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脈理正義
  • (明)鄒志夔
  • 919字
  • 2019-12-25 18:50:41

胃氣為本第十

《素問》曰:平人之常氣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臟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通于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臟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臟真高于肺,以行榮衛陰陽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臟真下于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按: “玉機”篇之論真臟也,曰:胃者,五臟之本,臟氣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致于手太陰也,是脈之行行于胃矣。而奈何有無胃者?非無胃也,邪奪之也。邪奪之則胃不至,而真臟反至,何也?邪竊之也。夫言死脈,則曰真臟,言平脈則曰臟真。蓋真臟者,一臟之氣,眾臟所不偕。而臟真者,眾臟之氣,胃氣所獨主。故入于肝,則養筋;入于腎,則養髓也。夫肝之氣發散,心之用通明,脾之體濡濕,肺之位高,腎之司下,故臟真至隨在異名。

祚曰:脾屬長夏。此 《難經》六氣之本,但 “代”之一字,舊多以 “止代”釋之。夫 “止代”則明是死脈,何必又言無胃乎?“宣明五氣”篇曰 “脾脈代”,則代正脾之平脈。今詳文義,則 “代”當是軟弱之謂,必非 “止代”之說也。蓋常論之代者,攝也。以脈至此忽見軟弱,恍此中無復主者,而此其攝代也,與弦鉤等同一形容之詞。若以 “止代”釋之,是真有代矣,將春肝亦真有弦,如仲景所謂陰脈殘賊脈者,可乎哉? 《千金翼》云:遲而緩者,脾也。蓋得之此,乃 《難經》于 “四之氣下”加一 “緊”字,不免有疵。

《內經》曰: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

但弱非胃也,但滑亦非胃也。弱以滑,則弱非大弱,滑非大滑,而胃氣見矣。前 《平人氣象論》,按四時言胃氣可謂詳盡矣。然只從無病人言,此節之弱以滑則指有病者言,謂從諸病脈中見弱以滑也。滑伯仁曰:胃脈謂中按之,得和緩。 “和緩”二字,更得滑弱之神矣。中按者,正謂從諸病脈中按得之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社县| 疏勒县| 神木县| 内丘县| 同江市| 剑河县| 肇州县| 龙山县| 轮台县| 疏勒县| 乌拉特中旗| 富源县| 深泽县| 闽清县| 石城县| 乐平市| 新安县| 许昌县| 天等县| 车致| 广州市| 乌鲁木齐市| 太仓市| 寿光市| 兴安县| 保靖县| 南康市| 桦川县| 新营市| 景泰县| 射阳县| 阳谷县| 玉环县| 靖宇县| 南和县| 武川县| 基隆市| 鹤山市| 阳城县| 吉隆县|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