24小時內,不分晝夜頻頻喂服1 ~ 3劑,可收起死回生之效。附子劑用于慢性心衰,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2 ~ 3次服。
“用附子劑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或吐或瀉,那都是人的元氣逐漸恢復,可以和體內的敵人干一仗,正邪相爭,這不是壞現象。病人吃了這藥后十分難受,經常給我打電話,有時一天打十幾個電話,凡是有我弟子的地方他們就負責解釋了,有的地方就寫成很簡要資料,來一個病人以后就發一份,看了之后心中有數,就不會發慌。”(李可演講稿“治未病——救胃氣,保腎氣”)
凡用附子超過30g時,不論原方有無,皆加炙甘草60g,即可有效監制附子毒性。
火神派重用附子有3種方式,李可均應用自如:
(1)經典重劑式:出手通常是30g,60g,或者更多。
(2)逐日累加式:李可尤善此法,即設定一個起始劑量,然后逐日增加一個定量如5g或10g,一直吃到感覺舌麻或唇麻時為止,即以此時劑量降低10g,守方長期服用。但此法應限于舌麻或唇麻為止,麻木面積若再擴大,則為附子過量跡象。此法通常用于癌癥或某些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例。
案例:胰腺癌術后肝轉移左某,男,62歲。曾做過闌尾切除、膽囊切除手術。2006年9月15日體檢發現左腎腫物、胰腺腫物,當即做左腎切除術、胰腺占位切除術,術后病理檢驗為腺癌。
2007年3月18日復查發現肝轉移。右葉4處,大小不等,分別為3.8cm×0.7cm,1.0cm×0.8cm,0.5×0.4cm,0.7cm×0.4cm。右下肺見一小結節灶,不排除轉移。西醫建議做介入治療,否則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
2007年4月2日求診:面色萎黃灰暗,體瘦,精神尚可,舌淡紫無苔,齒痕。畏寒甚,食生冷瓜果,立覺冷徹心脾。腰困如折,二便調,食納不香,脈微。自覺病處無所苦,談笑自如,把生死看得很淡。
診為:勞倦內傷,痰濕中阻,腎氣大虛。
治法:固本消積。
處方:大熟地30g,麻黃5g,紫油桂10g(后五分下),鹿角霜45g,姜炭15g,白芥子10g(炒研),制附片45g,高麗參15g(另煎),五靈脂30g,漂海藻30g,炙草30g,清全蝎12只,大蜈蚣3條(研末沖服),生半夏75g,生南星10g,大貝120g,茯苓45g,遼細辛45g(后五分下),生姜45g。制附片逐日累加10g,無上限,直至出現暝眩反應時降低10g。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00mL,日分3次服。連服2月。
2007年5月4日二診:已服藥30劑,制附片加至每劑395g。主癥悉退,面色灰暗退去大半,守方續用。另外加服固本散,以固先天腎氣:
20頭三七200g,高麗參、血琥珀、二杠鹿茸、血河車,靈芝孢子粉各100g,止痙散50 ~ 60g,制粉沖服,每次3g,每日3次。
2007年6月25日,CT復查與3月18日對照,肝部較大兩處病灶已消,僅肝右葉內1.1cm×1.3cm,右頂葉0.5cm×0.5cm兩處,已較前明顯縮小,肺部腫物亦消。
2007年6月28日三診:患者已無所苦,脈沉緩,效不更方。
制附片從45g始日加10g,已增至465g/劑,守方加兩頭尖45g,30劑。
2007年8月16日四診:共服藥90劑,制附片加至755g/劑,轉移灶4處已消3處,所剩最大的一處由3.8cm×3.7cm已消至1.11cm×3cm,已照常工作2個月,自覺較病前更加精力充沛,體重增加5kg。處方:
制附片200g,姜炭15g,大熟地30g,麻黃5g,白芥子10g(炒研),紫油桂5g(后五分下),鹿角霜45g,高麗參15g(研沖),五靈脂30g,生半夏45g,生南星15g,大貝120g,漂海藻60g,兩頭尖45g,茯苓45g,遼細辛45g(后五分下),炙草60g,生姜45g,止痙散3 ~ 6(沖),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時,取400mL,日分3次服。30劑。
2008年3月31日五診:CT顯示肝病病灶較前縮小。食納佳,精神飽滿,上下樓跑步鍛煉,體重又較前增,由55kg增至68kg,已無病容,正常工作1年多,唯肝部轉移灶仍有0.9以下之殘留,仍以扶正消積為治。
2009年8月24日隨訪,已痊愈,狀況一直較好。(《跟師李可抄方記——腫瘤篇》)
按:此例肝轉移癌經李可扶陽治療基本痊愈,療效滿意。所用方以陽和湯為主,同時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開表,附子劑量由45g“逐日累加10g,無上限,直至出現暝眩反應時降低10g,最后累加至755g”。
(3)平劑頻進式:治療心衰或其他重癥,日進2 ~ 3劑,“隨煎隨喂,24小時內,不分晝夜頻頻喂服2 ~ 3劑……上藥武火急煎,2次分服,2小時1次,日夜連盡3劑”。
如治療高某雙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為其處大辛大熱、開冰解凍、益氣破瘀、通絡定痛之劑,“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黃酒500mL,日3夜1(次)服”。有的嚴重病癥,醫案中還有“日4夜2服”的記載。(《李可經驗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