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你的領導力:從“管人”到“管全局”的突破
- 彭飛
- 2219字
- 2019-12-20 10:20:30
04 第四資質:目標心
員工達到怎樣的工作狀態,才算企業家領導有方?相信大多數領導者心中都有如下的目標:勤奮、努力、高度合作、充分創新,愿意奉獻、不計個人名利等。當員工具備這些特點之后,才能證明企業組織的能力和思想高度,而這個高度又折射出領導力的高超。
理想雖然豐滿,事實卻很骨感。很多領導者在努力引導員工的同時,承受了太多壓力,內心缺乏激情。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究竟是否能夠擁有那種理想的員工?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似乎只是看到員工負面的表現:內部斗爭、違反紀律或者置身事外,而這些表現通常又會進一步刺痛領導者,讓他們失去希望。
試想,在追求領導力提升的道路上,而你的心中卻沒有了期待,放棄了目標,不斷地抱怨,良好的領導狀態怎么會來呢。
1508年,王陽明被大明官場放逐,幾乎是流放到了貴州。面對著原始叢林,他突然想到了能夠有效提升自我、升華境界的方法:不是像朱熹曾經提倡的那樣“去外界求取”,而是要從內心去求得真正的人生價值。
王陽明所開創的哲學,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心學”。
“心學”看似玄奧,其實正是中華民族傳統哲學中最精華的部分。它告訴我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所有需要的問題其實都和內心有關,和期望、目標有關。這并不是唯心主義,而是被社會無數次驗證過的客觀規律——人的思想認識,可以反過來通過行為的表達而改變環境。
因此,當企業領導者在潛意識中已經不再期盼看到員工的改變,認定員工們沒有上升的空間時,會直接作出影響員工消極情緒的行為,最終導致組織失去前景與未來。好的領導者會不斷贊揚下屬,對員工報以期許,為員工樹立與企業使命相符的目標。他們發自內心地希望員工在工作中感到快樂和充實,希望員工在企業中的價值能夠陸續提升。那些最富有魅力的領導則不會將目光集中在如何“開發”員工上,而會真誠地向員工表達關懷之情,希望員工能夠借此獲得潛力的開發和個人的成長。
面對這樣的積極態度,員工遲早會“長大”。他們將意識到自己并非是附著于企業之上的;他們會因為領導給出的殷切期待與關心,而認識到雙方之間是平等并息息相關的;他們會領悟到只有個人發揮出潛力,企業才能受益,只有企業進步,個人才能提升。
在中小企業內看似平常的崗位上,也有很多能力出眾、內心強大的員工,他們更希望承載期待和面對挑戰。當領導者給出相應的期望之后,他們就會樹立超越普通人的目標,其潛能也會相應釋放,最終成績斐然。
1980年,查爾斯·西蒙伊進入了微軟公司。之前,西蒙伊在硅谷已經有了不錯的名望,他原本以為自己在微軟的工作不會有什么困難。但當他面對蓋茨所給出的工作時,他看到了公司對他的高期望。蓋茨要求他領導電子表格程序、貿易圖表顯示程序和數據庫應用程序軟件的開發工作。
眾所周知,這些項目都是微軟的重點工作,交給剛進入公司的西蒙伊,無疑是蓋茨對他的巨大期望。在這樣的期望下,西蒙伊最終完成了項目,挑戰了自我,為微軟成就的霸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同樣成功的例子也發生在史蒂夫·鮑爾默的身上。1981年,微軟開始開發Windows操作系統。當時負責開發的是鮑爾默,蓋茨告訴他,如果系統不能在1985年春前上市銷售,就引咎辭職。通過壓力形式傳遞出的期望,讓鮑爾默倍感動力。1984年11月,Window3.0如期推向市場,產品一炮打響,而鮑爾默最終也名聲鵲起,成為了微軟的總裁。
能夠進入微軟擔任高管,其能力、名聲和財富無疑已經達到了常人所無法企及的高度。但比爾·蓋茨依然可以用高期望去促使這些精英為企業添磚加瓦。傳統的中國領導文化很經典地詮釋了上述現象,那就是讓員工始終保持“饑餓感”,告訴他們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這樣,他們就會越發激勵自己不斷向前。
如何有效地形成和傳遞自己的更高期望,為員工樹立更遠大的目標呢?

圖2-3 幫助員工建立目標
第一,要努力發現員工優點。
如果領導者對員工始終無法產生較高期望,除了在員工身上找原因之外,還要以積極的態度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員工的日常表現。這樣,領導者眼中的員工將會變得更加立體,他們身上原本被隱藏的優點會被挖掘出來。伴隨這種了解的深入和全面化,領導者的心態也會隨之改變,并點燃對員工的希冀之火。
第二,在獎勵時傳達期望。
對于那些本身就缺乏自信的員工,領導者要懂得在獎勵時傳達期望。
例如,在員工獲得提升、加薪時,既要承認他們之前作出的業績,也要以更高的職位和待遇去真誠地“引誘”員工,表達出你相信他們愿意繼續付出努力奮斗。即使給員工的獎勵只是幾句表揚,或者在會議上的一個眼神和微笑,都應該傳遞出希望他們好好表現的關懷之意。
這種包含在獎勵中的期待感,對于中國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它來自于傳統文化中家庭情感的延續,并折射出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心態。一旦領導者能夠用“獎勵式期待”滿足員工,員工就會本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感予以回報。
第三,對滿足現狀的員工給以壓力。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那些已經為企業做出一定貢獻的員工,常常有可能對現狀予以滿足,不愿繼續挖掘自身潛力。面對這種員工,領導者要不斷地向他們提出新要求,讓他們感覺到看到后起之秀的追逐,也要為他們分析目前企業競爭對手的狀態,讓他們產生一定的不安全感。
在成功營造了不安全感之后,領導者可以用嚴肅鄭重的態度,向員工表明:除非他們能夠繼續挖掘潛力,否則其個人和企業都會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此時,期望和壓力將會形成合力,促使員工清醒認識情形并繼續努力。
當然,傳遞對員工的期待,需要掌握一定的度,領導者不應該用過高的期待去加重員工的負擔。但以期待感來調整自身領導心態和行為,則效果往往是立竿見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