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脈第一

《內(nèi)經(jīng)》曰:夫脈者,血之府也。《靈樞》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論曰:今人言脈,多言其診,而不及其體。按 《靈樞》伯高[1]曰:宗氣積于胸中,貫心脈而成呼吸;營氣泌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則知脈者,領(lǐng)乎氣而生乎血者也。夫人之有三氣,有宗氣、有營氣、有衛(wèi)氣。惟營氣泌津液而注脈,與宗氣同行,則謂營氣即脈可也。但終是虛體,易于散亂,易于阻滯,惟合于脈,則微有體質(zhì),有常度。故曰壅遏,謂使不散也。曰令無所避,謂使不阻也。于是而血得榮生于中,故曰血之腑。腑,猶府庫之府,有于是藏,于是出之二義焉。再合劉、朱、陶三先生之言而益明矣。

劉河間曰:脈有三名,一曰命之本;二曰氣之神;三曰形之道。所謂天和者也。

朱丹溪曰:神者,脈之主;脈者,血之府;氣者,神之御;脈者,氣之使。嗟乎!脈者,其先天之神乎?

陶節(jié)庵曰:人之陰陽即為先天,人之血氣即為后天,脈者,非血非氣,乃血氣之先,即營行之道路。

按:劉河間又有曰: “脈者,血氣之先”,斯論得之矣。人身之脈,血氣之所為,而所以周流不息者,正乾道乾乾之意也,亦猶理之寓乎氣,所以為血氣之先。 “先”之一字厥有旨焉。節(jié)庵此節(jié)正是此意,故復(fù)贅以釋焉。蓋常論之,經(jīng)絡(luò)者,脈之道路;動現(xiàn)者,脈之征驗,皆不可以盡脈。脈也者,乃營氣之精專者,行于經(jīng)隧,而攝乎內(nèi)外者也。血與氣異體,得脈而同化;衛(wèi)與營各行,得脈而相應(yīng)。故脈之中陰陽統(tǒng)焉。然則脈與血氣分之為三者,正可合之為一也。華元化[2]曰: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shù),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弱則脈微,氣血平則脈緩。此語既明而當(dāng)矣。然則氣血以脈為盛衰,脈不以氣血為盛衰。常見病人脈和者,氣血雖瘁,必起。脈敗者,氣血雖旺,必死。于此可見脈為氣血主,而 “先”之一字,義猶明顯,此意蓋得之張仲景、李東垣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江口县| 清新县| 邵东县| 庐江县| 西青区| 射洪县| 闽侯县| 沙田区| 双流县| 安泽县| 射洪县| 鹿泉市| 庄浪县| 福安市| 闵行区| 修文县| 新平| 顺昌县| 建湖县| 辽源市| 京山县| 海林市| 滨州市| 石家庄市| 金沙县| 青海省| 南开区| 淮南市| 寿光市| 郧西县| 江安县| 同心县| 宁城县| 二连浩特市| 铜川市| 来宾市| 当雄县| 股票| 青河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