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售基金定投好簡單:如何三分鐘讓客戶理智開戶做定投
- 沈紹煒
- 2318字
- 2020-11-28 14:46:04
一、股市賺錢的邏輯:以時間換收益
經(jīng)歷政治上“三起三落”的偉人鄧小平,在別人問他怎么度過最艱難的日子時,他說了兩個字:忍耐。1973年他從江西回來見到毛澤東主席時,毛澤東主席問他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他也說了兩個字:等待。
忍耐和等待,是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的特質(zhì)!
在股票和債券市場,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同樣需要具備這種特質(zhì):忍耐和等待!
我們來看看股市賺錢的邏輯是什么?
股市賺錢的邏輯和其他行業(yè)是不一樣的,就是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虧損和等待。等待牛市,把以前所有的虧損翻倍賺回來。
而如果投資者是在牛市中途甚至是頂部,比如,2016年的5000點或者2007年的6000點開始介入資本市場的,那就很痛苦了,就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

圖3-1 股市賺錢的邏輯圖
投資股票其實和馬云曾經(jīng)說的一句話很像:今天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后天就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如果換成投資,那這句話可以改為:今年很殘酷,明年會更殘酷,后年牛市就來了,但是,很多人基本都倒在牛市出現(xiàn)前!
想要在股市賺錢,就需要明白股市賺錢的邏輯。
所謂“貓有貓道,狗有狗道”,每個行業(yè)賺錢規(guī)律都是不一樣的,你不能用其他行業(yè)賺錢的邏輯來套用股市的!股市賺錢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等待,在漫長的熊市中等待牛市的到來,可是大部分的投資者卻沒有耐心等待!
案例分析一
股神巴菲特的三大投資攻略
“股神”巴菲特投資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
1956年26歲的巴菲特靠親朋湊來的10萬美元起家,60年后的2016年,福布斯最新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巴菲特的身家已達到了685億美元。其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40年前瀕臨倒閉,直到巴菲特買入后,該公司凈資產(chǎn)從1964年的2288.7萬美元增長到2016年底的4165億美元,股價則從每股十幾美元漲至如今的25.4萬美元。
巴菲特的故事無異于神話。但仔細分析巴菲特的成長歷程后可以發(fā)現(xiàn),他并非那種善于制造轟動效應(yīng)的人,更像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平凡人。

圖3-2 股神巴菲特
雖然巴菲特是全球最受欽佩的投資家,但是很多機構(gòu)投資者不理解他的投資方法,很少有投資咨詢公司或養(yǎng)老金信托公司會委托他管理資金。而巴菲特所掌控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包括基金經(jīng)理在內(nèi)的大部分人都不會去買,也從來沒有分析師推薦他的股票。或許在很多人眼中巴菲特更像是一個老古董,他的投資理念與市場格格不入。總之,巴菲特與其他人總有那么一點點區(qū)別與距離。或許正是這一點點區(qū)別決定了巴菲特只有一個,而我們都不是。
巴菲特的投資攻略一:避免風險,保住本金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巴菲特總是在市場最亢奮、投資人最貪婪的時刻保持清醒。1968年5月,當美國股市一片狂熱的時候,巴菲特卻認為已經(jīng)再也找不到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了,因此,他賣出了幾乎所有的股票并解散了公司。結(jié)果在1969年6月,股市大跌漸漸演變成了股災(zāi),到1970年5月,每只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
巴菲特的穩(wěn)健投資,絕不干“沒有把握的事情”的策略使他避過了一次次股災(zāi),也使得機會再次來臨時他的資本能夠迅速增值。但很多投資者卻在不清楚風險或沒有足夠的能力控制風險時貿(mào)然投資,又或者因為過于貪婪的緣故而失去了風險控制意識。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我們都應(yīng)該把風險因素放在第一位,并考慮一旦出現(xiàn)風險我們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強,如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2015年的牛市期間,當時在很多微信群中,幾乎每天每個群中都有人推薦漲停板股票。很多初入市的投資者總覺得自己是百里挑一的幸運兒,買的那只股票肯定會漲停。而正是出于這種心理,很多散戶投資者都血本無歸!
巴菲特投資攻略二:成為一名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
巴菲特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他是一名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巴菲特從不追逐市場的短期利益,不會因為一個企業(yè)的股票在短期內(nèi)大漲就跟進,他會竭力避開被市場高估價值的企業(yè)。而一旦決定投資,他基本上會長期持有。所以,雖然他錯過了20世紀90年代末的網(wǎng)絡(luò)熱潮,但他也避開了網(wǎng)絡(luò)泡沫破裂給無數(shù)投資者帶來的巨額損失。
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資者必須在設(shè)想他一生中的決策卡片僅能打20個孔的前提下行動。每當他做出一個新的投資決策時,他一生中能做的決策就少了一個。”巴菲特也許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沒有誰能像巴菲特一樣長期的決策表現(xiàn)能夠比市場平均水平好。在巴菲特的盈利紀錄中可發(fā)現(xiàn),他的資產(chǎn)總是呈平穩(wěn)增長的態(tài)勢,甚少出現(xiàn)暴漲的情況。1968年巴菲特創(chuàng)下了58.9%的年收益最高紀錄,也是在這一年,巴菲特感到極為不安,從而解散了公司,選擇了隱退。
從1959年的40萬美元到2004年的429億美元的這45年投資中,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為26%。從某一單個年度來看,很多投資者也許對此成績并不以為然。但沒有誰可以在這么長的時期內(nèi)一直保持這樣的收益率。這正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會被貪婪、浮躁或恐懼等人性弱點所左右,最終成了一個短期投資者或投機客。
巴菲特投資攻略三: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
究竟應(yīng)把雞蛋集中放在一個籃子內(nèi)還是分散放在多個籃子里?這種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也不會停止。其實,這不過就是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集中看管一個籃子總比看管多個籃子要容易,成本更低。但問題的關(guān)鍵是能否看管住唯一的一個籃子。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是因為他在做出投資決策前,總要花上數(shù)個月、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去考慮投資的合理性,他會長時間地翻看和跟蹤投資對象的財務(wù)報表和有關(guān)資料。對于一些復(fù)雜的難以弄明白的公司股票他總是避而遠之。只有在透徹了解所有細節(jié)后,巴菲特才會做出投資決定。
由此可見,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在于投資前必須要有詳細周密的分析。相比之下,很多投資者喜歡道聽途說或只是憑感覺投資,完全沒有進行獨立的分析,沒有盈利的可靠依據(jù),這樣投資難免會導(dǎo)致失敗。